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及启示
潘会敏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1
摘要: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丰富的科学含义。当前马克思主义教材对其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理解具有局限性,忽视了其中的认识论意义。恩格斯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依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且由此划分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解读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最初概述,能够更好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关键词:哲学基本问题;本体论;认识论
一、哲学基本问题的最初概念
在远古时代,人们不知道自己的身体的构造,并且受到梦境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了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外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那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于外部世界的关系。[1]恩格斯在《终结》一书中,最先明确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包含的两个方面,即本体论意义和方法论意义。恩格斯提到:哲学家们按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划分成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于自然界来说是本源,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为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源的,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这就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第一性问题。除此之外,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用语本来没有任何别的意思。也就是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只有在及其有限的范围下才有意义。思维和存在谁是谁的本源及二者作比较时,谁决定谁的时候。这里讨论的是物质与世界,精神与世界的关系。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这两个术语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做区分。即只有在回答第一性的时候才有意义,因此不能给他们加标签乱用。[2]不可知论的典型代表人物是18世纪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休模认为:感觉是人的认识的唯一对象,人的认识不能超出感觉的范围;至于在感觉之外是否有客观事物,客观世界存在,这是不可知的。他把感觉歪曲成为隔离人的主观意识和客观世界的墙壁和不可逾越的鸿沟。要想超越感觉是不可能的。休谟的不可知论不仅怀疑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而且怀疑感觉之外存在的物。
二、本体论和认识论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体系都不可回避的问题,而且对于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都是以这个问题的回答为中心的。恩格斯论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包含第一性问题和同一性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或者说人们世界观的理论体系。这也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凡是主张物质、精神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的,都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凡是主张意识、精神第一性,意识决定物质的,都属于唯心主义阵营。这就是对于本体论的回答。[3]那么,认识论和本体论有什么样的关系,接下来作一个探讨。
无论是认识论方面还是本体论方面,都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割裂的。不同时期哲学家有不同的研究侧重,近年来,有些学者开始了对于认识论方面的探究。一方面,认识论必须以本体论为前提,很多哲学家对世界可知性的回答,是以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为基础的。从人们的认识逻辑出发,只有先认识了本体论,才能进一步回答认识论。即使是有些否定本体论的哲学家,在他们解决认识论的过程中,也包含着对本体论的认识。本体论是认识论的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总是渗透和贯穿着本体论,认识论是不能脱离本体论的。当然,另一方面,本体论也不可能离开认识论。不仅人们对本体论问题的回答本身就是认识的结果,而且人们之所以提出并回答本体论的问题,其目的也在于解决认识论的问题,为人们观察、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确立根本的出发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恩格斯明确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存在或者说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也正体现了三者的统一。[5]认识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实践是沟通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三、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恩格斯明确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其意义有以下几点:
第一,它揭示了哲学发展规律。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为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哲学体系、哲学派别以及对它们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正确的标准。也为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也提提供了明确的标准。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可以指导着我们掌握哲学发展的普遍规律。
第二,它是揭露唯心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许多流派,为了掩盖其唯心主义实质,竭力回避和抹杀哲学基本问题。康德的先验主义认为只有感觉是很不够的需要抽象上升到更深刻的认识。
第三,它是实事求是路线的哲学基础。从存在出发还是从思维出发,反映了两条对立的思想路线,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不仅在自然领域,在社会历史领域同样适用。这就有利的驳斥了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半截子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但在历史观上确时唯心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与时俱进,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作了生动的运用和具体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有许多重大的理论成果,比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四、结语
探讨恩格斯哲学的基本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二十大以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奋斗目标,即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一方面,既然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看到了我们的成就,总结了探索经验。另一方面,也坚持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而拼搏奋斗。
参考文献:
[1]罗骞.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哲学基本问题的当代阐释[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
[2]易显飞.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及启示——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J].思想教育研究,2020.
[3]何燕,陈阳芳.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概括及其当代价值[J].现代商贸工业,2020.
[4]陈星.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论意义[D].西华师范大学,2022.
[5]金祖敏.对恩格斯提出哲学基本问题的再思考——以《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为中心的考察[J].今古文创,2022.
[6]沈湘平.重思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论断[J].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