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服务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优势与不足
王芳 吴靖
保靖县职业中专学校 (湖南 湘西) 416500 保靖县教师发展中心 (湖南 湘西) 416500
【本文系: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职学校服务高素质农民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的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ZJGB2022931 )】
摘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培养高素质农民成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中职学校,以其特有的教育资源与优势,正逐渐成为培养高素质农民的重要基地。尽管如此,中职学校在培养高素质农民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一些问题与挑战。本文将深度分析中职学校在服务高素质农民培育上的优势与局限性,旨在为相关政策规划与执行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 中职学校;高素质;农民培育
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与资源倾斜,使得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在此背景下,培养具备高素质的农民成为支撑乡村振兴的关键。中职学校凭借其职业化教育和实操性教学,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紧密对接,成为培养此类人才的重要基地。经过这些学校的系统培训,农民能习得前沿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理念,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增强市场竞争力,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注入新的生机。
一、中职学校服务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优势与不足
(一)优势:教育资源与实践平台的深度融合
中职学校在助力高素质农民培养方面的独特优势,体现在教育资源与实践操作的紧密结合。以下是其主要优势的几个方面:中职学校具备充实的教育资源,如先进的教学设备、专业的教师队伍以及完善的课程设置。这些资源为农民提供了全方位的学习环境。例如,中职学校一般设有先进的实训场所和实验室,使农民有机会实地操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同时,这些学校的教师通常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农民提供优质的教学辅导,协助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具体问题。中职学校重视实际操作,强调知识应用。这与农民的实际需求不谋而合。农民通过参与中职学校的培训,不仅能够学习到前沿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还能在实训基地进行实际操作,提高技能。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农民更有效地掌握农业生产技巧,提升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另外,中职学校积极与农业企业、合作社等机构合作,为农民创造实习和就业的机会。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不仅帮助农民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还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增强了他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二)不足:农民参与度与培训体系的不完善
中职教育在培养高素质农民方面虽然具备一定的优势,但同样面临着若干挑战。主要的问题集中在农民的参与度偏低和培训体系的欠完善。一方面,农民的低参与率是目前中职教育在推进高素质农民培养中遭遇的主要难题。由于农民的文化素养和技能水平不一,加上对中职教育的理解不足,一些农民对于中职学校的培训并不积极。另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农民可能认为农业生产无需过多知识和技能,进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的必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职教育的培训成效。另一方面,培训体系的不健全也是限制中职教育在培养高素质农民上的关键因素。现阶段,一些中职学校在培训体系构建上存在缺陷,例如培训时间的安排不够科学、培训内容与农民实际需求不符、培训效果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这些问题使得农民在培训过程中难以获得满意的成果,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培训成效。同时,培训体系的不完善也阻碍了中职教育在农民培育领域的进一步拓展。
总而言之,中职教育在培养高素质农民方面拥有教育资源与实践平台相结合的优势,但同时也面临农民参与度不高和培训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充分发挥中职教育的培育功能,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政府、中职学校、农民等多方协作,强化宣传引导、优化培训内容、完善培训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共同推进中职教育在培养高素质农民方面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二、中职学校服务高素质农民培育策略
(一)发挥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教师的专业优势
中职涉农专业的师资力量,承担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角色,他们在培养高素养农民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教师不仅理论功底深厚,还具备实战经验,能针对农夫的具体要求,给予精确的教学辅导。举例来说,某中职学校校农业科技特派员的龙教师,依托其专业知识,为本地农民举办了一系列现代农业技术的培训。龙教师不仅详尽阐释了新型农业科技的理论基础与运用方法,更是亲身示范,指导农民在田地进行实际操作。经他指导,农民们掌握了科学种植、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核心技术,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另外,龙教师还搭建了线上交流渠道,随时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疑问,实现了“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理念。
(二)充分利用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
中职学校具备充裕的教育资源,涵盖了图书资料、实践基地、教学设施等多种类型,这些资源为培养高素质的农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了更高效地运用这些资源,中职学校需构建高素质农民培养的资源数据库,以促进资源的共享和合理配置。学校可以集合图书馆、实践基地、网络教育资源等多元化资源,打造“高素质农民培养资源库”。资源库不仅要收录大量的农业技术书籍、期刊及研究论文,还要提供丰富的网络课程和视频教学资料。农民可以根据个人需求与兴趣,挑选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农业技术讲座及研讨会,邀请业界专家和学者分享最新的农业知识和技术。这些措施不仅可以丰富农民的学习内容,也能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为他们的职业成长提供更多机遇。
(三)设置专业课程和改善人才培养知识结构
中职教育应密切跟踪农业农村发展的具体需求,依据地方特色和产业发展动向,灵活调整涉农专业与课程设置。这样做不仅有益于培育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农民,也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学校可以结合本地农业产业的独特性和发展趋势,设立果树种植、蔬菜栽培、畜牧饲养等农业相关专业。同时,学校要紧跟市场动向和农民的实际需求,对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调整。比如,为满足本地果树种植业的特定需求,学校可以新增果树病虫害治理、果树修剪与整形等实用性强的课程。这些课程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也强调实操技能的培育。
(四)建立“校村合作、校农合作”机制
产教融合对于中职学校来说是培养高素质农民的关键路径。中职学校通过与农村及农业企业构建“校村合作、校农合作”体系,能够深化与这些领域的合作,共同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依托校村合作,学校可以向当地农民提供全面的农业技术培训与咨询服务。与此同时,学校与企业携手,共同实施农业科研项目和技术推广活动。这一合作模式不仅可以增进农民的科技认知和创新水平,而且也可以促进农业技术的迭代和产业的升级。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教育在助力高素质农业人才培养方面蕴含巨大潜力。伴随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中职教育机构将面临更多的发展契机。我们有信心,通过政府、中职学校、农户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协同努力,中职学校将更有效地展现其在培养高素质农民领域的特殊作用,弥补短板,为农业现代化及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孕育更多优秀人才,为乡村全面振兴献计献策。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谱写中职学校服务高素质农民培养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刘幸福.培育高素质技能型农民,推动共同富裕:县域中职学校的使命担当[J].职业教育,2023,22(28):38-44.
[2]蒋尚志,秦洁.中职学校高素质农民培训路径与成效[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4,(12):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