缩略图

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信息科技课堂与红色文化的融合路径

作者

李晓梅

昆明市盘龙区新迎中学

摘要:红色文化属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将红色文化注入到中学信息科技课堂,能够在展现红色文化魅力,培养学生文化品格基础上,同步增强其对于信息科技知识的掌握。为此,教师应全面了解素质教育下信息科技育人方向,并将红色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育人活动以及学习实践过程中,在传递红色文化精髓的同时,培养学生信息科技学习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其塑造健康人格,为推进学生在信息科技领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学信息科技;红色文化

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方向发生改变,强调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需求,为其提供更多全面发展与创造的条件。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彻底打开教育领域上的变革。素质教育更侧重于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此背景下,中学信息科技也应遵循素质教育育人方向,助力学生的学科技能与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红色文化是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到中学信息科技课堂,更符合素质教育下的育人目标,也有助于学生学科技能、核心素养的全部提升。为此,展开关于中学信息科技与红色文化的融合研究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一、借助红色文化,助推课堂教学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相继进入到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社会生产生活,包括教育模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革。这种变革带来两种不同的影响,其中积极影响更多指向学习资源的丰富化、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而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量过多,学生无法正确、合理的甄别信息。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将这种变革转化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助推器”,如何解决应试教育下存在的矛盾、冲突问题成为每位教师亟待思考的内容。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持续的革命斗争中,在社会建设领域里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将红色文化精神渗透到中学信息科技课堂,能够以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英勇形象达成对学生品格的塑造、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此,教学中教师应合理注入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与中学信息科技课堂完美融合,以此打造更具素质教育特征的育人模式,为助力学生在信息科技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如以“虚拟现实技术”相关知识点教学为例,本课教学内容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虚拟现实的初步概念、了解该项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方向、确立以信息科技服务生活的思想意识。为将红色文化注入到信息科技课堂,教师可先开展理论知识讲解,在学生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后,引入VR设备,以VR设备展现红色文化产生的环境,如革命历史中的村落、山河等;以VR技术呈现不同红色文化故事中的人物和时间,以此模拟出学生与历史人物的互动情境;以VR还原红色党建文化的形成过程,直观呈现不同时期红色文化历史等,由此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度,使学生能够在红色文化的感染下,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

二、依托红色文化,丰富教学活动主题

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多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为主,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较难唤醒其学习欲望。同时,教师提供的教学素材相对有限,有关于价值观引领、核心素养培育的内容较少,此类教学活动不仅违背素质教育的初衷,也限制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无论从资源拓展、核心素养的培育方向来看,红色文化与中学信息科技的融合均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具体而言,红色文化能够从某种程度上拓展丰富现有信息科技教学活动主题,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素材。此外,素质教育下更注重学生品德修养的培育,红色文化中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凝聚人民群众和中国共产党的家国情怀、成功经验。以红色文化为起点制定信息科技教学活动主题,更能迎合素质教育目标,为发展中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引导其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

如在“网上信息搜索”相关课程教学期间,可以“探索红色文化”为主题开展手机小程序设计活动。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手机小程序的设计实施难度过大,较容易导致学生出现畏难心理。为此,教师需要兼顾学生原有认知情况,应与学生在协同配合下完成小程序设计。如组织分为不同的探索小组,以小程序设计为方向,围绕近些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生平事迹进行调查,最终将搜索的材料融合到一起,在教师的辅助下共同完成小程序设计与制作。此方式不仅讲授信息科技课程内容,让学生经历多种信息搜索过程,也从侧面传递彰显红色文化的人物精神,使学生在感受英雄人物人格魅力之余,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基于红色文化,拓展学习实践方向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打破传统应试教育观念,改变成绩论思想,以提升学生综合学习水平为目的,培育更多全面型人才。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与合作实践机会,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学习和成长经验,以此实现身心健康发展。红色文化指导下,教师可发布更多带有项目化特征的信息科技实践任务,以任务驱动学生展开自主与合作探究。

如在“网页设计”相关知识点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前往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并在参观结束后,引导学生将参观的主题、人物、事件等,按照时间线完成排列,最终设计成完整的网页。这一过程也从综合性的角度锻炼学生信息科技的应用能力,更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将红色文化转变为学生的精神食粮,使学生在信息科技与红色文化课堂中实现技能与品德的双丰收。

结束语:总而言之,红色文化与中学信息科技课程的融合不仅是素质教育下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中学生成长中需了解的文化精神。将红色文化融入到信息科技课堂,更能形成一种知识、技能、思想认知的协同育人模式。为此,教师应将红色文化合理融入到课堂教学、育人活动以及学习实践环节,从信息科技育人视角发展学生学习技能,以红色文化培养学生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助力学生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宁波.人工智能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探究与实践[J].家长,2023,(30):50-52.

[2]齐艳梅.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究[J].学周刊,2023,(22):127-129.

[3]杨红梅.整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当代家庭教育,2023,(03):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