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练、赛、评”一体化的体育课堂教学初探
郭文旭
江苏省苏州市勤惜实验小学校 215008
摘要:“学、练、赛、评”教学模式正在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走向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笔者以《跳跃:各种形式的双脚跳》为例,通过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的不断反思来构建“学、练、赛、评”一体化的体育课堂。
关键词:学、练、赛、评;体育课堂;课堂实践
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版 )》要求,笔者在2023年体育教改活动中,执教《跳跃:各种形式双脚跳》一课,以结构化教学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将学、练、赛、评有机结合,让学生乐学、勤练、会练、有赛,充分享受运动乐趣,实现课堂提质增效。
一、以趣促学:拓展教学时空
1.以“境”促学,创设生动教学氛围
对于水平低水平段的学生来说,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机。在本课的设计者,笔记创设“迪斯尼游乐园”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在跳跃的娱乐项目中,不断学习、不断更正、不断挑战,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快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在本节课情境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情境的连续性,以游乐园大闯关的情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在热身跑环节中对各个游戏项目的介绍,让操场化身为迪斯尼游乐园,帮助每个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从开始模拟开车热身去游乐园到学技能获取门票,再到各个项目的闯关,始终将愉快的教学氛围贯穿整个课堂,真正实现了在“玩中学,玩中练”。
2.以“乐”促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未来的体育课应该立足于核心素养,融合其他学科,最大限度的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育心、育体的功能。然而,在小学阶段,音乐的选择上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音乐的选择应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选用学生较为熟悉的音乐,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能够增加学生在活动中快乐的心理体验。其次,融音乐与体育教学就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音乐的选择上要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相吻合。最后,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音乐节奏的选择在课程的各个部分都是不同的,在热身和准备活动环节应选择欢快的,节奏感强的音乐;在练习的过程中,应选择旋律优美的音乐;然而,在结束部分选择一些优雅的、慢旋律的轻音乐最佳,让学生调整身心,体会成功的喜悦。
3.以“新”促学,促进教学指导质量
常规传统的体育课,教师只用简单的言语对该技能的表述,学生很容易对该技能失去兴趣或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本课采用“新”朋友——平板电脑。在本课中,利用音频、影像等资料进行播放,有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导入,消除学生学习新内容的抵抗情绪;又可以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项技术的特点、内涵和应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针对学生掌握模糊不清的动作环节进行暂行、放大、重复观看等举措,提升所学技能的动作质量。例如,在本课中,我将其他班级优秀同学的动作进行录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互相比较中得以进步。另外,在学生的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错误动作的抓拍,然后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到错误的动作。
二、以练为基:练组合,强技能
“练”即勤练,正确高效的练习使教学实施过程的核心环节,教师如何突破重难点、如何科学合理的设置运动强度、如何安排练习密度,都在此环节体现。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分为四个阶段,即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需要多次正确、高效的练习才能使技术动作强化,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练、赛、评整个教学模式要以学生健康素养的发展为主线,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优化练习形式与方法,能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注重现代化教学理念,并落实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让学生更直观、更准确的了解自身的不足。
以本课《跳跃:各种双脚跳》为例,首先明确思路,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本节课的练习思路,通过学生双脚夹沙包进行双脚连续跳跃,让学生体验双脚同时起跳同时落地的技术动作,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与“练”是密不可分的,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是靠不断接受练习形成的,“练”是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强化的过程。同时,整个技术动作具备连贯性与系统性的属性,所以,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是以单一技术动作为核心,组合练习为导向的多元化练习模式,侧重将组合技术动作进行实际运用和内化的过程。
三、以赛为载体,提质促高效
“赛”是为学生团结协作,展示自我搭建的更高平台,同时也是对本节课内容学习的反馈,激发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内驱力和创造思维,同时,在“学”和“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在比赛中遵守游戏规则,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体育课堂最重的是“赛”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教学性比赛堂堂有、竞技性比赛常常在,以赛促练让学生体验竞赛的激情与乐趣,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笔者在执教水平《跳跃:各种双脚跳》教学设计中,根据本课的特点,充分考虑场地、学生、器材等因素,设置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比赛,旨在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比赛成功的喜悦。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参加“极限闯关项目”,本项目是由8块高低不同的跳箱组合而成,这个项目的关键就是可以充分体会双脚跳的高度、远度以及连续跳跃高低不同的跳箱;对于能力中等的学生参加“连连跳项目”,这个项目是由高度相等的8个栏架组成,重点让学生体会连续双脚跳过一定高度障碍物的能力;对于本节课接受相对较差的学生,设计项目时既要考虑项目的趣味性,又要考虑到难易程度,所以这个游戏以不同颜色、不同高度的气球为主要道具,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菜单式”选择自己的气球,充分体现挑战的喜悦。同时,不要让比赛流于形式,一代而过,而是要把“赛”看作是本节课的升华、是本节课的高潮、更是学生体育品格的塑造,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激励依托,评价促学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评”是对“学、练、赛”过程的呈现和目标达成以及出现问题的及时反馈与反思,“评”具有诊断、测评、促进等综合作用[3]。本节课在“评”的过程中,笔者主要瞄准“学、练、赛”各个环节的目标与内容,寻找本节课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后续的“学、练、赛”。
以《跳跃:各种双脚跳》教学设计为例,笔者通过热身环节的“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先尝试再学习,可以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是评价本节课学生是否“乐学”的关键;教师通过巡视观察以及提问的形式来诊断学生本节课是否“会学”。在”练”的环节中,“评”主要通过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比如,在本课中观察学生的起跳的顺序、发力的部位、落地的缓冲,来判断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借此反馈,对下一阶段的“练”有针对性的做出调整。在“赛”的环节中,评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本节课所学的技术动作在比赛中的应用,二是比赛过程中学生情感价值的体现,例如,在本节课我对三个比赛的评价方式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去测评学生技术动作在比赛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比赛判罚都是测评学生的有效方法。而学生情感价值观的体现更多的需要教师在课中、赛后不断的进行评价,例如,在本课游戏环节的设计上有团队性游戏,就要在评价中不断渗透团队意识的培养拼搏精神的塑造,都是需要体育教师及时做出引导与点评。
综上所述,“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即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也是体育课对学练的新要求,让学生系统化的将运动技术转化为运动技能,同时,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体育课堂中真正的实现,达到“以体育人”的真实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