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中术后疼痛管理对患者康复的影响研究
田金凤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中医蒙医医院 内蒙古赤峰市 024400
摘要:目的观察规范化疼痛管理在普外科术后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地区三甲医院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48例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应用组(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和对照组(术后疼痛常规护理管理),各24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外科手术患者对护士的总满意率、护理结束后不同时间点(24h、48h、72h)的平均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结果在术后不同时间点(24h、48h、72h)平均VAS评分和总满意率方面,应用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差异存在。结论对外科患者手术后进行综合性的术后疼痛护理管理可显著提高总满意率和有效降低VAS评分。
关键词:外科护理;术后疼痛管理;患者康复;
前言:术后良好镇痛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缓解紧张和焦虑,且提高早期进食、早期活动等依从性,加快机体机能恢复。镇痛是外科的重要环节,而“手术无痛”被视作为外科的终极目标之一。如何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最大限度增进患者的舒适度和手术体验,已引起全球医学界的高度关注。
一、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某地区三甲医院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48例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应用组(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和对照组(术后疼痛常规护理管理),各24例。应用组中有男15例、女9例,年龄21~62岁,平均(44.7±3.2)岁;对照组有男16例、女8例,年龄21~62岁,平均(45.3±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符合统计学要求。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术后疼痛护理管理方法,主要内容有:(1)按照医嘱为患者提供止痛药物;(2)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基础生命体征;(3)饮食指导等。应用组应用规范化疼痛管理方法,主要内容有:(1)加强宣传教育。发散性思维向病人宣教疼痛健康相关知识。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将各项检查指引制作成简单、分类的思维导图,交给预约的患者或家属1份,对照指引按顺序逐条讲解,对有疑问的内容重复解释,直至其完全熟知整个检查流程,并按流程认真执行检查指引的内容。发给患者或家属1份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填写后交回准备间护士收集。准备间护士负责记录和收集各项护理指导评价,再由护士长及2名护士集中统计护理指导效果和满意度并总结、反馈。将思维导图中的文字进行提炼,制作好的思维导图进行反复修改后将其打印放置在每个病房的健康教育盒内,方便患者随时查看。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把主题摆在中央突出重点,各级分支使用关键词从中心点向外扩张,用不同颜色、不同粗细的线条将各级分支联系起来,使层次分明。在功能锻炼部分重点使用图片,结合现场演示更能吸引患者的注意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缓解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护士需向其详细介绍与疼痛有关的知识,提供止痛药物。通过宣传与疼痛有关的知识,使得患者能够合理进行术后活动,便于加速患者术后康复;(2)心理护理。手术前患者难免会出现负面心理情绪,而负面心理情绪的存在会导致病情加重。护士需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予以针对性心理干预,提高其治疗信心;(3)加强基础管理。初期应以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为主,如小米粥、蛋白粉等,如果患者患有糖尿病,应选择无糖型蛋白粉或粗粮粥,切勿食用小米粥,否则会促使血糖升高。同时应避免摄入油腻食物,防止出现腹胀、便秘,另外患者在饮食时,应以小口吞咽为主,既可以减轻疼痛,也可以预防呛咳。待到后期可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如果在术后饮水未有呛咳的情况,应多饮水,保证每天摄水量在1000~1500mL。护士协助患者选取合适体位,术后6h尽量选取半卧位,从而缓解切口张力和减轻术后疼痛感。协助患者翻身,固定好导管。指导患者咳嗽时使用双手按住创口,便于减轻疼痛感;(4)不断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疼痛的护理与其他护理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疼痛护理过程中需不断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让护士能够掌握最新的疼痛护理方法。科室需清楚了解护士对麻醉技术和止痛药物类型的掌握情况,与此同时对诱发患者伤口疼痛的相关因素加以了解。(5)疼痛健康教育,在患者手术前一天,护士对疼痛相关知识、疼痛自评方法进行强化教育,患者能准确表达疼痛的部位、性质、发生与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诱发因素、缓解因素和心理、精神因素等。术后评估疼痛管理效果,再强化宣教个体化多模式镇痛根据不同疾病与手术方式,制定相应的疼痛管理流程,结合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个体化多模式镇痛。联合应用不同的镇痛技术或作用机制不同的镇痛药,联合非药物干预措施,发挥协同镇痛作用,减少镇痛药的使用剂量,减轻不良反应,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达到持续有效的镇痛。观察疼痛干预效果及不良反应。(6)活动性疼痛:术后活动性疼痛是指患者术后活动,如:深呼吸、咳嗽、床上翻身、下床站立、行走和功能锻炼等引发的疼痛或疼痛加剧。对活动性疼痛运用赋权激励教育模式,教会患者准确表达疼痛、自我疼痛评估,设立疼痛管理目标,在活动性疼痛出现前及时预防和干预措施,评价疼痛管理效果。
观察指标。分析两组外科手术患者对护士的总满意率(采取特制问卷调查表,总分为100分,在患者出院前后发放,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对护士的总满意率越高,分数越低说明患者对护士的总满意率越低)、护理结束后不同时间点(24h、48h、72h)的平均VAS(视觉模拟评分法,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感越强,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的疼痛感越弱)评分。
统计学方法。资料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两组外科手术患者对护士的总满意率比较应用组外科手术患者对护士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外科手术患者护理结束后不同时间点的平均VAS评分比较。应用组护理结束后不同时间点(24h、48h、72h)的平均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术后疼痛会导致以下几种情况出现:(1)引发免疫抑制;(2)延迟泌尿系统的正常功能恢复;(3)睡眠障碍;(4)形成深静脉血栓等。术后疼痛如果未及时控制,将发展成慢性疼痛,导致患者的预后效果降低。基于此,必须控制好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对术后疼痛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护理管理措施可显著减轻疼痛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应用组护理结束后不同时间点(24h、48h、72h)的平均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组外科手术患者对护士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采取综合性的护理管理方法能够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干预,不断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生活水平,与多数学者的结果保持高度一致。教会患者正确使用我院自制疼痛评分尺进行疼痛自评。健康宣教内容还包含疾病与手术相关知识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结束语:外科领域围术期患者的疼痛管理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通过护理人员规范同质化的疼痛评估、系统全面的疼痛教育,经过多学科团队密切合作,个体化多模式疼痛干预,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为促进外科疼痛护理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提供临床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凤荣.优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观察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5):112.
[2]刘霞,田晓雁,王子源.浅析优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1):57+59.
[3]丁瑜,白晓彦.优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3):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