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试论网络时代思政教育的创新整合

作者

杨小乐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广安 638300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到来,各个领域与网络技术的融合越来越深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制造了不少麻烦。以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为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制造了更多机会,但网络环境的复杂也增加了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教育部门高度重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推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与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以下内容将立足于网络时代大背景,详细分析思政教育工作在网络时代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并探究网络时代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各种创新之举。

关键词:网络时代;思政教育;创新

引言

教育体制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是社会人才的摇篮,为全面提升人才质量,加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十分必要。自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以来,成效颇佳、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有素质的人才。但在社会格局变化的过程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当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进行适当的创新。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工具,思政教育与互联网的融合或能为思政教育工作补充更多活力、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1 网络时代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网络信息容易误导学生

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增加了网络信息的体量。各种网络信息容易误导学生,成为影响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一大问题。首先,不少有心之人在网络上肆意发布谣言、对未经证实的内容进行大范围的传播。对于学生而言,学生缺乏识别网络信息的能力。在无法分析各种网络信息真伪的情况下,学生容易被虚假的谣言以及不良信息所误导[1]。部分有心之人善于对谣言进行伪装和包装,老师也容易被虚假的网络信息迷惑。其次,高校缺少专门的网络信息识别分辨宣传教育工作。老师对这一方面的教育并不重视,直接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提升。学生自身缺乏警惕意识,在互联网冲浪过程中,除了缺乏识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之外,还容易被网络交友、网络信贷等虚假宣传的内容所诱骗。新闻频频报道学生在网络受骗的新闻,可见思政教育总形势不容乐观。

1.2 思政教育意识不够先进

网络已经成为广大老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最强辅助,运用网络技术能够提升教育质量。尽管互联网工具已经成为老师的一种常用教育手段,但大部分老师的思政教育意识仍然比较落后,对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的整合并不到位,影响思政教育工作质量。首先,部分老师心中的传统观念和意识已经根深蒂固,不愿意主动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导致教育模式不被当代学生所接受,学生在课堂上深感不自在。与此同时,由于老师不愿意主动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导致思政老师自身的素养没有得到提高,无法指导和开展更高效的思政教育工作。其次,各种网络资源均可以作为思政教育的内容、互联网手段还可以作为新型思政教育形式,但老师对互联网技术的利用并不多。在实际思政教育中,相当一部分老师过度依赖教材,导致学生在思政课堂中的积极性并不高,这也是思政教育工作质量迟迟未能提升的一大原因。

2 网络时代思政教育的创新之举

2.1 加强网络信息识别,培养学生识别能力

为对网络时代思政教育进行有效创新,高校和思政老师可以加强网络信息识别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对网络信息真伪的识别能力。首先,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清理和整治互联网行为和互联网信息的行动规定。通过开展网络信息清理和整顿活动,互联网中的部分不良信息能够被清扫,网络环境更加优良[2]。其次,高校应当设置更多关于普及网络信息识别的宣传教育讲座活动、答题竞赛活动。在讲座活动中,广大师生能够收获更多鉴别网络信息真伪的小技巧。在答题竞赛活动中,能够检测学生对网络知识和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相关知识的掌握。另外,思政老师可以引用真实的新闻案例开展案例分析与解说。在学习大学生在网络中被骗经历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提高警惕、锻炼自身的反应能力,安全、自在地在网络海洋中徜徉。这便要求思政老师提高对新闻事件的敏感度和对学生生活的关注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在上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2.2 整合各种网络资源,创新思政教育方式

为对网络时代思政教育进行有效创新,高校思政老师应当整合各种可以利用的网络资源,并对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进行必要的创新。首先,思政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工具将始终课堂延伸至学生的生活之中。比如,思政老师可以提供一个课题,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与该课题相关的资料和知识点,对这一课题进行具体的论证和说明;思政老师可以制作一个思政小视频,并将思政小视频上传在新媒体平台上,学生可以利用课外空闲时间观看思政小视频,巩固思政教育效果、延长思政教育战线[3]。其次,思政老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其他优秀老师的教学视频,学习其他优秀思政老师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方法、 学习党的最新会议与思想,开展科学、合理的教育改革。在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过程中,思政老师个人的修养和能力能够得到提升。

结语:

通过对以上论述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在互联网时代下,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应当建立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基础之上。思政老师既要教育学生如何识别网络中纷繁多样的信息,提高抵御不良信息影响的能力,还要整合各种网络资源,创新思政教育的形式,利用网络工具、把握创新时机,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在持续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高校也应当主动为现代化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机会、创造优质环境,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其本质作用,教化学生、影响学生,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立新.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整合创新策略研究——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合与创新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21, 41(9):1.

[2] 尹萍. 网络时代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实践研究——评《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 人民长江, 2022, 53(9):1.

[3] 张扬, 管淑波, 王子鸣.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与效能提升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2, 35(17):3.

作者信息:杨小乐,男(1981.09—),汉族,四川岳池,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美术学,民间美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