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教学在湘教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田强
湖南省岳阳市文郡洋沙湖中学 410500
摘要:本文探讨了问题式教学在湘教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首先,阐述了问题式教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接着,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了实施问题式教学的具体策略。最后,文章总结了问题式教学的实践效果及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地理教学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湘教版教材;高中地理
一、引言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要重视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问题式教学强调在一定目标的引领下,依托一定的情境提出问题,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符合当今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
湘教版高中地理学科教材不仅涉及自然环境的变化,还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通过问题式教学,教师可以设计与地理现象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从而增强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因此,探索问题式教学在湘教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二、问题式教学的内涵及重要性
问题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因此,问题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则充当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
(一)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通过提出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学生被鼓励去探索和研究,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水循环”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询问“水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促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深入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分析和讨论地理现象时,学生需要对不同观点进行评估和比较,这一过程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探讨“生态脆弱区的治理”时,学生可以分析不同治理方案的优缺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鼓励学生提出新观点或解决方案,教师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例如,在讨论“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城市发展中实现可持续性,鼓励他们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三、问题式教学在湘教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湘教版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式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结合教材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加以分析,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结合教材内容设计问题情境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依据教材的不同章节来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讲授“地球的运动”时教师可以提问:“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哪些影响?” “如果地球的自转速度加快,会对昼夜变化产生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促进他们联系实际,探索这些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在讲解“区域发展”时,教师提出:“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如何通过合理的区域规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区域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无论问题的大小和难易程度,都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问题是问题式教学的核心。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比如,在学习新知识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情况未被解释?”,或者“你们认为应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的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他们的参与感。
(三)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在讨论某一问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并结合实际事例进行讨论。例如,对于“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考虑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如何受到地球运动的影响,并进行分组讨论,增强他们的分析能力。
(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式教学的目标不仅是激发学生思考,更是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学习、自主研究等方式,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讨论“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提出可行的治理方案并展示成果。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提升他们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信心。
(五)评价与反馈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是促进问题式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持续改进等,全面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问题解决过程和思考结果,教师应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发现不足。
四、问题式教学在湘教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
在湘教版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式教学的实践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学习体验,并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
案例分析:地球的运动
(一)教材内容
“地球的运动”是地理学科的基本内容之一,涵盖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运动对自然现象和人类生活的影响等。通过这一章节,学生能够了解到地球运动对时间、气候、季节变化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二)问题式教学的实践策略
1.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与地球运动相关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和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发现与地球运动相关的问题。例如,提出“为什么冬天的白天比夏天短?”的问题。这会促使学生思考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等因素,增强其认知能力。
2. 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别对日夜和季节的变化有哪些影响?”“地球运动是否会对我们的气候和天气有影响?”这样的深层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讨论,激发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研究,例如查阅书籍、进行实验或利用网络资源等。在讨论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发现,分享各自的观点,从而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结语
在湘教版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式教学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问题课堂时间管理,以及学生参与度的差异。问题式教学需要更多的讨论和研究时间,教师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有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得非常积极,而另一些学生则显得较为被动。
为应对这些挑战,教师应合理安排课程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讨论和总结时间。同时,提前布置相关材料,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展开讨论也是一个有效策略。在分组时,教师需考虑学生的性格和能力,确保小组成员多样化。此外,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创造包容的课堂环境,以提升整体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英涛.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5,11(06):73-75.
[2]柳瑾.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J].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24,(11):93-94.
[3]杨虎堂.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以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为例[J].新课程,2023,(17):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