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市政工程实践探索
刘志付
辽宁瑞阳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11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上空间资源日益紧张,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缓解城市空间压力、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途径。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不仅能够有效扩大城市容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还能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本文旨在探索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实践,以期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市政工程;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实践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地面空间资源愈发紧张,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成为了缓解这一矛盾的关键途径。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不仅能有效拓展城市空间容量,还能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本文聚焦于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市政工程实践探索,旨在深入剖析其重要意义与实践价值,为构建更加宜居、高效、可持续的城市空间提供有力支撑与参考。
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
(一)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概况
国内外许多城市已经开始关注并实施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例如,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在地下交通、市政设施、商业设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日本,东京的地下铁道系统和地下商业街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典范,有效缓解了地面交通压力,提高了城市功能。新加坡则通过建设地下水库和排水系统,提高了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相继开展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工作。北京地铁网络不断完善,地下通道、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等设施的建设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便利。上海则通过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优势
城市地下空间具有空间稳定性好、承载能力强、交通便捷等优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用地紧张,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地下空间能够有效利用地热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还可以减少城市地表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滞后
部分城市的地下空间规划与地面空间规划脱节,导致资源浪费和安全隐患。由于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的规划,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往往不够合理和科学。例如,一些城市在地铁线路规划时未能充分考虑与周边商业、住宅、市政设施的衔接,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二)技术难题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涉及到地质勘探、工程设计、施工安全等技术问题。目前,大多数城市在技术手段上仍存在一定的滞后。例如,地质勘探技术不足容易导致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施工安全技术水平不高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进度和质量,也给城市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三)资金投入不足
地下空间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短缺,影响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市政工程的投资回报周期长,资金压力大,导致一些城市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方面进展缓慢,此外,由于融资渠道有限,社会资本参与地下空间开发的积极性不高,进一步加剧了资金短缺的问题。
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实践探索
(一)加强规划引领
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加强规划引领是确保资源合理配置和科学开发的关键,各地政府纷纷将地下空间规划与地面空间规划相结合,通过制定全面而细致的地下空间发展规划,明确开发利用的目标和路径[1]。
以某一线城市为例,该城市在地铁建设中充分考虑了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在规划阶段,政府不仅考虑了地铁线路的布局和走向,还深入研究了地铁站点与周边商业、住宅、市政设施等的衔接关系。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地铁线路不仅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地铁站点周边的商业、住宅和市政设施也得到了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为了加强规划的执行力度,政府还可以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明确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审批程序和管理要求,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持。
(二)加大科技投入
科技是推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力量。各地政府纷纷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先进的探测、设计、施工等技术,提高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地质勘探方面,一些城市采用了地质雷达、三维激光扫描等先进技术,这些技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低干扰等优点,能够准确探测地下空间的地质构造和潜在风险。通过地质勘探,政府能够充分了解地下空间的地质条件,为后续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在施工方面,政府也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施工技术[2]。例如,盾构法、顶管法等施工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高、对地面交通影响小等优点,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还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为了提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政府还应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政府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政府还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家和技术团队,为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
资金是制约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各地政府纷纷探索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方式。其中,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通过PPP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承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风险和收益。政府负责提供政策支持和监管服务,社会资本则负责投入资金和技术进行建设和运营。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还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以某城市的地铁项目为例,该项目采用了PPP模式进行融资和建设。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组建了项目公司,负责地铁线路的设计、施工和运营。在项目运营过程中,政府通过给予社会资本一定的补贴和优惠政策,保障了社会资本的投资回报[3]。社会资本也通过地铁项目的运营获得了稳定的收益和回报。除了PPP模式外,政府还积极探索其他融资渠道。例如,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筹集资金;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项目的投资和运营;通过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争取国际贷款和援助等;这些融资渠道的拓展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来源和保障。
总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关部门通过加强规划引领、加大科技投入以及多渠道筹措资金等举措,可以有效解决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实现城市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博文,王卫东,谭栋杰.城市CBD地下空间耦合规划方法探索[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20, 16(2):6.
[2] 安晔.市政道路与地下空间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探讨[J].冶金丛刊, 2019, 004(008):208-210.
[3] 段伟中.市政工程建设中的综合管廊施工及其管理[J].建筑发展, 2021, 4(1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