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信 细节抓起
董亚男
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新华幼儿园 236500
摘要:当前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帮助幼儿塑造更加健康的行为,幼儿园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价值,加强重视幼儿健康领域教育活动的开展,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动态,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从细节抓起引导幼儿掌握正确处理自己不良情绪的方法,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积极向上自信的心理状态,促使幼儿快乐健康的成长。为此,本文主要针对幼儿健康领域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自信的相关实施路径进行简单分析,希望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幼儿自信;实施路径
引言:幼儿健康领域活动的开展对于幼儿心态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主要目标是纠正幼儿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良情绪和态度,引导幼儿以正确的姿态处理生活中的人和事,发展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幼儿园需要从幼儿的个性发展需求出发,立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细节,加强对幼儿积极主动自我意识的培养,让幼儿收获自信、乐观、开朗的健康心理,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一、通过健康教育氛围的有效营造培养幼儿的自信
幼儿阶段是孩子心理能力发展的初步阶段,外界环境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他们承受相关的心理压力时无法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无法对生活中的是非对错进行准确分辨,久而久之幼儿会出现消极状态,甚至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了信心。为此,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幼儿园为幼儿营造健康良好的教育环境,增加幼儿的安全感,调动幼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积极性。幼儿教师需要从细节做起,加强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了解每名幼儿的心理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1]。比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幼儿园举行的集体游戏活动,鼓励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自由选择。幼儿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活动状态,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与幼儿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和互动,了解幼儿的心理动态,给予幼儿及时的帮助,指导幼儿采用正确的方法处理矛盾和问题。同时幼儿教师还可以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幼儿,让幼儿学会如何与同伴进行相处,如何解决与同伴之间矛盾,与同伴共同享受幼儿园生活的美好和幸福,促使幼儿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逐渐建立强有力的思想情感支撑,帮助幼儿塑造强大的心灵,促使幼儿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逐渐增强幼儿的自信。
二、通过多元化游戏活动的开展培养幼儿的自信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的最佳渠道,也是深受幼儿喜欢的活动。因为游戏具有一定的自由性特征和开放性特征,幼儿会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释放自己的情感,收获一定的成功感和自豪感,有助于幼儿自信积极思想观念的形成[2]。为此,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游戏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满足幼儿在情感方面的需求,提升幼儿处理问题的能力。幼儿园需要从细节做起,根据幼儿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设置多元化的游戏,为幼儿提供更加广阔的自主学习和自由成长的空间,为发展幼儿自信种子创造良好的契机。比如在开展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以团队的形式在游戏中享受相互之间合作的乐趣,让幼儿体验失败时的沮丧心情,感受成功时的欢乐心情,丰富幼儿的心理情感体验。在开展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不同的角色,沉浸在角色的情感中,让幼儿对角色的情感变化进行感受,进而适时适当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幼儿采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出现的紧张心理、胆怯心理、焦虑心理和自卑心理,帮助幼儿对自己内心的思想变化进行正确看待,鼓励幼儿采用正确的方法接纳、释放和理解自己不同的情绪,塑造幼儿健康的心理状态,强化幼儿的心理素质,增强幼儿的自信。
三、通过丰富多彩真实生活的融入培养幼儿的自信
幼儿的健康成长与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性,在丰富的生活中幼儿才会真实的感知生活,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和认知。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一方面引导幼儿体验丰富的生活,丰富幼儿的经历,另一方面引导幼儿采用正确的方法接受和应对生活。为此,幼儿园需要从细节入手,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贯穿和渗透,帮助幼儿塑造更加坚实的心理屏障,培养幼儿良好的自立能力以及良好的自理能力,让幼儿的自信心得到逐层升级。幼儿教师可以将幼儿自信心的培养贯穿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全过程中,鼓励幼儿独立穿衣,鼓励幼儿积极主动的整理玩具,当幼儿产生退缩情绪时,幼儿教师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鼓励幼儿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幼儿充分的感受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收获的成功感和自豪感,逐渐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生活的自信心。
四、通过家园合作工作的有效开展培养幼儿的自信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不过部分家长忙于工作,只关注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不了解幼儿心理发展情况,导致幼儿在遇到困难时无法正确处理,产生许多不良情绪,久而久之会影响幼儿的自信心,导致幼儿出现自卑心理,对事物缺乏一定的热情和兴趣,长此以往会对幼儿后期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幼儿园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家园合作,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共同为幼儿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共同为幼儿打造自信心态。幼儿教师在开展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力度,共同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动态,并对影响幼儿心理环境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把握,共同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3]。幼儿园也可以通过线上方式与幼儿家长之间进行密切的沟通和联系,为幼儿家长推送一些有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丰富幼儿家长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了解幼儿内心的想法,采用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给予幼儿正面性的引导,促使幼儿建立健康的心态,培养幼儿坚强的内心,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形成阳光自信的性格,推动幼儿在生活中茁壮成长。
结语:综上所述,幼儿自信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幼儿园和家长的长久坚持以及共同呵护。幼儿园要根据幼儿所处的不同阶段,在了解幼儿心理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从细节入手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和方法,为幼儿营造更加健康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情感方面收获一定的满足感,引导幼儿学会正确处理自己不同的情绪,帮助幼儿克服自己的自卑心理和焦虑心理,学会积极主动的面对生活,不断增强幼儿的自信,促使幼儿自信快乐健康的成长和生活。
参考文献:
[1]蒋盈,丁娟.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模式探索[J].福建教育,2023(47):34-37.
[2]李云.家园合作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J].天津教育,2023(7):83-84.
[3]郭军亚.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路径研究[J].求知导刊,2023(13):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