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对水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程晓文 李杨威
湖北华傲水利水电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0
摘要:水利工程施工对水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包括水文过程的改变、水质的变化和水生态系统的改变,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水资源供应和供应能力、地下水储量和质量、河流和湖泊的水质、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功能等方面。文章旨在探讨水利工程施工对于水环境带来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期共同保护和管理好水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水环境;影响;防治
前言:人类离不开水环境,更离不开水,因为水是生命之源。因此,为了自己的健康,为了天蓝水绿的优美环境,更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必须不遗余力地保护水环境。因此,研究水利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水利工程还可能导致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下降,从而使某些水生生物无法正常呼吸和生存。水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水质净化、自然保护、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功能,降低水质净化效率,削弱水生态系统对干扰的抵抗能力,导致水生生物的生态位丧失,进一步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1. 水利工程施工影响水环境的主要因素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是必需的,但必须最大程度上保护生态环境。总的来说,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种:首先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水文情势的变化影响,泥沙淤积和河道侵蚀的变化影响,对当地气候、水质、地震和地下水的影响,对水体中动植物、细菌和藻类的影响,对河流和河口的影响等等;其次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如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在人口流动,土地充分利用、文物保护的影响;对防洪、发电、旅游等方面产生的环境效益影响等等。近年来,虽然中国在治理河道河流、防止水土流失、种植树木保护森林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消费水平不断地提升,资源相对也变得越来越少,尤其是在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方面,面临的威胁也越来越大。目前,水利水电项目的水环境保护体现在环境评价文件的审批和项目竣工时的验收工作以及环境监理的实施。总的来说,为了保护水环境和人类长久发展,必须义不容辞地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监督和管理[1]。
2. 针对水环境影响的防治措施
2.1 环境评价和监测
环境评价和监测对于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在进行施工前,必须进行全面的环境评价,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可能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并确定相应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指标。首先,在进行环境评价时,必须考虑施工活动可能对水环境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例如,在河道开挖施工中,会产生大量的泥沙、废土和废水等,这些可能会对水质造成污染,并对水生态系统和水生物产生影响,此外,施工期间可能引发的噪音、震动和挥发性源等也需要考虑在评价的范围内。在施工期间,应进行定期的水环境监测。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施工活动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确定是否符合环境保护的目标和指标,监测内容应包括水质、底泥、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水质监测可以通过采集水样进行化学分析来评估水质状况,底泥监测可以了解底泥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和分布情况,生物多样性监测可以评估施工活动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一旦监测发现存在问题,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例如,如果监测显示施工活动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大,可以考虑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减少对水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同时,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来改进施工过程,减少对水环境的损害[2]。
2.2 施工工艺和技术创新
环保型施工工艺和技术创新是减少水利工程施工对水环境影响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混凝土浇筑工艺使用大量的水泥,不仅会造成水体污染,还会导致土地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可以采用无水泥技术替代传统的混凝土浇筑,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和石材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无水泥技术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资源进行施工的新型建筑技术,该技术采用可再生材料,如竹木、稻草和高性能的纤维材料,结合特殊的胶粘剂和填充剂,进行结构加固和建筑工程。相对于传统的混凝土浇筑工艺,无水泥技术具有无毒无害、可持续性、可降解等特点,不会产生对水环境不良影响的废弃物。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另外,施工过程中的粉尘、噪音和震动也会对水环境造成影响,采用先进的防护设备和技术,如噪音和震动减振设备、尘土抑制装置等,可以有效减少对水环境的干扰。除了采取环保型施工工艺和技术创新外,还可以通过提高施工工艺和技术水平,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3]。
2.3 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
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是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境保护措施。首先,废水需要进行收集,以避免废水直接排放到水体中造成污染。收集后的废水可以进行处理,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将废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有害物质去除或降低到合适的水质标准,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在废水处理中,可以采用物理方法如筛网过滤、沉淀和过滤等,通过固液分离、澄清和过滤的过程,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污染物。化学方法如加药调节、沉淀和吸附等,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和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痕量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生物方法如活性污泥法和植物处理法等,通过利用微生物和水生植物的生命活动,降解和吸收废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处理后的废水可以进行循环利用,用于施工活动或者其他合适的用途,例如,可以将废水用于施工现场的洗刷和冲洗等工作,节约水资源;同时,废水中的营养物质也可以用于灌溉和农田的肥料,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废水中的能源也可以通过适当的处理方法,如沼气发酵等,转化为可再生能源,提供给施工现场使用,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循环利用废水不仅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还能降低污水处理和排放的压力,减少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应该被视为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并纳入施工管理的范畴。为了实现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的目标,施工管理者应制定相应的废水处理方案,并确保废水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促使他们重视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工作。
结语:水利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加快,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改造变得越来越频繁,然而,这些工程的施工活动往往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威胁着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们的生活。水利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随着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日益突出。必须高度重视水利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在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始终把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确保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与水环境的健康共存。
参考文献:
[1]岳川.水利工程中的河道治理对策研究——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为例[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4,36(03):28-31.
[2]李晓明.水文水资源标准化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实践研究[J].水上安全,2024,(08):22-24.
[3]许玉.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4,9(06):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