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情境驱动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优化路径

作者

王敏君

合肥市蜀麓小学 安徽 合肥 230031

作者简介:

王敏君(1991年1月-)女,汉族,安徽合肥市人,安庆师范学院,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摘要:本文主要关注情境驱动在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实际应用,并对其优化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在分析相关理论及实践案例基础上,就如何在情境创设帮助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果进行阐述,目的在于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提供一些有益借鉴和参考,帮助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情境驱动;优化路径

引言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学生语言表达,思维发展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教学方法简单,学生参与度低以及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的现象。在教育理念日益更新的今天,情境驱动教学模式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其强调要通过设置生动,具体而又具有启发性的场景来引导学生进入到语言运用的真实场景,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所以探究情境驱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优化路径有着现实意义。

一、情境驱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一)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富有生活气息和趣味性的场景能迅速地吸引学生们的目光,例如,在教授二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二课《狐假虎威》时,教师有机会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森林里狐狸与老虎相遇的场景,并且配上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使学生犹如置身故事场景中。这种直观形象的情境创设能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好奇,从而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二)促进知识理解

语文知识通常都是抽象的,对小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情境驱动教学可以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比如,在学习古代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造与诗歌意境相匹配的场景,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第八课的第二节《望庐山瀑布》时,可以播放壮观的庐山瀑布景象视频,同时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瀑布形态,水流气势等来使学生体会自然美景,了解诗句所绘之图,继而深刻体会诗人之情,减少知识理解困难,增强学习效果。[1]

(三)培养综合素养

情境教学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也强调了对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情境中学生需借助多种感官进行感知,体验并主动参与到讨论,交流与实践活动之中,有利于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如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要想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必须对课文内容有深刻的了解并组织语言来展开谈话,还必须学会和其他学生一起合作,一起完成演出任务,以提高综合素养。

二、情境驱动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优化路径

(一)精心创设导入情境

1.问题导入情境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巧妙地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进行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以三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司马光》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提出“假如那时您还在现场,您能想出哪些方法来解救掉进缸中的小伙伴?”这类问题。提问之后,老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通过观察他们的反应来指导他们用不同的视角来考虑救援方法。在学生主动思考、努力解答的过程中,老师可进行恰当的指导,使其思路更发散。这样,学生就会在考虑问题时自然而然地走进文本情境之中,从而为下文进一步钻研课文内容做准备,让学生期待文本中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一故事,并积极寻找其智慧所在。

2.故事导入情境

小学生一般都有较强的故事兴趣,老师结合课文主题讲有关小故事可以快速地把学生带进具体场景。例如,在开始教授二年级上册的第四课《曹冲称象》之前,教师可以先分享一个关于大象重量测量的复杂故事,比如在古代,存在一头大象,人们不知道它们的体重,可是那时的天平只能称比较小的东西,人们对于怎样称量象的体重百思不得其解。这类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迫切地了解怎样破解这道谜题。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文,鼓励他们带着解决问题的热忱去学习曹冲称象的技巧,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更加专心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

(二)巧妙构建教学情境

1.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

多媒体以其直观性,形象性,动态性的显著特征,能有机地整合文,像,声等各种信息,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学习场景。当教师讲授三年级上册的第十八课《富饶的西沙群岛》时,他们有机会播放描述西沙群岛壮丽景色的视频内容。视频里呈现了五光十色、碧蓝如水、在阳光照射下碧波荡漾的海水;各种珊瑚形状不一,或似树枝或似花朵;也有五颜六色的鱼,穿梭于水中游走。学生可以通过看这样一段录像来直观感受西沙群岛美丽富饶的景象,犹如身临其境。这一直观感受帮助学生深化了课文内容,使学生更真实地领略了作家笔下西沙群岛所具有的独特韵味。

2.角色扮演营造情境

对故事性较强的材料如童话、寓言等,采用角色扮演这一教学手段,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2]学生在担任多种角色的过程中,能更加深切地体会角色的情感和心理活动,继而强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以表演《精卫填海》为例,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先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特点,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精卫、炎帝两个角色。在表演中,学生要模拟角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扮演精卫的学生也许会展现出刚毅的眼神和顽强的意志,以实际行动展现她不断衔石填海的执着精神;发挥炎帝作用的学生,需表现出对精卫的深切关怀与不可抗拒之情。学生通过此类节目,不仅形象展示出故事的情节,还能加强节目中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的培养。

3.生活情境创设

把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在一起,能使学生真正体会语文实用性、趣味性。当教授进行写作活动时,教师有能力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日常生活环境,例如学校的某个角落或者家庭聚会等。以校园一角为例,老师可把学生引到校园花坛旁,请他们认真观察花坛中花朵的色彩、造型、花坛四周的情况等等。然后让学生将这些观察到的内容用文字描述出来,如“校园里花坛里种着色彩斑斓的花,有红似火、粉似霞、白似雪的,这些花随着微风轻轻地摆动着,似乎在召唤着我们。”这既可以丰富学生写作素材又可以提升学生观察力与写作能力,让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真正接轨。

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驱动教学模式给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精心策划导入情境,巧设教学情境及创设良好互动情境等方式,可以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与把握,发展其综合素养。教师在实践中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灵活应用情境驱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创新,从而达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为学生语文学习及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袁国芳.情境驱动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J].新校园,2024,(01):44-45.

[2]顾晓燕.基于情境驱动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作业设计[J].新课程研究,2024,(34):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