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探究

作者

赵颖华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第十五小学 024000

摘要: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探讨这一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具体案例的融入,阐明如何在实施过程中应用对策,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策略

1.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深度学习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综合能力。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更好地实现指向深度学习的目标尤为必要。本文将从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方面,具体探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如何有效指向深度学习。

2.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

通过大单元计划,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单课时、单课文的限制,将较长时间内的多篇课文有机整合。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全面地呈现和统筹相同或相似主题的学习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更加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将三年级上册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整合为一个大单元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和知识点,还可通过主题的扩展与延伸,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通过设计一系列相关联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探究和思考,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问题

3.1主题内容统一性不足

在实践中,部分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对主题内容的统一性把握不够准确。虽然课程整合打破了传统的课文界限,但在某些情况下,所选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够紧密,导致教学内容散乱,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例如,在设计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这一大单元时,如果教师未能有效结合这三篇课文的共同主题“探究与学习”,只是简单地串联教学内容,那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将难以深入,也不利于深度学习的实现。

3.2教学活动的难度控制不当

在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学活动的难度控制是一个关键问题。如果设计的活动过难,会挫败学生的信心,使其产生畏难情绪,反而影响学习效果;而如果活动过易,则无法有效促进深度学习的实现。例如,在《花的学校》一课中,如果教师设计了对课文进行深度分析、大量查阅资料等高阶任务,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会因能力不足而无法完成,从而丧失学习兴趣。

相反,如果教学活动设计得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也难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如仅要求学生背诵和复述课文内容,而没有安排任何探究性、讨论性、应用性的任务,那么学生的学习将停留在浅层次的记忆和理解,难以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

4.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对策

4.1精准选材,主题整合

为了解决主题内容统一性不足的问题,教师应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精准选取具有内在联系的课文进行整合,形成主题明确、内容紧密的大单元。例如,在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中,教师可以围绕“探究与学习”这一主题进行整合,设计一系列相关的教学活动。首先,通过《大青树下的小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树和小学的关系,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接着,通过《花的学校》激发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通过《不懂就要问》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主题整合,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设计一系列相关联的教学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公园或校园进行实地观察和探究,让他们了解花草树木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或者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探讨学校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和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不仅能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

教师还可以通过跨学科整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例如,在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时,可以结合自然课和美术课,让学生了解不同树种的特点和生态价值,以及进行树木的观察和绘画活动;在学习《花的学校》时,可以结合科学课和体育课,让学生了解花卉的生长过程和养护方法,以及进行花卉的种植和观察记录。通过跨学科整合,让学生在多元的学习中,不仅能够全面掌握各学科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4.2多样化教学活动,适应学生差异

针对教学活动难度控制不当的问题,教师在设计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单元教学活动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和学习能力,进行分层设计,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并体验成功感。例如,在《大青树下的小学》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例如,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布置他们在校园内寻找一棵喜欢的树并观察其特点;而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动脑筋的小实验,如测量树木的高度或估算树龄。通过这种分层设计,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任务,并获取成功感。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还应注重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让学生可以更为深度的学习,比如,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等教学工具,创设互动式、情景式等多样学习环境,让学生以便更好的去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例如,在学习《不懂就要问》时,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动画视频或课件展示提问的过程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进行实践和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及时关注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5.结束语

总之,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一项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精心选材、主题整合,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可以有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目标的实现。希望本文的探讨能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共同推动小学语文教育的深入发展,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蒋辉.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 2023(6):139-141,155.

[2] 骆雨婷.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J].[2024-06-04].

[3] 郑雅洁.深度学习:浅谈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策略[J].语文课内外, 2021(6):292-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