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策略研究
赵金明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第十四小学
【摘要】城市边缘学校的学生组成结构以农村家庭学生占比偏大、城镇家庭学生占比偏小为主要特征,学校课堂教学工作严谨而卓有成效,但学生的成长是片面的;学校尝试在“双减”背景下推进创新素养教育由课堂教学向课后教育延伸,从自身现状入手,在合理进行课程设置、作业设计等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家校协同教育。
【关键词】城市边缘学校 生源现状 家校共育策略
一、基本现状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原州区第十四学积极推行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小有成效。但由于特殊的地域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得构建合理的家校共育平台,推进家校协同教育成为全面实施“双减”政策的一种必然选择。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将家校协同教育有机融合到一起,使学生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提升引起广泛关注。
基于此,研究家校共育策略,是一种需要,更是当前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学校开展课堂教学基本策略及所存在的问题
(一)合理组建教师团队。学校合理配置各年级组教师,使各年级组内教师年龄结构,专业特长、男女比例、骨干教师等基本均衡。这样的配置,使老教师的经验,中年教师的执行力、年轻教师的热情激情,骨干教师的专业能力在一个团队内都能够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二)坚持集体备课。各年级组各科老师,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每一课指定1至2名老师备课,完成后年级组同学科的教师共享,共同对该教案进行修改,,完善细节,补充疏漏,弥补该教案的不足之处,最终形成集大家智慧的比较成熟的教案。施教后,根据反馈的相关信息,再反思,再完善,并将共性的问题提炼出来,作为教学研究的问题。
(三)在“双减”背景下,我校以互联网为依托,坚持采用多种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工作,将教育教学工作做实做细,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存在的问题:我校的课堂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学业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始终感觉鞭长莫及,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如学生生活知识欠缺、生活技能差,生活单一;不懂得孝敬父母、尊重别人;自信心不足;家长对孩子教育存在很大的认识误区,总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与家长无关……这些问题,严重的制约着孩子的全面发展。
为切实解决以上问题,我校尝试从多方面开展了家校共育活动。
三、家校共育基本策略。
(一)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信
根据教学工作开展需要,学校及时组织召开家长会,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家长的参与,对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很有帮助。简单来说,让家长参与到学生每天的作业完成中,参与到第二天课程的预习中,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力所能及的帮助学生解决课程中的问题,学生第二天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会极大增加,而且学生会有重点的从自己未掌握或未理解知识的角度出发,选择出自己侧重听取的知识点,让课堂的效率更高。从城乡接合部学校实际出发,如果家长能够做到这一步,对很多孩子来说都是受益匪浅的,它确实可以帮助很多孩子在之后的学习中脱颖而出,逐渐表现出自己的学习优势。
(二)促进学生学习素养的提高
学生的学习素养不仅仅是平时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更重要的是依托课后的学习,循序渐进。比如,语文的学习素养包括听说读写各个环节,读、写大多在课堂上完成,而听、说就更多需要再课下完成。家长不与学生交流,或者家长的文化程度不足以与学生交流,学生就失去了可以说可以听的更多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可能在表达上就会欠缺,不愿意与别人交流。这样学生形成的素养就是不健全的素养。学习素养包含的方面很多,包括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学习的方法,学习的能力不是在课堂上就能形成的,如果课下没有家庭教育的辅助,学生的很多学习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学生的素养表现很难提高。
(三)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家庭的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持久深远的,如果一对父母劳作之后,选择与孩子一起读书,与孩子谈心聊天,听听孩子一天学习的情况,学生感受到的是父母的温暖,看到的是作为父母的严谨,这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会产生非常健康而积极的影响。反之则产生消极的影响。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会使学生形成不同的学习态度,而这种态度对孩子今后学习上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乃至为人处世方法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影响。
(四)全面展开家校协同教育宣传
为营造家校共育的和谐育人环境,全面提高家长家校共育的认知水平,学校积极开展线下学习宣传,组织教师向家长发放家校共育方面的小册子,引导家长学习宣传内容,理解并掌握家庭教育的理念方法,普及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识,提升家长依法教子,科学育儿的能力,促进共同践行家校协同育人,通过共识、共谋、共为,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家庭教育的浓厚氛围,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在做好线下宣传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展家庭线上学习。学校合理利用一些公共资源,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工作。
(五)开展“我与孩子共成长”亲子活动
学校积极组织开展 “我与孩子共成长”亲子活动。家长将自己陪孩子生活的场景用小视频或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发给班主任,由班主任做成班级相册。这样的活动显然触动了家长,他们更愿意在这样的活动陪伴孩子,活动的内容到后面逐渐丰富起来:有陪孩子看望爷爷奶奶的、有陪孩子精彩博弈的、有陪孩子参与劳动的、有帮助孩子学习生活小技能的……这些生活画面,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这些正是通过家校共育活动才可以实现的。
(六)充分发挥家长志愿者的作用
为了让家校协同教育开展的更有特色,我校积极行动起来,成立家长志愿者团队,尝试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一些活动中来。如:让家长参与学校放学的路队管理,让家长为学校、班级的管理出谋划策等,收效显著。这一策略后来被周边学校纷纷效仿,效果极佳。
自开展家校共育工作以来,绝大多数家长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的认知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能够主动和老师进行交流;学生的生活技能提高了很多,学生的自信找回来了、学会了和别人分享美好的东西、懂得了孝敬父母亲人、尊重他人……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我校在扎实开展课堂教学不松懈的基础上,向课后教育不断延伸。着力组织开展家校协同教育,弥补了课堂教学中的诸多不足,取得的成绩显而易见。
有人说,如果把教育比作一条河流的话,家庭教育是上游的植树造林,学校教育是下游的抗洪抢险。只有上游的水清澈甘甜,下游的水才有可能清澈见底。好的家庭,才能带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在良好家庭氛围下成长的孩子,也一定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未来的风雨。
从课堂到课后,从课堂教学到家校共育,在“双减”的背景下,我们在摸索中不断前行、总结、完善、再践行,切实将家校共育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姜丽美.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发展变化及现状分析——以安徽省农村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2]王阳.农村家庭教育的分析[J].亚太教育. 2015(20)
【作者简介】赵金明(1976.12.09),男,宁夏固原人,一级教师,固原市级骨干教师,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第十四小学办公室主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宁夏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策略研究--以原州区第十四小学为例,编号“XJYB235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