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在课后延时服务中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兴趣的策略

作者

段梅花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五中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后延时服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正逐步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推广实施。本文通过引入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活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参与和探究以及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等多种策略,可以在课后延时服务中有效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关键词:学习兴趣   策略  创新能力    探究  科学素养

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探索生命奥秘的使命,更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实验能力、科学探究精神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关键领域。因此,在课后延时服务中有效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引入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活动

生物小尝试:计划简略、风趣且平安的生物小尝试,让学生亲手操纵,察看尝试征象,明白生物学道理。比如,察看植物细胞的切片、培育芽菜、制作DNA模子等。

活动安排: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内外进行生物观。如校园植物种类调查、昆虫生态习性观察等,并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生物知识竞赛:定期举办生物知识竞赛,内容涵盖课本知识点、生物科学前沿动态及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学应用,通过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等形式增加趣味性。

二、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

故事讲解:讲述身边的小科学,比如说会发光的萤火虫,喜欢光线的昆虫,关于螳螂的谜题……这些其实都是在身边会见到的,主要看是否有探索之心,想要去挖掘这个现象背后的故事。很合适给孩子坦荡思惟,培育乐趣。

多媒体展现:操纵视频、动画、图片等多媒体资本,活泼展现生物学的秘密和斑斓,让学生更直观地感触感染生物学的魅力。

模拟实验:利用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技术,模拟复杂的生物过程或生态系统,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三、鼓励学生参与和探究

小课题研究: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生物课题进行研究,如研究某种植物的生长习性、调查校园内的昆虫种类等。经由过程自立钻研和摸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立异本领。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某个生物学问题或现象展开交流和讨论。鼓动勉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惟和表达能力。

功效展现:为学生供给展现本身研究功效的平台,如建造海报、PPT、视频等。让学生分享本身的发明和感悟,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引导:教师应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引导学生参与课后延时服务活动,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点,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伙伴激励与竞争: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竞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伙伴间的互助和竞争,激起学生的竞争动力和潜力。

成果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实验报告、观察记录、创意作品等,通过同伴评价、教师点评等方式,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激发其持续学习的动力。

结语

在课后延时服务中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需要老师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内在动力的激发。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和有效的评价机制,我们不仅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物知识,更能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富冈伸一,《生命的逆袭》上海三联书店 ,2022.03

【2】姚喜双,《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21.01

【3】孙全平,《初中科学演示实验有效性改进初探》  教育教学研究  201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