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究
翁金元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塘头学校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改革,核心素养已经逐渐的渗透到了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很多的教师也在积极地探索核心素养和学科教学结合的方式。初中生物课堂当前也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同时更加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项目式学习的提出,正好解决了育人问题,它以具体项目为主,要求自主、合作、探究,高质高效解决项目问题。本文探讨了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项目式学习实践中的应用,提出了如何促进初中生物项目式学习实践的思考。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生物;项目式学习;教学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的策略,在实际开展的教学中,需要针对复杂问题开展研究活动,做好项目的选择,通过项目的选择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习生物知识形成的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与良好品格,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生物学科具有研究性、探究性、社会性。因此,立足核心素养视角,依照教材内容,科学组织学生展开项目式学习,利用学习项目培养学生探究实践精神、社会责任感以及生命观念的形成。同时,掌握各种学习技能,奠定生物学习基础。
一、基于核心素养初中生物项目式学习建构要点
项目式学习专注于导读、导思、导问、导研,强调真实情境、复杂文化下,学生分工合作,协同探究,多维互动,于任务之中持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逐渐完成知识体系建构。因此,在进入初中生物课堂时,应注意以下要点。其一,实践性。将生物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生物应用意义的关键途径,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其二,交互性。创造多样化任务情境,或者穿插游戏化学习,促进学生互动与合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从而共同进步。其三,探究性。设计开发性的问题链或任务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体验,从问题背后发现知识规律与关联。其四,创新性。渗入启发性或挑战性项目模块,给予足够的自由度和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潜能。
二、基于核心素养初中生物项目式学习实践路径
(一)建立项目主题,梳理核心知识
项目式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略有不同,项目式学习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因此,在核心素养下,教师应该对教学进行科学性的分析,能够明确教学的重点,以课堂重点内容建立项目式学习项目,驱动自我探究、自行整理、自己归纳,构建完整的知识板块。
本次项目式学习选题源于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种子的萌发和芽的发育”,建构“自然生命之初”主题模块,指向植物的生殖过程和发育条件。核心知识对应大概念“ 种子萌发过程、条件,以及发育。”同时,也链接其他章节,包括动物的生殖、发育,促进概念关联和迁移。
(二)拟定学习目标,组织项目内容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前提与保障。作为课堂引领者的老师,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不会误入歧途,甚至南辕北辙。在项目目标的制定中,我们可以实实在在地思考和注意些什么呢?对接项目主题,瞄准核心素养,有序组织项目模块,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前行,主动地探究问题,思维积极运动。
1.知识目标:(1)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2)精准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3)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能力目标:(1)体验整个实验探充过程,激发兴趣值,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2)利用项目结构,探究自然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对比归纳不同植物的生长,建立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
3.情感目标:(1)积极参与种植、孵化植物的实践过程。(2)用积极的态度规划未来(生命观念、社会责任)。
预热是项目实施的第一步。根据跨学科思维,以作物为基点,链接古代二十四节气变化,分析为什么“春分早,谷雨迟,清明种薯正当时。”“白露要种葱,寒露要种蒜。”“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春种深,夏种浅。”开启头脑风暴,想一想其中内藏的科学知识和道理。然后,提出驱动性问题“每一个植物是如何来到世界上的,它们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才能萌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设计,持续性的探究。根据问题导向,设置多个任务模块:1.搜集整理关于种子孵化的基本条件、过程,制作路线图,标明每一步。2.选取材料(绿豆、玻璃罐、纸巾),设置不同的条件(适量水、较多水;室温、低温;高氧、低氧),不断调整变量,进行对照实验。3..观察记录不同环境下种子出芽生殖的特征,完成整个项目报告书。最后,由每组派出代表上台展示小组成果,讲解整个项目实施亮点,以及遇到的问题,相互交流,共同成长。
(三)确立项目成果,实施多元评价
科学的评价机制是项目式学习实践的最后一步。在项目收官之时,根据生物学科内容、以及学习情况,制订多元化的评价结构,引领各小组相互点评,剖析项目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
“自然生命之初”的项目化学习评价应该穿插在整个项目学习过程,做到有理有据,助力学生反思总结。集中展示小组实验照片、实验报告、观察记录单,并上传班级群,以短视频的形式供其他学生、教师和家长观看投票。根据结果,引领学生自评:项目角色是什么?履行得如何?小组的合作学习怎么样?对本项目所学知识掌握得如何?谁在这个项目中表现最好?为什么?
三、基于核心素养初中生物项目式学习实践意义
(一)促成综合素质
项目式导学主张“做中学”,与探究性学习、问题式学习有着紧密关联。在初中生物课堂,建构项目,以实践探究活动为基点,以多维拓展为方向,能够促进学生经历体验、创新、实操全过程,以主动式学习状态,积累项目经验和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动态技能,形成生物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核心素养打牢基础。
(二)推动教学转型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初中生物课程教学应积极创新与优化,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改变传统单一化课程学习模式。”由此可见,要想达成这一目标,必须树立“跨界思维”,从大观念、大情境出发,以学生实际需求为矛,变革教学形式与结构,提供更加高效的课程实践活动,构建更开放的学习支架,保证整个教与学的深度。
科学探索趣味多,知行合一促发展。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以项目式教学为核心,通过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综合教学中,实现核心素养下的生物项目式教学。利用学习项目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社会责任感以及生命观念的形成。通过教师针对性的引导,鼓励学生能够自主学习、钻研探究、交流能力。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在社会上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初中教师如何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加强对于学生的培养,是需要教师不断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结合书本知识,不断地创新完善。本文章,对于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项目式学习研究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为以后生物教学中提供良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阮卫东.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项目式学习实践探讨[J].新课程导学, 2023(24):64-66.
[2] 邹长艳.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生物项目式学习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2(5):144-144.
[3] 王晔,张瑶,崔颖.基于义务教育生物学新课标的项目式学习[J].生物学教学, 2022, 47(1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