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真情景教学有效性探究

作者

陈石坚

云浮市云安区鲲鹏初级中学 527300

摘要:本文旨在探究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真情景教学的有效性。深入研究分析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落实真情景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真情景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法治意识,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双减背景;初中道德与法治;真情景教学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双减政策的实施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双减的背景下有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真情景教学作为一种具有情感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被认为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真情景教学意义

双减政策的实施,即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培训机构课外教育负担,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深刻变革。该政策鼓励学校教育回归本质,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际需求,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同时,这也为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内容与方法上仍面临一些问题。课程往往偏重理论,缺乏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得学生难以将学到的道德法治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此外,传统的讲授方式也较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

面对这些挑战,教育者应探索更多互动和体验式的教学方法,道德与法治真情景教学以其情境化、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具情感投入和认知深度,有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真情景教学有利于在学生心智发展的重要阶段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行为选择和道德判断。通过真情景教学,学生不仅仅是在书本知识中获取道德法治观念,更是在亲身体验、模拟活动中理解社会准则、社会责任,进而塑造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处理方式。道德与法治真情景教学的有效性还体现在其促进学生主体性、学习兴趣的提升上。在真实情景的教学设置中,学生更容易产生学习动机,积极主动进行参与和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形式,学生能够在模拟的环境中接触到多元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对法治的认同和尊重。道德与法治真情景教学对于推动社会和谐、促进公民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价值观念,还可以培养他们对法治的尊重和遵守,进而促进社会的法治化建设,从微观层面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真情景教学策略

(一)注重情感引领

在道德与法治真情景教学中注重情感引领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面对一个道德困境并进行决策。例如,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一则关于学生发现同学作弊的情景。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发现作弊的学生、目击者和校方工作人员等,在面对此种道德困境时进行决策。例如,学生扮演目击者,需要考虑是否揭发同学的作弊行为,而作弊学生则需权衡个人利益和道德责任。通过这样的情景模拟,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到道德抉择的真实压力和矛盾,从而增强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结合真实案例讨论,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例如,通过讨论社会上发生的案例,如如何应对欺凌行为、如何面对贫困帮助他人等,让学生了解不同选择所带来的后果,并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个案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德选择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从而引发出对道德问题的深度思考与情感共鸣。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讨论的方式,在对道德和法治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同时,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例如,在进行讨论时,鼓励学生讲述自己曾经面对过的道德困境,以及自己是如何处理和反思的。通过互相倾听和分享,学生可以从他人的经历中感受到情感共鸣,并更深刻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现实意义。这种互动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和认识道德与法治问题。

(二)强调行为实践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真情景教学时,强调行为实践是至关重要的。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讨论和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探索道德选择与法治执行的重要性,是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关键。通过角色扮演可以帮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道德与法治问题并进行实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的情境,让学生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面对道德抉择和法治执行的挑战。例如,场景一:作为社区志愿者,你发现一个小孩在公园里被欺负,周围的人却都选择袖手旁观。你需要决定该如何处理此事,保护那个小孩的权益同时又要考虑自身安全。场景二:作为一名警察,你接到了一起家暴案件的报警电话,需要前往处置。但你发现施暴者是当地政府官员,面对局势的复杂性,你该如何平衡法律法规与公正执法之间的关系?场景三:作为一位法官,面对一起涉及未成年人的盗窃案件,你需要审判涉事未成年人的责任,同时考虑到其年龄和未来发展,如何做出公正而又有益的判决?让学生扮演一个社区志愿者、一名警察或者一位法官,在模拟的情境中解决具体的道德与法治问题。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通过亲身经历感受道德选择的紧迫性和复杂性,从而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观念,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可以让学生直接将道德与法治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清洁、邻里帮扶、环保活动等,让他们在实际的社区服务中体验道德责任和法治意识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将道德与法治观念付诸实践,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三)促进思维深度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真情景教学中,促进思维深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引导他们跳出表面现象,深入挖掘道德法治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通过研读相关案例、展开讨论辩论、开展道德决策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发展深度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研读相关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道德与法治问题。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实际发生的道德案例,如社会腐败、贪污丑闻等,让学生深入研读这些案例并进行讨论。通过深入挖掘案例背后的原因、涉案人员的动机和行为逻辑,学生可以加深对道德问题的理解,提高对道德抉择的敏感度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展开讨论和辩论的方式,教师可以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道德与法治问题。例如,可以选择诸如是否应该实行义务绿化、是否应该对环境破坏行为进行严惩等议题。通过这样的辩论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深入思考道德问题的各个方面,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社会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觉地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开展道德决策活动是培养学生思维深度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道德决策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面对各种道德选择,要求他们通过深思熟虑、权衡利弊来做出决策。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决策能力,还能逐步培养对道德问题的深度思考和分析能力,使其在面对真实生活中的道德抉择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定。

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真情景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探讨真情景教学的优化和创新,推动道德与法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法治精神的优秀公民。

参考文献

[1] 邢万泉."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探究[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22(3):28-30.

[2] 王明祥."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23(2):3.

[3] 朱琴.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东西南北:教育, 2020(18):030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