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究小学数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

刘修明 莫庆红

监利市朱河镇先锋小学 湖北 荆州 433325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重视直观教学,降低学习难度,并采取一系列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立足教学实际,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综合性的思考,使其能够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正向迁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能力,体现数学课程素质育人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小学高段数学教师越来越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与优化,把提质增效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采用更多有效且科学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基于此,文章对小学数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研究,结合实践案例提出具体的方法与策略,以期不断促进小学高段数学的改革实施.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感受数学知识实用价值

“双减”背景下,为进一步优化小学高段数学的教学方法,教师可构建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场景,使学生在自然且熟悉的环境中探索数学知识,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和认知效率。首先,教师需深入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兴趣点,结合教学主题精心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或活动。例如,在教授有关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引入家庭月度开销计划、节日礼物选择等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真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能在日常生活场景中自然地应用数学概念和方法,如计算、预算、评估和决策等,既巩固数学知识,也锻炼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教师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互动软件,创造更加生动和真实的学习场景,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比如,通过模拟软件创建虚拟的购物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商品选择、价格计算与优惠策略分析等,从而在互动和合作中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二、设计链条式问题,引导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问题的预设,可根据教学主题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链条式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具体实施时,教师首先应确立一系列相互关联且逐渐深入的问题,涵盖从基础知识到复杂应用的不同层面,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层层推进的问题解决过程,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开始阶段,问题应聚焦于基础概念或技能,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然后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问题,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创新性思考。同时,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充分考虑问题的逻辑性,确保每个问题都能够自然而然地引出下一个问题,从而形成一个清晰、完善的学习路径。链条式问题设计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生动的实例或情景启动这一系列问题,使学生能够在具体且富有吸引力的背景下开始他们的学习旅程。随着问题链条的推进,教师还需要灵活调整提问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以促进他们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以不断延长问题链,形成互动和反馈的学习环境,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度思考。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能够在不断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和应用。

三、组织探究性活动,通过合作深化知识理解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着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双减”政策指导下,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组织丰富的探究性活动,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首先,教师需设计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探究性任务,这些任务应具有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随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或同一任务的不同方面,鼓励学生在组内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合作,共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接下来,每个小组须汇总探究结果,并准备展示材料,如PPT、海报或口头报告,以分享他们的发现和学习过程。在展示阶段,教师应鼓励其他小组成员提出问题和建议,通过这种互动交流,不仅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也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此外,教师还应根据活动的进展和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长和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和协调者,通过适时的引导和问题提问,帮助学生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并引导他们向深层次思考发展。通过这种方式,探究性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互动和合作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关于“轴对称和平移”的教学中,基于前期创设的“设计一张具有轴对称图案的邀请函”教学情境和预先设计的问题链,教师可组织以“怎么设计邀请函”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负责设计一种风格的邀请函,确保每张邀请函都展现出轴对称和平移的数学特性。活动开始前,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轴对称和平移的基本概念,分析它们在日常生活和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接下来,每个小组进行头脑风暴,讨论确定自己小组的设计方案。小组成员需共同探讨如何在邀请函设计中巧妙应用轴对称和平移原理,例如,选择哪些元素作为设计的基础,如何通过平移相关元素的方式创造动感或增加视觉效果的可能性。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利用数学知识,还需发挥创意,协作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随后,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展示其设计方案,解释他们是如何应用轴对称和平移,分析这些数学概念如何帮助他们实现设计目标。其他小组则可提出改进建议,促进班级内的互动和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不仅深化了学生对轴对称和平移概念的理解,同时促进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设计项目中,促进知识的深化和拓展。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是多样的。通过文中所探究的几个策略,教师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这些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祝军.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游戏化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4(18):42-44.

[2]蒋国敏.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策略[J].求知导刊,2024(15):83-8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