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改下中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方法

作者

李利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昆仑路学校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改革步伐的稳健迈进,素质教育理念已深深根植于人心。现实生活对青少年美术素养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初中生的绘画能力并不是靠老师通过讲授技法就可以教出来的。美术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不仅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开展教学,还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增强,在学好美术的同时提高精神境界,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一定要贴近生活,教学理念与例子都要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能够融入美术中,在生活中发现美术的魅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新课改;生活化;方法

一、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过于注重教材内容的灌输,导致学生难以迅速吸收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初中阶段,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审美能力和思想尚未成熟,正处于对社会生活感知的初期阶段。因此,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它旨在通过初步引导,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对美术与生活的初步印象,深刻感受美术在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回顾以往的初中美术教育,教师往往局限于课本内容,简单地进行知识传授,但教材毕竟有其局限性,对于提升初中生的审美能力作用有限。

鉴于此,初中美术教师积极探索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式变得尤为关键。美术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融入更多生活化的教学元素,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增强他们对美术与生活的认知。以皮影戏的教学为例,教师不应仅限于传授皮影戏的操作技巧,更应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讲解皮影戏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等,从而加深学生对生活中民间艺术的了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提升审美能力,更能够深刻体会到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实现全面而均衡的发展。

二、策略

1.互动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提高学生对活动的实际感受和经验,可以更好地解决教师“单人表演”这一弊端。在互动教学中,教师要有足够的指导,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的神奇。有些教师喜欢引用名著,或者选用世界知名的著作来培养学生的美术意识。上述的教学活动和实践看来是行之有效的,但与初中生的实际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距离较远,难以培养出线上的美术意识,从而造成了教学低效。在美术教学中,笔者运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指导学生对美术的探究、实践感受、加深美术教学效果。例如,在美术鉴赏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认识到世界顶级大师的美术画作,也从本地最具知名度的画家中选择了三位画家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在了解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美术的美妙。作品既有山水的精妙美感,又有奔腾的马匹和无拘无束的自由。在交互式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人生进行反思,把美术分析与美术教学的目的相结合,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学生在美中体会到生活之美,在美的熏陶下,加深对美的认识。

2.学会欣赏,从身边开始

将生活作为原型展开艺术欣赏,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教师应当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激发自身对于生活的热情,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进而更好地在观赏相关作品的过程中感同身受,深入地理解作品背后蕴含的相关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列举实际生活的例子,结合实际热点话题,引导学生根据话题进行沟通和交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为丰富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提升,学习体验也会获得增强。就目前而言,大多数美术教材都提升了自身对于学生生活经历的重视程度,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展开学习。

例如,教师在进行“社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组织学生观看苏州园林的设计和景观,并引导学生根据视频展开思考:“如果你是设计师,想怎么样设计我们的校园呢?”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展开“美丽校园”的设计任务,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基础上针对校园展开设计,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为灵活地运用所学内容,帮助学生积累更为丰富的知识,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3.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既要发现身边的美,又要把自己发现的美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去,实践是了解的基本,也是美术学习生活化的必需方式之一,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的方法。教师在具体的美术教学主题活动中,应进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自主创新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加在其中,如让学生观察绿色植物、小动物、五官等,用文本表述自身的体会,使学生对美丽的感觉更深刻,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体会新事物,获得更好的美术学习感受,感受生活的最高境界,并放空自己的压力,那样才可以学精美术。美术基础理论课堂教学是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阶段,教师将美术知识教授给学生,同时塑造学生的美术意识,探索美术的表现手法,探索美术学习的规律性,那样才可以更好地结合实际应用,从实践活动初中习新的知识,在实践中学生将所学的和生活相结合,学习的实际效果便会提升,学习的经验也会增加,美术不但来源于生活,它应当高过生活,美术教学不太可能摆脱生活而存在,务必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从生活中吸取设计灵感,才能开展美术学习的自主创新。

4.提供多元化的艺术创作机会

为了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多元化的艺术创作机会。这意味着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主题和材料,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才能和表达方式。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艺术形式。通过这些多样的艺术形式,学生可以发展自己独特的创作技巧和风格。教师可以介绍各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对艺术形式的兴趣,并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其次,教师可以提供不同主题的艺术创作机会,以满足学生对不同主题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界、人物形象、抽象概念、社会问题等各种主题,让他们通过艺术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这样的多样主题创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结束语

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美术教师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把美术跟生活相结合,多从生活中发现美术,美术中有生活。多让学生参加一些美术课外活动,学会观察和欣赏。让学生多动手实践,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美术创造能力,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更好地点缀我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戴锦贞.紧贴生活,让初中美术教学生动起来[J].文教资料,2017:107-108.

[2]沈翠庭.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要点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