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研究现代农业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控措施

作者

王腾

濮阳县农业农村局 河南 濮阳 457000

摘要: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玉米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优化。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玉米种植的效率和产量,还改善了玉米的品质和口感。然而,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一直是制约玉米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和应用有效的病虫害防控措施,对于保障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现代农业;玉米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控

为了促进中国玉米种植业的发展,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近年来,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玉米种植业的政策。加大对种植业的支持力度,推广科技创新成果,优化玉米品种结构,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在政策支持下,中国玉米种植业在技术创新、品种研发、防治措施等方面得到了大力发展。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强化防治措施是目前中国农业发展的重点之一。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不仅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还可以减少玉米种植过程中所面临的病虫害威胁,进而保证玉米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1现代农业玉米种植技术的要点

1.1选地整地

玉米种植应选择土壤肥力充足、地形平坦的区域,此举有利于玉米根系的发育。在播种前,进行土壤翻耕和晾晒处理,能够有效提升土壤肥力。适宜的土壤类型包括土层深厚、质地松散的沙壤土和黏土等,这些条件有利于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在整地阶段,应选择两年内未种植过豆类作物的地块种植玉米,以防止连作障碍的出现。整地过程中,要精细作业,确保土壤平整、疏松,无大土块,以此促进土壤养分的吸收和转化。播种时需保证土壤水分充足,如遇干旱情况,需及时浇水,确保水分供应充沛。

1.2种子准备

玉米高产的关键之一是选用优质品种,这种品种不仅能确保产量,还能为农民带来更高的收益。在选择玉米品种时,需全面考虑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作物生长特性、种植习惯等因素,以确保所选品种与当地环境相适应。通常,在播种过程中,应将玉米种子与有机肥、磷肥及草木灰等混合均匀后进行播种。玉米种子的质量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检查和筛选。可以通过浸种、催芽等方法处理种子,为其提供良好的发芽条件。一般来说,采用浸种法处理种子,即在温水中加入适量杀菌剂和杀虫剂,搅拌均匀后浸泡6~8小时。当玉米种子充分吸收药液后,将其捞出晾干即可播种。若在播种前遇到高温天气,可将种子晾晒2~3天,降低发芽温度和湿度,促使种子更快萌发。

1.3种植密度

合理密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措施。通常,过大的种植密度会导致田间通风透光不良,进而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在相同种植条件下,玉米产量越高,种植密度越小。因此,遵循合理密植原则至关重要。种植密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品种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选择高产品种并进行合理密植,以确保田间通风透光。同时,还需考虑玉米生长状况和土地条件,以合理确定种植密度。一般而言,种植密度越大,对种子质量的要求越高,因此应尽量降低种植密度。在土壤肥沃、肥力较好的地块,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而在肥力较差的地块,则应适当减小种植密度。1)在保证植株间距的前提下,应适度增加种植密度。播种密度一般控制在60,000~67,500株/hm2,同时确保种植密度适宜,避免过密或过稀。2)根据植株实际生长状况、土壤肥力、气候等因素,合理规划种植密度。当土壤肥力不足或遇到干旱天气时,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而在气温较高时,则可适当降低种植密度。3)在确定种植密度后,需确保田间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当田间土壤板结时,需进行破垄处理,使玉米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而在土壤过于疏松的情况下,应进行中耕处理。

1.4田间管理技术

田间管理在促进玉米健康成长中起着关键作用。农民在进行田间管理技术应用时,首先应提高巡查频率,密切关注植株生长状况。若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方法,需防止高温导致烧苗现象。玉米植株长出3~4片叶子后,需进行有效定苗,以提高作物种植质量。当作物长到5~6片叶片时,需适时进行间苗处理。玉米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是监测土壤墒情的重要阶段,此时应适量追加75~150kg/hm2尿素,确保玉米作物保持良好生长。为促进作物后期生长,避免植株早衰,农民可利用1%尿素与0.1%磷酸二氢钾对玉米叶片进行喷施。若田间出现积水现象,应及时排涝,保障植株健康生长。

2现代农业玉米病虫害的防控技术措施

2.1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现代农业玉米病虫害防控中常用的技术手段。通过合理使用农药,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然而,化学防治也应注意农药的选择、使用剂量和使用时机,以避免对环境和玉米品质造成不良影响。在玉米病虫害的化学防治中,应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同时,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玉米的生长阶段,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在防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用药量准确、均匀,并避免在风力较大或高温天气下使用农药。此外,化学防治还应与其他防控措施相结合,形成综合防治体系。例如,在种植阶段,通过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措施提高玉米的抗逆性;在生长期间,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株和虫卵,减少病虫害的传播源。

2.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玉米病虫害防控技术。通过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制剂等生物资源,对玉米病虫害进行防治,既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又能够保护生态平衡。在生物防治中,可以利用天敌昆虫来控制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的数量。例如,释放赤眼蜂等天敌昆虫,可以有效地减少害虫的卵块数量,从而减轻害虫对玉米的危害。此外,还可以使用微生物制剂,如Bt生物农药等,来防治玉米螟等害虫。生物防治的优点在于其环保性和可持续性,但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支持。在应用生物防治技术时,应充分了解天敌昆虫和微生物制剂的生物学特性、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防治效果的最大化。

2.3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通过改善农田环境、调整种植结构等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玉米病虫害的发生。这种防治方法注重从根本上改善玉米的生长条件,提高玉米的自身抵抗力,从而达到防控病虫害的目的。在农业防治中,首先要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通过深耕、翻晒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为玉米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同时,合理施肥也是农业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玉米的生长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科学配方施肥,确保玉米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得到及时补充。此外,调整种植结构也是农业防治的有效措施。通过轮作、间作等方式,改变农田生态环境,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例如,在玉米种植地块的周边种植一些天敌植物,利用植物间的相互作用来减少害虫的滋生。

3结语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效的玉米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控措施。通过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等综合防控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保障玉米的健康生长。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应继续探索和创新玉米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控技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生态环境,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种植水平和病虫害防治能力,也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只有不断创新和完善技术体系,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农业强国的伟大梦想。

参考文献

[1]杨申梅.高产玉米种植及病虫防治关键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7):187-188.

[2]宋建霞.高产玉米种植及病虫防治关键技术[J].热带农业工程,2022,46(5):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