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法制渗透教学创新设计
张林艳
贵州省威宁县威宁民族中学 553100
摘要:本文阐述了学科法治渗透的重要性,并对学科法制渗透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出当下学科法制渗透教育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以《牛顿第三定律》为例进行学科法制渗透教学设计,通过落实学科法制渗透教育,为国家法治社会建设添砖添瓦。
关键字:学科法制渗透 牛顿第三定律
1.学科法制渗透的重要性
通过百度词条搜索,从国内外的历史来看,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学科法制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很多国家纷纷发布有关学科法制渗透的文件,例如美国教育部曾发布《法制教育国家战略》,旨在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并且要求教师重视学科法制渗透,英国的“法制教育计划”旨在为教师提供法制教育和培训。还有一些国家的学校和教育部门在课程大纲中明确要求法治教育相关内容,并对教师做出明确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法制渗透;一些国家的教师培训机构发布有关学科法制渗透的文件,以指导教师如何根据学科特点进行法制渗透教育。我国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通知,比如每位老师需要每个学期进行一次学科法制渗透教学设计。
2.学科法制渗透的现状调查研究
笔者为了了解目前学科法制渗透教育开展的情况,分别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现就研究结果做如下总结:
2.1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学科法制渗透教育面临的实际困难
从对教师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得到,(1)每个学期必须完成一次法制渗透教学设计,也就是每个学期要上一节学科法制渗透教育的课。但很多老师在开展的实际过程中,很难将本学科知识和法律的规章制度联系,一些学科的老师则表示很难找到法制的学科元素。在“你认为自己的学科可以进行法制渗透的学科知识元素”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有5%的老师认为自己学科法制渗透的学科元素很少(图表1)。大多数教师在具体的上课过程中,认为学生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有:法制渗透教学设计较为枯燥,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法律知识和考试无关(图表2)。
2.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科法制渗透学习情况
对学生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得到,100%的同学认为学习法律知识有必要,并且认为学习法律知识最好的途径应该是课堂。而且有60%的同学认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青少年对法律知识的认识欠缺(图表3)。
综上所述学科法制渗透教学设计创新的必然性,根据调查研究分析,结合教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学生提出的建议,现就《牛顿第三定律》为例,结合时事热点、模拟法庭、角色扮演、视频等方式开展学科法制渗透教学。
3.时事热点话题引入新课
一次搜狐新闻报道:青岛一中学李刚、张明两人发生口角,李刚打了张明的鼻梁一拳致张明鼻梁骨软骨骨折,法院判决李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李刚狡辩说:“我打了张明一拳,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张明对我也有力的作用,所以,张明并没有吃亏”。你觉得李刚说的有道理吗?引起学生兴趣,带着问题进入教学。
4.以问题为导向引导教学
问题1:李刚认为张明没有吃亏,是从什么角度狡辩的?
学生1:力的相互作用
问题2:.举例生活中相互作用的例子并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归纳出相互作用的两个力方向和作用点?
学生2:手推墙,拍手,划船,推桌子等。
问题3:教师演示气球放气、头球、拍手。要求学生画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学生3:作图(图表4)。从而总结出:相反作用力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问题4:猜想: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有什么关系?说出猜想理由。
学生4:猜想:大小相等。
问题5:你能设计出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吗?(画出草图)
学生5:弹簧测力计探究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两个弹簧对拉(图表5)
问题6:用力传感器探究相互作用力大小关系,力传感器拉、推、压、加速运动。图像呈对称说明什么?(图表6)
学生6:力的大小相等
问题7:相互不接触的物体之间的相反作用力大小是否相等呢?如磁悬浮地球
学生7:画出地球和磁盘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地球处于悬浮静止状态,所以磁盘对地球的斥力等于地球的重力。在磁盘下,放一把电子秤,去除毛重,放上悬浮地球。读出悬浮地球对磁盘的作用力,再去除磁盘,称出地球仪的重。比较二力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图表7)。
从以上实验探究中归纳出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问题8:以卵击石,鸡蛋“粉身碎骨”石头却“安然无恙”是不是因为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而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呢?
学生8: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因为鸡蛋的承受的力的能力没有石头强。造成的效果不一样。
问题9:播放神舟13号升天过程视频,寻找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学生9:火箭对气体的推力和气体对火箭推力,火箭的重力和火箭对地球的吸引力。
过渡:爱国情怀教育:我国的航天事业已经处在世界领先水平,同学们好好学习,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5.学科法制渗透
模拟法庭:就开课引入话题“青岛一中学李刚、张明两人发生口角,李刚打了张明的鼻梁一拳致张明鼻梁骨软骨骨折,导致张明的住院,花费医药费1万2千元”。一位同学扮演张明律师,两位同学扮演当事人,一位同学扮演大法官,一位同学扮演书记员,一位同学扮演审判员,其他同学扮演群众。教师扮演李刚律师,目的是引导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知识。
书记员:明确当事人是否到庭,宣读法庭纪律。
审判长: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案由等。
请双方律师陈词:
张明律师(学生):李刚打了张明的鼻梁一拳致张明鼻梁骨软骨骨折,应当追究法律责任和相应赔偿。
李刚律师(教师):双方是在争吵中发生的吵架,并且根据力的相互作用,各自承受的力的大小相等。不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和赔偿。
张明律师(学生)因为李刚先动的手,张明是受力方。
李刚律师(教师):但是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说。
张明律师(学生):但是作用点不一样,承受的能力不一样,对张明造成了实质性的伤害,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和赔偿。双方律师陈词结束。
学生大法官宣布审判结果:判刑赔偿(没有依据)
教师过渡:看来要当大法官,必须得懂法。观看视频(打架判刑的标准)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4条规定的是故意伤害罪。根据该条款,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可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故意伤害罪导致被害人重伤,则处以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若导致被害人死亡,或者使用特别残忍的手段造成重伤并导致严重残疾,则可处以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2]。
教师总结:不能打架,打赢了进监狱,打输了进医院。
6.课后作业布置
使学科法制教育为法治社会建设添砖加瓦,要求学生以物理基础制作法治宣传海报(图表8)
7.教学反思
本文以《牛顿第三定律》为例,通过时事热点话题引入,模拟法庭等创新设计,使学科法制渗透教育在课堂中呈现。根据学生以物理基础制作法治宣传海报的作业反馈: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从物理知识的角度更深刻的理解更多规章制度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从而对法律有敬畏之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扎实开展好学科法制渗透教育,为国家的法治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8.参考文献
[1]治安管理处罚法(2012年版)[S]第43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3年版)[S]第234条.
本文系2023年威宁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2304)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