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节选传统文化选文的教学方法研究
王彬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重庆万州 404020
摘要:传统文化类选文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长久以来高中语文教育受应试机制的影响,传统文化选文类教学出现了教学理念落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问题,本文就高中语文传统文化选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阐述高中语文传统文化类教学的重要性,探索高中语文传统文化选文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
自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改革情况来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提出要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以文化人的教学重任,高中语文课程需要重视对传统文化选文的教学。语文教师要有意识的把传统文化类选文中优秀的文化提取出来,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大化程度发挥这些选文的育人功能,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一、高中语文传统文化类选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理念落后
高中语文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教师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师通常表现出“唯分数论”的教学理念。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涉及传统文化选文的内容、背景等相关概念进行讲解,教学的重点仍放在语文知识要点的积累,重视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忽视学生其它能力的培养。教师对选文的文本解读能力只停留在表层,割裂了课文内容与传统文化深层教学的衔接,所以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动机
信息全球化的到来和新兴文化的影响使得社会变得浮躁,高中生更倾向于学习现代潮流文化而非传统文化,学生对于教材中那些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文望而却步,教学难点在于教材中统文化类选文中出现晦涩难懂的文化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而失去学习兴趣。另外,学生学习的自主控制力较弱,在校学习时间过长,疲累的身体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三)教师缺乏专业素养能力
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例如教学压力过大,教学资源匮乏等教学问题。教学任务繁重,这些任务消耗了教师大部分精力,影响了语文教师对于教学工作的热情和钻研能力,教师没有时间去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无法获得新的教学资料导致专业能力没有提高。
二、高中语文传统文化选文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1]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智慧结晶,传统文化选文是文学宝库中的精髓,选文中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文化。
(一)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文篇目编入高中语文教材可以丰富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能力。新课标下“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发展四个方面。”[2]高中语文教学中要看到优秀传统文化语用、审美等重要价值,不能割裂四个核心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而是要将这些素养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类型的选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它经历过历史的实践检验传承至今,这类文本本身具有非常高的育人功能。 “语文教材中蕴含大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包括诚挚的友情、伟大的亲情、浓厚的爱国情等,深度挖掘与解读这些内容,可以起到提高学生思想品格的作用。”[3]学生通过学习这些优秀的选篇,加深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道德观。
(三)增强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
“教师还需要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有效熏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健全人格和品德,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3]传统文化类选文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培养他们跨文化交流的综合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向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高中语文传统文化选文教学方法的探究
(一)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教学中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个体性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而是一个社会性、实践性、以资源差异为中介的参与过程。“情境教学需要学生的参与,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能让情境教学具备实效性。”[4]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巧妙设置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元杂剧《窦娥冤》是中国戏曲文化的典范,从学生掌握戏曲背景知识的储备和学习的兴趣来看,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戏曲了解不深。教师在教学这篇戏曲时可以设置教学情境,例如学校要举办文化艺术节,需要同学们表演一场课本剧《窦娥冤》,将从以下几个活动进行课本剧的排演和宣传。活动一:发布剧本,海选演员。剧本采用文言文进行创作,首先要将文言转为白话,这样才能更好的研读剧本揣摩人物形象,提高选角成功的机率。活动二:剧本围读,现场拍摄。思考剧本内容,按照时间线索还原故事情节,根据不同场景分配演员进行现场演绎。活动三:影片宣传,制作宣传语。根据你扮演的人物谈谈你对该人物形象的理解,制作人物宣传标语。
(二)组织合作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采用现代教育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代教育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因此可以引入互动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解读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选文的思考,而且还能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历史背景。
例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可以增设讨论环节。环节一:秦晋联合攻打郑国,在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之际,郑文公为什么要请烛之武担任救亡图存的重任?请同学们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烛之武的形象。通过这个讨论,可以让学生感悟“心怀天下为国解忧,不避艰险勇往直前”的先秦仁人志士的家国情怀,让学生了解“士”文化背后隐藏的深刻含义。环节二:烛之武“五论救弱国,妙语退秦师”,在这个过程烛之武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秦国退兵保护了郑国。可以让学生讨论找出原文中相对应的语句进行分析,理性认识烛之武与秦穆公谈论中用“礼”化解问题的外交艺术,让学生体会烛之武与晋文公“和”文化的艺术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经久不衰,它同语文教学一样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立德树人是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必须密切关注语文教学的每一步发展,即时地进行总结不断提高它的理论水平,推动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将这类文本中的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延续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参考文献:
[1]乔本师,李晓莹.新课标下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转型[J].教学与管理,2023,(04):33-3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王亚娥,白桃.谈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传承[J].学周刊,2023,(24):96-98.
[4]张秀娟.情境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语文世界,2023,(05):58-59.
[5]罗璐.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2023,(30):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