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依托教育信息化提升家校共育效果的实践探索

作者

笪诗颖

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江苏昆山,215300

摘要:在“互联网 + 教育”时代,家校共育是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家庭与学校联系更加紧密,为家校共育带来新契机。本文站在小学班主任的角度,结合小学教育实际,探讨依托教育信息化提升家校共育效果的实践策略,包括创建家长群、开发教育 APP/小程序、组织在线家长会和搭建家校互动平台等。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家校共育;小学;实践策略

一、教育信息化与家校共育背景

2018 年 4 月,国家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互联网 + 教育”发展。次年 2 月,《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进一步强调了教育现代化的相关内容,“互联网 + 教育”愈发受到重视。教育信息化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管理和教育实践,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优化运用。

在小学教育中,家校共育既是理念也是实践,是推动小学教育全面实施的重要手段。教育信息化为家校共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能实现学校与家庭的互通互联,促进教育互补,为小学生学习和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持。

二、依托教育信息化的家校共育实践策略

(一)创建家长微信群/QQ 群,实现即时沟通

传统沟通方式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而创建家长微信群或 QQ 群能使家长与班主任的联系即时高效。它为家长提供交流心得、分享经验的平台,也让班主任能了解学生家庭环境。

在笔者担任小学班主任期间,通过群定期发送日常通知,如活动安排、家长会时间、课程内容等,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减少误解和遗漏。班主任还会分享孩子们在学校的照片和视频,展示学习过程和校园生活乐趣,让家长更直观了解孩子成长。群内的即时沟通功能让家长可随时提问,班主任及时给予建议和指导,增强了家长与班主任间的信任。

除了班主任的通知和信息,微信群/QQ 群也为家长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家长可以在群中分享育儿经验、组织亲子活动,甚至互相提供帮助。例如,针对部分小学生的学习习惯问题,班主任会鼓励有经验的家长来提出建议,其他家长也可以分享各自的有效方法。这种相互支持的氛围,有助于建立起家长之间的友谊和合作。此外,通过微信群/QQ 群的便利,学校可以更容易地邀请家长参与到各类活动中来。例如,在组织校园开放日时,班主任可以通过群聊发起家长志愿者的招募,并及时回应家长的疑问和反馈。这样不仅增加了家长的参与度,也使得学校的活动更加丰富和多元。

(二)开发教育 APP/小程序,增强家校互动

开发教育 APP 或小程序能够增强家校互动,提升家校共育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专门设计的教育应用,家长不仅能够实时获取学校的教学内容、活动安排以及孩子的每日学习反馈,更能参与到多种互动活动中。

笔者所在学校使用“家校通”APP 发布信息和通知。家长可实时查看最新通知、活动安排和课程更新,突发变动也能及时知晓。班主任通过 APP 记录孩子学习情况,分享照片或视频,增加家长参与感。APP 的互动功能,如点赞、评论等,增强了家长与孩子、班主任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交流氛围。活动打卡功能让家长记录亲子活动情况,帮助班主任了解家庭环境,调整教学策略。

此外,通过“家校通”APP,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家庭教育的实践,在形成教育合力的同时,促进亲子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比如,班主任可以定期发布一些家庭教育的小贴士,指导家长如何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而家长也可以分享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寻求班主任的建议。这样,家校互动不仅限于信息传递,还能形成育人合力,帮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中共同发展。

(三)组织在线家长会,增强家校共育实效

组织在线家长会是现代教育信息化的又一创新体现。相比于传统家长必须到学校参加的家长会,这种新型的家长会形式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能使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在这种互动中,家长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班主任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与关怀,班主任也能通过家长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在笔者的工作中,定期利用视频会议软件(如腾讯会议)召开在线家长会。会议前期,通过微信群或电话通知家长,提供操作指南,收集问题与建议;会议进行时,班主任分享教育理念、教学活动和孩子表现,安排互动环节让家长提问交流;会议结束后,班主任发送会议记录,提供家庭教育建议,并设立微信群方便后续沟通。这种在线家长会为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提供机会,也让班主任了解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长参与度,保障教育的精准性和个性化,增强家校共育实效性。

(四)搭建家校互动平台,实现教育精准化

每个小学生都有独特个性,传统“一刀切”教育方式难以满足需求。搭建家校互动平台为小学教育精准化提供支撑,它不仅是信息交流载体,也是教育资源共享之地。

笔者所在学校搭建了“学校公众号”和“智慧校园”等家校互动平台。班主任在平台发布学生学习进展动态,家长留言讨论,实现信息共享,帮助家长在家引导孩子。班主任根据家长反馈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提供灵活教育资源。平台还为家长提供课程安排和活动通知,方便家长参与活动。活动结束后,班主任收集家长反馈,调整优化教育方案,提高小学教育整体质量。通过平台加强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形成合力,支持学生健康成长,实现教育精准化目标。

三、结语

信息化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它不仅影响小学教育本身,还影响到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的互动。通过便捷的即时沟通、数字工具的开发、在线家长会的组织以及互动平台的搭建,学校能够有效提升家校共育效果,实现协同育人,推动小学教育目标的全面落实。作为小学班主任,也应与时俱进,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提高个人执教能力和信息化素养,让自己的教育智慧在“互联网 + 教育”时代下发光发热,引领孩子们在家校共育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刘颖,陈素芳.基于信息技术构建与实施家校共育模式的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 2024(08):95-97.

[2]康靖.“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家校共育策略研究[J].中小学电教,2024(Z1):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