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方法的探究
郭海燕
大唐山西发电有限公司太原第二热电厂 山西省太原市 030041
摘要:特种设备是指由国家认定的,因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事故,并且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人身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的危险性较大的设备。“特种设备”包括电梯、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是火电企业运用较为广泛的设备之一,在电力行业生产过程中起不可或缺重要作用,同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了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减少各类事故发生,需要从特种设备的购置、登记、检验、操作、状态变更、维护等方面加强安全监督管理。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方法;
前言:特种设备泛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 (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为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在新形势下国家对各类特种设备,从生产、使用、检验检测等环节都有严格规定,要求使用单位实行全过程的安全监督管理,并落实主体责任,因此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安全监督管理模式上要不断提高与更新。
一、特种设备管理的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特种设备的管理体制日趋健全,尤其加强了特种设备的监督和监察工作。到了90年代中期,各地政府对特种设备的管理日益健全,先后开展了维修保养资质、安装资质以及制造资质的审核许可。以及近几年出台落实特种设备主体责任、电梯隐患排查等新要求。随着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转换以及特种设备监察工作的需要,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依次由劳动部门转入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再转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特种设备监管的主管部门经历更迭过程中。特种设备的立法同时在逐步进行,1960年制定了第一个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规范,即第一版的《蒸汽锅炉安全监察规程》,以后颁布了《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一系列安全技术规范。2009年国务院公布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373号国务院令)、2013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2017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颁布了《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2023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等系列法律法规,这些规定中对有关特种设备生产、使用、检验检测过程中的各类违法行为,制定了具体的处罚规定和行政强制措施,同时也明确要求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强化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特种设备使用安全责任,规范安全管理人员行为等要求。
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中的问题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监督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企业虽然对照新下发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制定与企业相关的制度体系,但是制度涵盖不全面,缺少对责任不落实、排查不全面、监管不到位追责问责考核条款。其次,主体责任落实意识不强,如员工未能全面贯彻落实执行各类法律法规、规程制度要求,执行过程出现偏差,且监督管理有缺失。还有,建立了特种设备双重预防机制,但是执行中未能有效进行风险辨识,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未能提出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作业时存在安全风险,安全风险未能做到可控在控。最后,特种设备的登记建档、定期检验检测、维护管理、应急管理等环节存在漏洞,未能有效落实主体责任。
三、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方法
1.建立了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组织保障体系,按照要求设立了企业主要负责人、特种设备安全总监、特种设备电梯(锅炉、压力容器等)安全总、安全员四级体系,明确各级体系人员职责。
2.完善特种设备制度管理体系,对特种设备进行风险辨识与控制,制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日常安全风险管控清单》、《特种设备使用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等系列制度。同时加大制度执行监督检查力度,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安全主体责任,规范各级人员行为,以及安全风险管控相关工作。
3.规范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一是宣传特种设备法律法规,组织企业负责人、安全总监、安全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学习《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等特种设备相关知识,广泛宣传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重要意义和工作要求,强化红线意识,增强底线思维,进一步提高各级人员安全法律意识、主体责任意识,提升特种设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风险研判和风险辨识能力。二是加大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培训力度,围绕特种设备安全基本常识、现场安全管理、安全作业技能、岗位操作规程、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能力等内容,制定特种设备相关管理制度等培训学习计划,组织安全总监、安全员等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考核。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政府职能部门组织的培训取证工作,做到持证上岗,增强各级人员落实主体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营造全员共同关心关注特种设备安全的良好氛围。
4.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定期自检、隐患整改、定期检验申报制度特种设备使用者,应严格执行特种设备检验规程,及时做好设备的检验申报工作。一是必须明确每一种特种设备的检验周期、检验内容,并做好检验前的自检工作,不符合检验内容的项目,要一一整改达到检验要求。二是做好提前申报检验设备项目内容,按规定时间及时提交定检申请报告。三是及时领取检验机构的检验报告,并妥善保存定检报告,以便下次检验参考。
5.制定具体的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以及事故处理制度,特种设备使用者应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的原则,制定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全体员工应熟知应急救援的内容,具有应急救援的意识,明确应急救援的步骤,做到自我防护。同时,每年定期进行应急救援演练,对照演练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完善应急救援方案。特种设备事故处理制度是本着对事故发生原因的分析调查、通过对事故造成损失的评估,来确定事故责任,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并及时上报有关组织。要严格执行制度的处罚条例,以便总结教训、杜绝同样事故的再次发生的。
6.加强特种设备的使用、维护、运行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落实各项操作管理制度。加强对运行中特种设备的监测,动态掌握设备运行参数和性能变化,及早防范突发事故。一是设备的主机和重要附属设备进行定期巡视检查,并做好详细的巡检记录。如锅炉的液位 (水位)、蒸汽压力、蒸汽温度等盘中监测数据是否与就地一次表显示保持基本一致、安全阀是否动作灵活,锅炉内外有无异常声响、泄漏、破损等。特别要重点检查每种设备所必有的安全附件设施,起重行车吊钩及大小车行走开关的接触及线路联锁的可靠程度,制动刹车装置有无动作,电气接地接零是否良好等,并保持其安全附件完整性、可靠性。二是对每一台特种设备主要参数测量的仪表、仪器等装置需按照要求做好定期校验工作,并做好完整的校验记录。每一个重要参数必须正确显示设备运行的具体状况,如压力、流量、速度、温度、温升、负荷、载重量、水位、电流、电压、功率因数、频率等,其变化是否控制在设备允许的安全运行范围内,是否超过极限值 (极高与极低) 运行。正确可靠的测量装置是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设备操作人员对设备运行状况正确判定的依据。
结束语:
总之,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各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管理,设备安全管理方法随着设备的更新换代,需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探究。特种设备是整个安全生产中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特种设备管理方法的探究工作尤为重要;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落实主体责任,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梁广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综述[J],林业劳动安全,2021(1)
2.宋继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标准体系[J],压力容器,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