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三教”改革路径研究
胡家玮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益阳,413049
个人简介:胡家玮,1999年05月,男,汉族,湖南益阳人,助教,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益阳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度校级科研项目:“互联网+”视域下推进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三教”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号:YYZYJY2024005)。
摘要:在“互联网+”战略推动下,职业教育亟需适应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重构教学体系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高职院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三教改革”(教师、教材、教法)的路径优化。通过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数字技术的教学模式创新、教材资源重构以及教师能力升级策略,并结合实践案例验证改革路径的可行性,为高职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三教改革;路径研究
一、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深刻改变了产业发展模式,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领域正面临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技术革新,对人才的实践能力与数字化素养提出更高要求。然而,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教学模式僵化、教材更新滞后、教师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深化‘三教改革’”的要求,旨在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对接。本研究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切入点,结合“互联网+”背景下的技术赋能,探索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教材建设与教师发展的系统性改革路径。
二、当前高职院校“三教”改革面临的挑战
教学模式层面,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数字化互动工具的应用,导致学生参与度低;实训设备更新缓慢,难以覆盖新能源汽车内容、智能诊断等新兴技术;评价体系依赖期末考试,忽视过程性学习反馈。
教材建设层面,纸质教材内容滞后于行业技术发展,例如缺乏汽车直播营销教材,缺乏车联网数据分析等模块内容;校企协同不足,教材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难以支撑“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
教师队伍层面,部分教师对数字化教学工具(如虚拟仿真系统、在线平台)应用能力不足,同时对于汽车直播工具的使用不够熟悉;行业实践经验薄弱,难以指导学生解决复杂技术问题;教学评价体系未将数字化教学成果纳入考核标准,导致改革动力不足。
三、“互联网+”背景下三教改革的实践路径
1.教学模式创新:构建“虚实融合”的教学生态
依托“互联网+”技术,重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平台通过MOOC、微课、虚拟仿真系统(如VR汽车维修模拟)提供自主学习资源,降低实训成本并突破时空限制;线下课堂以项目化任务驱动,例如通过“汽车直播实操+案例研讨”模式,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掌握汽车直播技能。同时,利用学习管理系统(LMS)动态记录学生线上学习行为与实训表现,结合企业岗位能力标准设计过程性评价指标,实现“知识—能力—素养”多维度考核。
2.教材资源重构:打造“产教融合”的数字资源
突破传统教材局限,构建“立体化”数字教材体系。内容上,联合行业企业专家,将汽车直播营销模式、车联网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纳入教材,确保与产业技术同步更新;形式上,将电子教材与多媒体资源(如3D模型、故障诊断视频、交互式课件)深度融合,例如开发“汽车新媒体营销策划系统”,学生可通过模拟沙盘的形实进行营销真实场景模拟;校企共建案例库,嵌入真实企业售后服务场景(如新能源汽车客户投诉处理流程),强化教学与产业需求的衔接。
3.教师能力升级:实施“双师双能”培养机制
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与行业实践能力。首先,通过校企合作开展教师培训,例如组织教师参与车企“工匠大师”工作坊,学习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其次,推行“企业顶岗实践”制度,要求教师每年累计不少于2周的在岗实训,积累一线经验;最后,建立激励机制,将在线课程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开发等成果纳入职称评审标准,并通过校企联合教研活动(如“教学创新工作坊”)促进教师持续改进教学方法。
四、实践案例: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改革成效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在“三教改革”中取得显著成果。在教学模式上,学校与奇瑞星途共建“新媒体直播体验中心”,学生可在校内进行真实场景的汽车直播营销实训,既能让教学贴近真实汽车直播岗位,又能让学生的实训效率能得到巨大提升。同时组建首届“奇瑞星途新媒体直播营销订单班”,定向培养汽车直播营销的相关人才;在教材建设上,与奇瑞星途等企业合作开发《新能源汽车概论》专业教材,融合企业真实案例与新能源汽车的最新技术理论,让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汽车理论专业知识;在教师发展上,通过“校企双导师制”培养教师团队,引入企业教师进行销售、直播等培训,丰富了汽车营销专业教师资源库。实践表明,学生在2024年度湖南省“楚怡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汽车营销赛项三等奖,充分验证了改革路径的有效性。
五、结论与展望
“互联网+”技术为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提供了关键支撑。通过构建虚实融合的教学模式、产教融合的数字资源、双师双能的教师队伍,可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数字化转型同频共振。未来,需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个性化学习中的应用(如智能诊断系统的自动化反馈),并完善校企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动态优化。只有持续深化“三教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应智能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杜丽金.数字时代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价值与路径[J].数字通信世界,2024,(12):181-183.
[2] 李曼.新职教法背景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实践路径探析[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05):33-37.
[3] 柯贞金.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教育“三教”改革的逻辑内涵与实践路径[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06):39-44.
[4] 马国勤.数字化时代产教融合的高职“三教”改革路径探析[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3,32(02):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