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

王晓颖

奈曼旗青龙山中学 028314

摘要: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地理实践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还能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地理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能力;有效途径

地理教育不仅关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践能力被视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教师应以发展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为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将地理特色实践活动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建构、巩固地理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意义

地理实践能力指学生将所学地理知识运用于指导现实生活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需要专业的地理理论知识提供支持,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现场实际情况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完成相应的实践目标。学生在观察地形环境、气候变化、植被类型差异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回忆所学地理理论知识,学、思、用相互结合,深化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影响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地理知识,使地理知识成为一种生活经验,为学生记忆、理解地理理论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小组合作探究

考虑到地理实践活动的规模较大,耗时较长,单靠个人难以完成既定的实践活动目标,且容易在实践中遇到困难,不利于学生的实践力的发展,为提高地理实践活动的效率,教师以小组合作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按照学习情况和口语交际能力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设置实践活动目标,学生自行制定实践活动方案,内部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预设实践活动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地理实践活动之中,并在实践中收获成长。

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为例,为让学生理解人口、粮食、环境之间的关系,推动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地观念,教师在课上设置实践探究活动:非洲的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我们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有效避免类似情况发生?教师按照学生的地理课堂表现和学习成绩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设置小组长,由小组长带领学生分阶段开展实践活动。第一阶段要求学生从教材、教辅书籍、互联网中搜集有关撒哈拉以南地区的人口、环境、经济相关的资料,如当地的人口增长速度、人口总数、粮食增长速度、经济增长速度、降水量、气温、地形图等数据资料,各小组学生分工收集相关数据资料,轮流发言从数据资料中得出的信息,深化学生对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农业、人口、自然环境等情况的理解,组长向班级通报小组活动情况。第二阶段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资料:特色的气候环境对农业生产存在哪些影响?干旱季节长还是雨季时间长?人口增速为何远超粮食增速?当地的农牧业发展是先进还是落后?过度农业开发容易造成哪些环境问题?各小组结合资料想象非洲人民的生活情况,分析非洲恶性循环的成因。第三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打破恶性循环的方式,想象各类干预措施实施后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在模拟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为学生地理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制作地理模型

地理模型的制作不仅是地理课堂上的一种动手实践活动,更是连接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桥梁。它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更能在动手实践中深化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制作地形地貌模型、气候模型等过程中,学生需要将抽象的地理概念具象化,通过材料的选取、形状的设计、色彩的搭配等细节处理,将复杂的地理现象和过程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

以“土地荒漠化”模型制作为例,学生可以选用细沙、干草、小石子等材料来模拟沙质土壤、植被和岩石等地表特征。在制作过程中,他们需要了解沙质土壤的透水性强、水分容易流失、有机质少等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发生。通过亲手塑造出因植被破坏、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现象,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土地荒漠化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此外,地理模型的制作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材料不足、形状不符等问题,需要他们动脑筋想办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改进和优化。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还能够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地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三)培养实践意识

地理考察极为复杂,课堂教学时间容易受限,为响应新课改号召,落实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教师必须创新初中地理实践模式,培养学生参与地理考察的意识,推动学生的地理知识向地理技能转变,为学生参与户外考察活动做准备。为此教师设置趣味性的地理实践模拟活动,组织角色扮演,由学生扮演参与地理考察活动的相关人员,模拟地理考察活动过程,观察各类地理现象,收集数据,采集资料,在模拟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技能,助力学生成长。地理实践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实践活动,经常需要测算各类数据,为后续决策分析做准备,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教师应当在模拟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实践方案,调整实践活动周期,在长周期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定期汇报活动成果,在长期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创设特色实践活动,学生可直接在家庭环境或校园环境完成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地理实践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利用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三、结语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地理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与现实相接近的地理实践体验,助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曲莎莎.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J].青春期健康,2024,22(15):61.

[2]蔡荔芳.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升地理实践能力[J].试题与研究,2024,(11):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