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农田水利的改造建设

作者

季勇

利辛县城关镇水利站 安徽省亳州市 2367

摘要:通过多年持续不懈努力,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取得积极成效,但建设标准低、工程老化失修、管护不到位等问题依然突出,仍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薄弱环节。随着土地流转规模扩大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探索建立与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相适应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机制,更好发挥小型水利工程效益,促进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改造建设;措施

前言

我国经济以及科学的发展使得我国农业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我国要想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能力,保证农民的收入呈现逐年上涨趋势就要不断发展农田水利,目前我国有许多城市通过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来改善当地的农业基础设施与质量,实现粮食增产、保证了粮食的安全,这对于调节我国城乡差距、缩短城乡发展距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些城市通过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实现了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优化水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等多种目的,有助于我国形成绿色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加快农田水利设施提质改造的意义

1.1减少灾害的发生次数

农户为了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也为了抵御自然风险一般都会采用农业灌溉措施,因为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存在较大差别,因此要制定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存在一定难度,并且农户金总水资源管理也较为困难;目前我国城镇化以及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的发展、农业的兴盛都面临较大考验,当前农村的水资源缺乏问题频发,与我国高质量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相比,我国农业农田的资金投入较少、工程的建设速度极为缓慢,此时加快农田水利设施提质改造就能提升农田的抗风险能力、减少灾害次数的发生。

1.2符合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不能离开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中农田水利是不可缺少的工作内容之一,再加上农田水利建设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我国政府部门一定要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建设农田水利设施能够促进我国农业健康发展,这样就能带动当地的经济颈部、提高农户的收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可以解决农作物的灌溉问题,提高粮食总产量、实现粮食丰收,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

1.3是扩大我国内需的实际需求

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之一就是水资源,水资源也是保证农业健康发展的基础,目前农业灌溉是农业发展、农村防洪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政府也根据实际农业发展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并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加强中小河流的治理,要加大对小型水库的治理力度,要加大对工程缺水地区的重点水源工程的力度,以及对农村饮水安全的持续支持,这一政策法规明确指出农田灌溉以及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但由于实现目标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以及人力作为支撑,因此实现这一目标道阻且长。

2加快农田水利设施提质改造的措施建议

2.1完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

在我国农业生产体系中,农田水利工程配套设施尚不完善,尤其是大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基础建设亟待改善和优化,直接导致设施价值无法有效发挥,加之在农业建设过程中的历史难题较多,在众多因素的多重影响下,我国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始终面临强大阻力,未能充分发挥效益,对整个农业体系的建设工作都带来不利影响,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加快农田水利设施提质改造,对加快推动当前农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和优化的实际进程中,应当着力于以下2个方面:首先,当某些农业生产基地无法满足基本的大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提质时,应当转换思路,从其他角度考虑,将人力、财力投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基础建设提供保障;其次,加大节水灌溉的推广力度,增强相关从业人员的节水意识,结合现阶段的政策优势和社会行业需求,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对现有农田水利设施加大维保力度,重点跟踪和督查安全状态存疑的设施设备,经数据分析,对其中确实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第一时间进行加固处理,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复核其安全性能,适时地更换经长期使用而质量不达标的设备,切实落实专业方案和国家政策,科学、合理地配备人力和物力,确保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质量。

2.2优化管理和运行机制

实践证明,优化农田水利管理和运行机制,是保证农业发展的核心。基于此,在农田水利设施提质改造工作中,应加大管理力度,做到全面性和科学性。与此同时,加大财政资金对相关设施设备的扶持力度,遵循设施结构的层次原则,强调政府和基层干部的职能与责任。除此之外,政府还应加强农田水利设施项目评估工作,确保流程和内容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同时综合考虑其公益属性,对产权清晰的农田水利设施实行责任制,并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切实提高从业者的责任感,避免不良执业行为和风气滋生,并且允许业主有偿运营和服务,切实加强农田水利设施提质改造工作,贯彻落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规章,加快排灌区管理和维护单位的革新与优化,必要时进行减员增效,从根本上降低运行成本,有力提高农业管理水平,为我国农业建设和经济发展添砖加瓦。针对工作责任心不强或经常出现原则性管理问题的工作人员,应予以严肃的处理,从根本上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全心全意为农业发展服务。

2.3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农民广泛受益于农作物增收,其中农田水利设施更是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使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农民普遍高度关注农田水利建设。但是,由于近年来农业结构体系的改变,以及农业水利政策的变化,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逐渐被弱化,未能与结构体系和方针政策的改变得到相应的完善和优化,尤其是农业灌溉技术落后,缺乏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渗透,加之农业水利管理工作的懈怠,直接导致农业水利用水量大幅度增加,对水资源造成严重浪费,而在此恶性浪费背景下,农业产量也未见增加,对此,须大力普及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基础建设和提质。首先,对旱田采用管道喷灌,此方法投资少、便于维修,提高管理效率:其次,有效发挥河道及大坝的防治作用,最大化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此外,增强农民的节水意识,肯定节水技术的价值,不断推广和普及,并积极寻求技术革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充分调动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增强其幸福感,全方位促进我国农业的建设与革新。最后,充分结合农田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农田灌溉技术,避免盲目冒进和跟风,在没有完全掌握当地农业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就盲目引进各种技术,不仅会对农民造成一定的困扰,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的发展。

结束语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相关农业生产活动需要在农田水利设施的基础之上来战更多、更重要的基础性措施,一旦导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缺少就会导致相关农业生产活动无法有效进行,简单来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发展的稳定性、属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建设,所以我国政府部门一定要加大推进当前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保证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这对建设健康农业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一淞.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意愿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22.

[2]侯巍巍.农户、社会资本、政府共同参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护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