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的困难与管理策略研究
王莉丽
中共涿鹿县委党校 河北省张家口市 075600
摘要: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基层治理面临着多重困难,如资源不足、能力有限、制度缺陷和群众参与度低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基层治理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管理策略。
关键词:基层治理;治理困难;管理策略;资源配置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基层治理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一、基层治理的困难
1. 资源不足
在许多基层地区,资源匮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资金、人才和物资的短缺使得基层治理在落实政策、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源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基层治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2. 能力有限
基层治理的执行主体主要是基层政府和社区组织,这些组织在治理能力上存在明显不足。具体表现在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管理经验不足、执行能力弱等方面。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基层治理队伍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治理需求。
3. 制度缺陷
基层治理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存在一定缺陷,导致治理效果不佳。一些基层治理制度不够健全,缺乏具体的操作规程和标准,使得基层治理在实践中无法有效落实。此外,制度的执行力度不足,监管和问责机制不完善,也影响了基层治理的效果。
4. 群众参与度低
基层治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然而,目前许多基层治理活动中,群众的参与度较低。缺乏有效的参与渠道和机制,群众对基层治理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不足,导致治理措施难以得到全面落实和有效反馈。
二、基层治理的管理策略
1. 加强资源配置
为了解决基层治理中普遍存在的资源不足问题,首先需要加大对基层治理的财政投入,确保必要的资金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基层财政预算的倾斜,设立专门的基层治理专项资金,确保基层在实施各项政策和提供公共服务时有充足的资金保障[1]。其次,应加强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具体措施包括加大招聘力度,引进具有专业素质和管理经验的人员;建立系统的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基层治理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课程,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通过绩效考核、奖励晋升等方式,激发基层治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应通过多渠道筹集物资,保障基层治理所需的基础设施和物资供应。可以通过与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争取社会捐赠和资源支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线上物资筹集平台,方便社会各界参与基层治理物资的筹集和供应。
2. 提升治理能力
为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关键在于加强对基层治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2]。首先,应系统化地设计培训方案,定期组织各类培训班,涵盖基层治理的基本理论、最新政策、先进治理方法和实务操作技能等内容,通过集中培训和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基层治理人员全面提升专业素养。同时,应积极开展研讨会和经验交流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分享前沿理论和成功案例,帮助基层治理人员开阔视野、更新理念。通过跨地区、跨部门的交流学习,促进不同区域和单位间的经验互鉴和智慧碰撞,提升整体治理水平。建立健全职业发展通道是激发基层治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的重要手段。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为基层治理人员提供明确的晋升路径和发展机会。在晋升考核中,应注重德才兼备,以工作业绩、能力素质和群众评价为主要依据,选拔真正有能力、有担当的人才进入领导岗位。同时,通过实行岗位轮换、挂职锻炼等方式,让基层治理人员在不同岗位上积累经验,全面提升综合能力。对表现突出的人员,应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如绩效奖金、荣誉称号等。
3. 完善制度设计
为了解决基层治理中的制度缺陷问题,首先需要对现有的基层治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估,系统查找现行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通过深入调研、专家论证和实践反馈,全面分析制度在实际执行中遇到的困难和瓶颈,找出制度设计与基层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3]。根据评估结果,着眼于基层治理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对现有制度进行完善和优化,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和标准。确保新制定的制度不仅具有理论上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更具备在基层工作中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制度的完善离不开强有力的执行力。为此,需要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和问责机制。应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或部门,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持续监控和检查,确保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对不按规定执行、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应及时发现并纠正,通过严格的问责机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以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同时,鼓励群众和基层工作人员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反馈,形成多方参与的监督体系,提升制度执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4. 增强群众参与
为提高群众参与度,应建立多样化的参与渠道,激发群众对基层治理的积极参与热情和主动性。首先,可以通过设立社区议事会,定期召开会议,邀请社区居民代表参与讨论社区事务。这不仅能让群众直接参与基层治理的决策过程,也能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促使他们更加关心和支持社区发展。同时,开展公众咨询和意见征集活动,通过面对面交流、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既能增进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也能让基层治理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线上参与平台是提升群众参与度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社区治理的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或APP,提供便捷的线上参与渠道,群众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例如,设立在线论坛和讨论区,居民可以在平台上发表看法、进行讨论,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还可以通过在线投票、在线问卷等方式,方便群众参与社区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结束语: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加强资源配置、提升治理能力、完善制度设计和增强群众参与等管理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基层治理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王明宇. 基层治理中群众参与的措施分析[J]. 社会科学, 2022, 15(4): 123-126.
[2] 雷志刚. 基层治理中的群众参与机制研究[J]. 社会治理, 2022, 12(3): 78-82.
[3] 龙志伟. 基层治理资源配置优化研究[J]. 公共管理, 2021, 14(5): 112-116.
作者简介:
姓名: 王莉丽 出生年月: 1979.02 性别: 女 民族:汉 籍贯:河北涿鹿 学历: 本科 职称:(现目前的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政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