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PET耗材回收装置研究报告
徐天宇 徐志豪 陈天河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3D打印(3DP)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又称增材制造,用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构造物体,主要可使用PET、ABS,PLA等3D打印耗材来打印模型。但打印耗材昂贵,普适性不强,本项目尝试采用PET塑料原料制作耗材(例如废旧塑料矿泉水瓶),将其转变为3D打印耗材,那么使用成本大大降低,也有利于资源回收再利用,为塑料垃圾减排做贡献。
关键词:回收再利用 PET耗材回收 3D打印耗材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3D打印技术领域,涉及用于3D打印PET耗材回收装置。主要利用把身边的废旧塑料(例如矿泉水瓶),转变为3D打印耗材。
二、背景技术
3D打印(3DP)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又称增材制造,用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构造物体,主要可使用PET、ABS,PLA等3D打印耗材来打印模型。
但现有的3D打印余料回收装置,是对于打印余料进行回收利用,使用单一,成本也高,设备复杂。在我们追求高效生产与创新产品时同样需要考虑与环境友好相结合。而市面上的3D打印耗材,用大量优质塑料制成,成本高昂,不环保。ABS在3D打印过程中,会释放出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危害人身健康。如果能把身边的废旧塑料(例如矿泉水瓶),转变为3D打印耗材,那么成本低廉,也有利于环保,为塑料垃圾减排做贡献。
三、项目研究分析
市面上的3D打印耗材,用大量优质塑料制成,成本高昂,不环保。一卷1KG重量的ABS材质3D打印耗材价格约为150-300元。一卷1KG重量的PLA材质的3D打印耗材价格约为100-250元。1KG耗材约有1/10会被用来打印作品支撑。因而一卷200元的耗材大约有10到20元的成本会被浪费,并且这些浪费的耗材都是最优质的塑料。为了资源再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并减少ABS在3D打印过程中释放出的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危害人身健康。本项目尝试采用PET塑胶原料制作耗材。如能把身边的废旧塑料(例如矿泉水瓶),转变为3D打印耗材,那么成本低廉,也有利于环保,为塑料垃圾减排做贡献。
四、项目设计思路
设计目标
设计一种装置,能够回收3D打印中产生的PET耗材,通过再处理使之重新成为可用的3D打印材料,旨在提高耗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设计原则
高效转化:装置应能高效地将PET废料转化为可再次使用的3D打印耗材。
环保节能:在整个回收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操作简便:设计应便于用户操作,简化回收流程,降低技术门槛。
成本效益: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装置的生产和使用成本。
技术路线
材料选择:选用PET为主要回收对象,因其广泛应用于3D打印领域,回收价值高。
设备构成:主要由集料模块、加热挤出模块、冷却模块、控制模块和绞盘模块五部分组成。
设计细节
通过构思,我确定了3D打印PET耗材回收装置由首先把10mm塑料扁条卷在绞盘上,将10mm塑料扁条通过加热器座上固定的加热头,通过k型温控器可以调整加热头的温度,加热到245°c的温度使塑料扁条融化后经过成型喷嘴使用冷却风扇冷却,形成1.75mm的3D打印线材,使成型的1.75mm线材卷到轴缸,通过电机转速调整开关可以调整减速电机的转速,使线材的质量变的更好。最后的成品线材就可以用来打印了。
3D打印技术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废弃的打印耗材,特别是PET材质的耗材。这些废弃物若未得到妥善处理,将对环境造成负担。因此,开发一种有效的PET耗材回收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五、项目作品结构组成及创新原理
