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合同条款设计与执行效率
杜月雷
华润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电力工程造价控制是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合同条款设计与高效的执行机制对于控制投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具有决定性作用。合同条款涵盖了工程范围、工期安排、费用支付、风险分担等关键内容,对造价管理的各个阶段均产生深远影响。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条款设计的不合理、履约监管的缺失以及变更管理的不足,往往导致预算超支、工程延期和纠纷频发。为提升合同管理水平,需优化合同条款细则,建立健全履约监管体系,并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执行效率,从而实现电力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提高项目整体经济效益。
关键词:电力工程;造价控制;合同管理;条款设计;执行效率
电力工程项目投资规模大、技术复杂、周期长,造价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项目的经济性和社会效益。合理的合同条款不仅是明确各方权利与义务的法律依据,也是控制造价、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合同条款的执行效率往往受到管理水平、施工环境、履约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成本控制难度加大。特别是在工程变更、付款进度、质量验收等环节,条款的执行情况决定了项目的造价能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因此,深入研究电力工程合同条款的设计与执行问题,对于提高工程管理水平、降低投资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电力工程合同条款的核心内容及其对造价控制的影响
(一)合同条款的主要构成要素
电力工程合同条款的设计直接决定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力度。在工程范围及技术标准方面,合同应明确施工内容、适用的工程规范及验收标准,如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确保各施工环节符合设计要求,防止因不明确的技术要求导致后期变更和额外支出[1]。
工期及进度管理条款应规定具体的施工进度计划,如关键路径法(CPM)或挣值管理法(EVM)用于监控进度偏差,设置合理的工期延误责任,针对恶劣天气、设备供应延迟等不可抗力因素,应规定合理的索赔流程和时间补偿机制。
在工程费用与支付条款方面,合同通常采用总价合同(Lump Sum)、单价合同(Unit Price Contract)或成本加成合同(Cost Plus Contract)等模式。针对电力工程特点,需结合定额计价与市场价格相结合的方式,避免因市场价格波动造成预算超支。同时,明确付款节点,如预付款(一般为合同价的10%-20%)、进度款支付比例(依据已完工程量确定)、竣工验收付款等,以确保施工资金流畅。
风险分担与索赔条款是合同条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依据合同条件合理分配风险。针对材料价格波动,可采用价格调整条款(Price Adjustment Clause);针对施工意外风险,合同中需明确保险责任,如要求承包商投保建筑一切险(Contractor’s All Risk Insurance, CAR)。
此外,质量验收与变更条款要求明确施工质量标准和验收流程,如参照电力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制定严格的工程变更审批机制,要求变更需经设计、监理、业主三方确认,并附详细的成本测算,避免不合理的变更导致预算突破。
(二)合同条款对造价控制的影响
合理的合同条款能够有效降低项目造价风险。例如,通过严格的进度管理条款,减少因工期延误产生的窝工费和违约金;通过精准的费用支付条款,避免资金链断裂引起的施工停滞。完善的质量验收条款能减少因质量问题导致的返工成本,提高投资收益。同时,明晰的索赔与风险分担机制,可降低不可控费用的发生概率,确保造价管理目标得以实现。
二、电力工程合同执行中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一)合同执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合同条款设计不完善或管理执行力不足,常出现多种问题。首先,合同条款理解偏差是执行过程中最常见的障碍,由于合同文本措辞不够精准,承包方和业主方对条款解释可能存在分歧。例如,某些工程变更是否属于不可抗力,是否能作为索赔依据,常因条款表述模糊引发争议。
工程变更频繁导致造价失控。由于电力工程具有较强的技术复杂性,设计阶段难以预见所有问题,如地质条件变化、电缆路径调整、设备技术升级等,若缺乏严格的变更审批机制,工程变更可能导致预算超支达10%-20%。
付款进度滞后也是合同执行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在部分项目中,因业主资金安排不当或支付审核流程复杂,施工单位的工程款无法及时到位,造成施工方资金链紧张,甚至引发工人停工,影响项目进度和施工质量。
履约监督机制不健全使得合同执行力下降。在部分工程中,缺乏实时的合同履行监控系统,项目管理方对合同执行情况缺乏有效跟踪,导致工程进度滞后、施工质量下降、造价管控失效等问题。
(二)影响合同执行效率的关键因素
合同执行效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合同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条款执行效果,管理人员缺乏合同解读能力,导致条款履行不到位[2]。工程实施环境的变化,如电力设备供应链受全球市场影响,价格波动大,影响合同履约稳定性。施工单位的履约能力决定了合同执行效果,若施工方存在财务困难或管理混乱,合同条款即便合理,也可能无法有效执行。争议解决机制不完善可能导致合同执行停滞,增加项目管理成本。
三、优化电力工程合同条款设计与提高执行效率的策略
(一)优化合同条款设计的措施
针对电力工程的特殊性,优化合同条款设计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明确合同条款内容,在编制合同时,应采用标准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并结合具体项目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条款严谨无歧义。对于关键条款,如工程变更、索赔条件、风险分担等,应增加详细的解释条款,减少因理解偏差导致的争议。
其次,加强工程变更管理,严格制定变更审批流程,要求所有变更需提交详细的技术方案和成本分析,经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业主三方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并将变更费用纳入调整后的预算体系,以避免随意变更导致造价失控。
在付款管理方面,合理设置付款条款,采用按月计量支付(Monthly Measurement Payment)方式,并结合施工进度支付,不得随意拖延工程款支付,以保障施工方正常运转。
此外,加强风险管理条款,合同中应明确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风险类别,并设立合理的责任划分,如采用固定价格合同以应对材料价格上涨风险,或者要求承包商投保关键工程责任险,以降低不可抗力对项目的影响。
(二)提高合同执行效率的措施
为提高合同执行效率,应建立合同履行监督机制,采用动态合同管理系统对工程进展进行实时跟踪,确保各项条款按计划执行,并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以便采取有效应对措施[3]。同时,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如BIM(建筑信息模型)和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实现施工进度、成本、付款情况的可视化管理,提高合同执行的透明度和可控性,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管理漏洞。此外,强化项目各方的沟通协作,定期召开合同执行情况分析会,确保各方理解一致,并及时解决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减少合同争议和由此产生的工期延误。为了避免合同纠纷影响项目进度,还需完善争议解决机制,设立快速调解和仲裁机制,明确各方责任与索赔程序,确保纠纷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从而保障合同的顺利执行,提高工程整体造价管理水平。
总结:电力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合同条款设计与执行效率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成本管理水平。合理的合同条款能有效降低工程造价风险,提高预算执行率。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合同理解偏差、变更频繁、付款滞后等问题仍然存在。为此,需通过优化合同条款内容、加强履约监管、运用信息化技术等措施,提高合同执行效率,实现电力工程造价的科学管理,提升项目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璟怡.论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电力工程合同管理[J].企业管理,2019,(S2):180-181.
[2]王前,薛兆奥,刘小刚,等.电力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难点与对策[J].建筑经济,2024,45(08):56-62.
[3]赵宏斌,郭维.电力工程招标采购阶段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及控制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4,52(09):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