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心力衰竭病人采用渐进性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评价
冯肖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河北省 保定市 071000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心力衰竭病人采用渐进性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4年1月—2024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重症心力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渐进性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心功能水平与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心力衰竭病人采用渐进性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心功能水平与整体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重症心力衰竭;渐进性康复护理;心功能;生活质量
重症心力衰竭(Severe Heart Failure, S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液体潴留。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重症心力衰竭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渐进性康复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分阶段实施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逐步改善患者心功能状态,从而提升整体生活质量。本文旨在探讨渐进性康复护理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期进一步优化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护理策略,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4年1月—2024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重症心力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50-72岁,平均(63.35±6.55)岁。研究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52-75岁,平均(63.52±6.24)岁。两组个人信息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综合诊断为重症心力衰竭;②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②近3个月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恶性心律失常。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提供基础健康教育,如饮食指导、限制液体摄入等;定期评估患者症状,如呼吸困难、水肿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渐进性康复护理干预:①分阶段运动训练:根据患者心功能状态制定个体化的运动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以低强度活动为主,如床边坐起、站立、短距离步行(5-10min),每日1-2次,逐步增加活动时间,运动时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及症状变化,确保心率不超过静息心率的20%或出现不适症状;中期阶段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增加运动强度,如步行15-20min、轻度上肢抗阻训练(如使用1-2kg哑铃),每周3-5次,运动时心率控制在静息心率的20-40%范围内,避免过度疲劳;后期阶段进一步提高运动强度,如步行30min、上下楼梯训练等,同时结合有氧运动与抗阻训练,每周4-5次,运动时心率控制在静息心率的40-60%范围内,确保患者无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②液体管理与容量控制:根据患者心功能状态,制定个体化的液体摄入计划,通常每日液体摄入量限制在1500-2000ml;指导患者每日晨起空腹称重,体重增加超过2kg时及时报告医护人员;结合利尿剂使用,密切监测尿量及电解质平衡,避免容量负荷过重导致心功能恶化。③症状监测与应急管理:指导患者及家属识别重症心力衰竭加重的早期症状,如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下肢水肿加重等;提供应急处理指导,如出现急性呼吸困难时采取半卧位、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建立快速就医通道,确保患者在症状加重时能及时获得医疗干预。
1.3观察指标
①心功能分级:于治疗结束后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评估,分为Ⅰ级(无活动限制,日常活动不引起呼吸困难等症状)、Ⅱ级(轻度活动限制,正常活动时出现轻微症状,休息时无不适)、Ⅲ级(出现明显的活动限制,轻度活动即出现症状,休息时通常无症状)、Ⅳ级(无法进行任何活动,休息时也有明显症状,活动时加剧症状)。
②生活质量:包括身体功能、社会功能2个维度。每个维度分值区间为0-10分,分数高者为佳。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功能分级
研究组患者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生活质量
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心力衰竭发展到重症的可能原因主要包括疾病进展、诱因未消除、治疗不规范及并发症影响。基础心脏病未得到有效控制,导致心肌损伤持续加重;感染、心律失常、高血压未控制、液体摄入过多等诱因反复发作,加重心脏负担;患者未遵医嘱服药或擅自调整药物剂量,导致病情失控;同时,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进一步加重心脏负荷,加速心功能恶化。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心功能水平与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黄聪辉等[3]研究结果相近,究其原因:(1)渐进性运动训练促进心脏功能代偿: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常伴有外周循环障碍和肌肉萎缩,进一步加重症状。渐进性运动训练通过分阶段、低强度的活动,逐步刺激心脏功能代偿机制,改善外周血液循环,增强骨骼肌的氧利用能力,从而减轻心脏负担。同时,运动训练能够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恢复,降低全身血管阻力,改善心脏后负荷,这是心功能分级提升的重要机制之一。(2)液体管理与容量控制优化心脏前负荷: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常因液体潴留导致心脏前负荷增加,进一步加重心功能恶化。研究组通过严格的液体管理和容量控制,有效减少了液体潴留,降低了心脏前负荷。这种干预措施不仅缓解了肺淤血和外周水肿,还改善了心脏舒张功能,从而显著提升了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综上所述,重症心力衰竭病人采用渐进性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心功能水平与整体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许銮仙.渐进性康复护理对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4,14(7):94-96.
[2]王旭.全面护理干预对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7):50-53.
[3]黄聪辉.渐进性康复护理对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12):60-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