3D打印PET耗材回收装置结构:包括3030型材(1)、侧支架(2)、成型喷嘴(3)、从动齿轮轴(4)、电机安装后板(5)、电机安装前板(6)、电机安装锁1(7)、电机安装锁2(8)、电机板(9)、电机盖(10)、电机转速调整开关(11)、电源连接器盖(12)、盖板1(13)、盖板2(14)、加热器座(15)、加热头(16)、减速电机(17)、绞盘支架(18)、卷丝轴(19)、开关(20)、开关电源(21)、冷却风扇(22)、冷却风扇支架(23)、排风风扇(24)、条形支架垫圈1(25)、条形支架垫圈2(26)、条形支架螺母(27)、右底壳(28)、轴承板(29)、轴缸(30)、轴缸侧板(31)、主动齿轮轴(32)左底壳(33)、K型温控器(34)、L型支架(35)、M8螺母(36)。
另外结构件集成化后通过电器接线图连接电器件。采用温控器控制加热头至温度245°c温度使塑料扁条融化经过成型喷嘴、冷却风扇的冷却形成1.75mm的3D打印线材。如图是3D打印PET耗材回收装置电器接线图:
3D打印耗材PET回收装置的核心原理是材料的高温熔化、冷却成型和集成化。由绞盘模块、加热挤出模块、冷却模块、集料模块、控制模块组成的3D打印材料PET回收机构与电机转速调整开关及减速电机组成的轴缸机构协同工作,塑料扁条经过直径1.75mm的加热头后被熔化,由电动绞盘牵拉,冷却风扇降温以达到将扁条拉丝成为直径1.75mm的PET线材的目的。这个过程类似于传统的铸造和塑形工艺,但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灵活性。
六、项目具体使用方法
七、开始加工3D打印PET材料时,先打开电源通电,温控器开始调控温度至245°c将处理好的瓶子切成10mm的塑料扁条安装到绞盘模块上,并穿入到加热挤出模块加热,热熔拉丝,拉出的丝经过冷却模块快速定型成1.75mm的PET线材,将产生的耗材和轴缸连接,集料模块收集线材,并通过控制模块调整减速电机的转速使线材的质量变的更好。
试用效果:通过截取30cm长的耗材,每隔5cm取一个点,使用游标卡尺测量耗材直径,6次数据均为1.75mm,说明每次生产的耗材均匀一致,可供3D打印机使用,完成了目标。
七、项目主要贡献及创新点
该项目主要创新是废旧塑料回收再利用和结构件上进行了集成化,解决了3D打印耗材成本高、回收设备大而复杂、操作不方便的问题。利用回收的线材可以在学校教学中、实验打印物品时能够大大减少3D打印使用成本,而简单的操作非常容易上手,增加了3D打印耗材PET回收装置的实用性。
该项目创新点如下:
1、集成结构,安装便捷:模块化的设计,让结构件集成化,拼装简单。
2、一体多用,场景切换:温控器温度可调,集料模块转速可调,保证成品均匀度,方便不同场景使用。
3、安全环保,回收再生:免清洗,不产生额外的污水,有害气体。
4、操作简单,方便携带:只需装料、加热、拉丝、回收四步,无需复杂的中间处理,不产生额外能耗。
5、成本低廉,循环使用:废旧塑料瓶材料的成本低廉,收集的线材可以在教学中和实验中使用,大大减少了使用成本。
八、结论
通过文献资料及专利的查询和对市场的调研,未发现有类似的专利和类似的产品。正在申请专利,专利受理书已下。本项目通过绞盘模块、加热挤出模块、冷却模块、集料模块、控制模块组成的3D打印材料PET回收机构与电机转速调整开关及减速电机组成的轴缸机构协同工作,解决了3D打印耗材成本高、回收设备大而复杂、操作不方便的问题。从而大大减少了3D打印使用成本和简化操作性,增加了3D打印耗材PET回收装置的实用性。本项目创新点包括模块集成化、安全环保、操作简单和成本低廉,进一步提高了了3D打印耗材PET回收装置的实用性,操作性。整体设计框架合理,实现了在教学中、实验中等多场景的使用。该项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市场前景好,与江阴诺普得科技有限公司已经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准备进行量产,也对新型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PET托盘的闭环回收循环[J].绿色包装,2019,(05):41-42.
[2]郑栋,宋桂阳,甘新基.一种3D打印耗材回收设备的设计[J].科技经济市场,2018,(02):4-5.
[3]徐宏,夏建强.安徽恒利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3D打印快速成型机的粉料回收装置[Z].项目立项编号.鉴定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鉴定日期:2017-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