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庭开展幼小衔接优化建议
甘莉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幼儿园
一、加强家长对幼小衔接重要性的认识
(一)家长的幼小衔接观念对子女教育的影响
家长自身的个人经验会影响家长对幼小衔接的看法,从而影响其参与行为。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对家长的幼小衔接观念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也会在儿童的幼小衔接情况中有所体现。家长如果认为在自己的教育中家长的参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么就会更多地参与到其子女的幼小衔接实践中。但有时家长的入学准备观念和其行为会发生矛盾,家长一方面认为儿童的入学准备更应该看重非学业能力,另一方面仍然大量地出现为孩子报各种预科班的现象。
父母对于学校的态度、价值观和想法会影响到他们的教养行为和幼小衔接中的实践。研究显示,家长的入学准备观念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无关,但与家长的民族或种族有关。相较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贫困家庭的家长在与学校和教师交流时处于较弱势的地位, 即使有不解和困惑也不会进一步确认。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儿童在学习方式上普遍存在问题,尤其是家长和一年级教师对儿童学习方式关注度比较高;相比起来,幼儿园教师对儿童的学习方式的关注偏低。问卷共设置了6个问题,包含了学习方式的5个项目:前学习技能(正确的握笔姿势、基本的阅读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学习兴趣,坚持性,学习态度,注意力。其中前学习技能不足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相关的学习技能准备能够促进适龄儿童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值得幼儿园和家长予以重视。另外,注意力不集中在儿童入学准备不足问题中占有很大比例。
(二)家长应当了解大班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大班幼儿和小学生之间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是心理上的成熟度,大班幼儿的思维模式往往是依靠自己的直觉,缺少自我辨别能力,并表现出有意识地抑制和调节自身心理活动的倾向;在注意力集中时间上,大班幼儿童比小学生要短一些。相较于大班幼儿,小学生在记忆、思维等方面的成熟程度更高,且发展速度更快。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明白大班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需要通过家园共育进行落实,老师们应该正确认识幼小衔接问题,利用各种活动,使家长们明白孩子身心发展的内规律,有助于家长们建立力争的教育观念并最终明白幼小衔接的意义与内容,同时家长们还要学着与老师合作,把家园合作作用做到最好。
(三)家长应当了解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
步入小学,大班幼儿会面临种种压力与挑战,这都是因为幼儿园与小学间环境,教学内容等等发生了改变,所以,父母们要充分理解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
1.环境变化
从幼儿园到小学,由于知识课程的加重,幼儿们用于游戏和休息的时间将逐渐减少,环境会逐渐变得单调。在这一阶段里,儿童会逐渐适应新环境,对环境产生兴趣,并且喜欢模仿和探索周围事物,因此在这一时期需要教师进行科学有效地引导。
2.教学内容及方式的变化
在教育方式方面,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主要采用游戏形式,而小学的教育活动则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幼儿园教学和小学教学相比更加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与逻辑能力的训练,但是小学教学更强调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性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让孩子在游戏中了解生活常识。当父母感到内容和方式发生了改变,就应确立正确理念,关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而不是一味地依赖幼小衔接班和学前班,同时教师还要给父母以正确理念引导,从而为幼儿之后的发展做好准备。
3.师幼关系到师生关系的转变
在幼儿园里,教师和孩子之间属于师幼关系,到了小学,大班孩子才刚刚步入小学就已经和老师建立起了师生关系,当关系发生变化时,孩子们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所以父母应该在大班孩子上小学之前给他们以适当的心理引导,细化发展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还要配合幼儿园发展孩子们的社会互动能力。
二、增强家长对幼小衔接的实践能力
(一)帮助孩子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
大班幼儿在即将步入小学之前,肌肉发育较快,面临着将要步入的新环境中,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还会因为压力与挑战而造成孩子睡眠不好,所以家长应该提醒他们放松情绪,并在餐后一段时间内鼓励他们参加体育活动,以慢慢加强生理上的适应,同时还应该叮嘱他们不要挑食,多吸收营养供给身体的成长,早日习惯在小学中的生活。
(二)积极疏导孩子心理,促进孩子交往能力的发展
大班幼儿正处于早期阶段,心理上压力尚小,当父母带领幼儿进入幼小衔接班和学前班学习,并且设置考试使幼儿锻炼进入小学应试能力时,大班幼儿心理上开始出现焦虑情绪,同时面对新老师、新同伴时,也会比较慌张,这时需要父母主动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让幼儿懂得克服恐惧,促使幼儿大胆地接触新老师、新朋友。
(三)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和积极地学习行动能力
大班幼儿对于自身自理能力以及自控能力都有所把握,父母在即将进入小学前一定要养成幼儿好习惯,不应该过分溺爱幼儿,应该给他们一些独立意识,比如:自己穿好衣服、自己一个人睡好觉等等,让他们学会独立地生活。大班幼儿在步入小学前,养成学习习惯也是极为重要的,此时要求家长从教师那里了解到学习习惯养成的方法,平时还要注意对孩子注意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鼓励孩子勇敢克服困难、提高行动力,进而促使他们主动学会行动。
三、提升家长对孩子入学前的指导能力
在优化幼儿家庭开展幼小衔接的工作中,提升家长对孩子入学前的指导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幼小衔接过程中,家长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引导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因此,为了提升家长对孩子入学前的指导能力,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家长教育培训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家长教育培训,使家长了解孩子入学前的成长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举办家长学习班、家长沙龙等活动,邀请专业教育专家为家长讲解儿童教育理论、入学准备知识,提供科学的育儿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通过这些培训,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学会更科学地引导孩子。
(二)建立家庭与学校的密切联系机制
其次,学校可以建立家庭与学校的密切联系机制。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家访活动等方式,与家长交流沟通,了解家庭情况,为家长提供更个性化的指导建议。同时,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家校交流平台,及时发布孩子学习信息和教育资源,方便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工作,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三)加强家庭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共享
此外,学校还可以加强家庭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建立家长教育资源库,收集并整理与孩子入学前相关的教育资讯、辅导书籍、学习游戏等资源,并向家长开放共享。家长可以通过这些资源了解更多的育儿知识和教育技巧,为孩子提供更富有趣味和教育意义的学习环境。
总的来说,提升家长对孩子入学前的指导能力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沟通,帮助家长提升教育水平和意识,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