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创新研究

作者

王俊峰

安陆市解放路初级中学 432600

摘要:现代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创新,而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革新,教育和教学领域也急需进行创新性的突破。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是提升学生信息能力的核心科目,同时也是指导学生未来适应创新社会的关键工具。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创新性的教育不只是可以在知识上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技术实践热情,塑造教师的情感价值观,为教师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全面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创新研究

引言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信息技术不仅是一个关键的过程,它也是一个深化教师科学修养、全面发展的途径。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帮助教师掌握知识,也能培育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社会的持续进步。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增强自己的教育技巧,改革传统的授课模式,增加课程的吸引力,并且让更多的学生积极投入到这个过程中。对于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它的发展较晚,因此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优化教育的品质和效果,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满足度和自我价值,并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教育环境对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以及学习热情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影响,这需要在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得到教师的重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游戏化的教学方式,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教师以往对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错误认识,让学生在自我参与和学习的过程中,全面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从而积极提升自身的自主意识和能力。另外,将“游戏”融入到教学中,这种方式并非我们平时所熟悉的各种游戏,而是主要侧重于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并将其作为信息技术游戏教学的“游戏”主题。选择一种有吸引力、适应学生需求、满足师生探究欲望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成效,确保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正面的影响。

比如,在《创建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游戏式的教育手段,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第一,老师根据教材的具体要求,设计出一套教学计划,将“游戏”作为核心,创建PPT或希沃白板课件,让学生的关注点被这种创新的教育手段所吸引,教师会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同时也会和老师进行交流,从而让信息技术的教育环境变得更加热烈。第二,由于学生的技能水平各不相同,教师会偏好某些游戏,反之亦然。面临这种状况,我们应该关注游戏的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应该优先考虑“益智类游戏”。例如:泡泡龙、开心消消乐、大鱼吃小鱼、等,都有助于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这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完全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创建出优秀的课堂环境,从而激发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热爱。

二、构建有趣的课堂教学情景,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在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里,许多信息技术教师过于注重对信息技术知识的阐述和实践,这种教育模式导致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过程中,以及在参与到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感到无聊和乏味,这不仅妨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态度。为了消除信息技术课程的单调和无聊,我们可以创造一些有吸引力的教学场景来引入新的内容,或者进行教学活动。这样,我们就能通过这些有吸引力的教学场景来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积极性,使教师能够通过参与这门课程来更深入地理解信息技术的知识。当信息技术教师创建有趣的教学场景时,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现有生活经历来设计,也需要依照教师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的特定知识来设计,绝对不能忽视学生的真实需求来设计教学场景。创设的教育环境应富含趣味和知识,这样学生在参与之后可以激起教师的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并能推动教师更高效地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

举个例子,当我们探讨信息技术的相关教育内容时,由于这一课的理论部分过于深奥,学生们很可能会觉得无聊。为了增加教学的吸引力,让学生们更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创造出相应的教学场景。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信息技术的各个发展阶段以动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教师通过观赏富有趣味性和形象性的动画片段,来深入理解这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观赏完动画视频之后,学生们能够深刻体会到信息技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存在着诸多的联系。同时,教师也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以及从中获取的知识。这些富有趣味性的动画视频教学内容,极大地激发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气氛,也增强了学生们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增强高效的师生互动环节,推动学生深入探究

信息技术课程需要主动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以全新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目前,这种教学方式仍然是一种纯粹的知识传递。这种教学方式很少有互动,并且主导权在教师手中。相关研究显示,仅仅教授知识而没有进行任何互动是最低效的教学效果,缺乏互动,课堂气氛也会变得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成效不佳,教师的教学动力也不足,教学对教师来说就变成了一种机械性的工作。也就丧失了教育本质的价值。为了更准确地掌控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更深入地理解教师的需求,老师应该在课程中更多地引入交流的部分。这样,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就会更为频繁,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此外,这种交流还可以激发老师对于教育的热爱,使教师将教育视为充满热忱的工作,并且更专注于提升教师的教育质量。

比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设置一些提问环节,并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问题回答和反馈的互动关系。这样,教师就能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判断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所学内容。同时,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也能感受到教师的用心。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教师的思维能力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这种方式不仅能让课堂学习的气氛更加愉快,还能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而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束语

对于初中的信息技术理解,构成了优化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所以,作为初中的信息技术老师,需要评估教师的真正信息技术能力,并且指导教师遵循信息技术的正确学习方法,改革和创新教育方法和理念,以便在心理层面增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重视,进而改善信息技术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玉堂.刍议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创新研究[J].家长, 2021(18):87-88.

[2] 胡小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及实践研究[J]. 2020.DOI:10.12255/j.issn.1672-6677.2020.08.1559.

[3] 吴丽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创新[C]//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