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线三维测量与定位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孙正航
南京建力测绘勘察院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京市 211500
摘要:城市建设的深化促使地下管线保养与操控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凸显出至关重要的角色,且环节复杂。本研究重点探讨地下管线三维探测与定位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运用,审视其在处理管道纠纷、提升施工安全性及掌控工程进度等方面的作用。关于激光扫描、高精度GPS定位及非侵入性地质雷达技术三大方法的论述,本文分析了这些技术在处理地下管线问题上的优点与困境。最后,剖析相关案例后,我们得出如下见解,分析地下三维管线探测与定位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运用效果。
关键词:地下管线、三维测量与定位、建筑施工、激光扫描、GPS定位、地质雷达
一、地下管线三维测量与定位技术概述
1.1 激光扫描技术
激光扫描技术运用激光雷达系统及配套软件实现高效集成,高效获取地表与地下管线三维坐标信息。地表激光扫描捕捉传播时间和强度,地表信息可通过激光扫描设备收集,进而产生众多点云数据,地球表面各点空间坐标及海拔信息据此数据得以揭示,因此,地基精准赋能管线定位。相较于常规地下管线检测手段,激光扫描技术在速度与精度方面具备卓越性能,短时间内覆盖广泛地域,此技术可精准至毫米级地勘查地下管线的位置与性状。
激光扫描技术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它还拥有无需接触且不损害对象的优点。鉴于激光扫描技术具有远程扫描功能,因此,在距离较远的情境下,可实施操作,无需直接接触地面,规避地表及地下管线受损。激光扫描技术凭借其非破坏性特点,在城市建设与地下管线密集区中的运用具备较强实操性,鉴于它不会阻碍交通或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这亦减少了后续维护及修复的开支与耗时。
1.2 高精度GPS定位技术
高精度GPS定位技术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实现地下管线精准测量的先进科技手段。该技术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并协同基准站数据解析,进行差分校正处理以实现精准定位地下管线。通过同时接收基准站与移动站信号,利用差分GPS技术对移动站位置进行精确校准,以提高定位准确性。实时动态定位技术(RTK)进一步提升了实时差分校正功能,能够精确实时地测定移动站与基准站之间的地理坐标,从而完成毫米级精确的地下管线定位。
高精度GPS定位技术的显著优势在于其定位精准程度和实时性能表现。通过差分GPS与RTK手段,地下管线位置能够被精准测定,通常情况下,水平精度可达到毫米级甚至亚厘米级。施工人员可以依赖这种高精度定位技术,准确获取地下管线的分布与走向信息,从而降低施工风险并提升施工效率。同时,高精度GPS定位技术具有实时性,可以实时更新施工过程中的地下管线位置信息,从而实现数据驱动的施工调度与管控。
1.3 非侵入性地质雷达技术
非侵入性地质雷达技术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地下管线探测的先进科技手段。该技术运用高频电磁波对地下进行探测发射,记录地下介质的反射与传播历程,从而获取地下管线的位置及埋设深度信息。相较于常规挖掘方式,非侵入性地质雷达技术在探测过程中无需对地表造成破坏,便能够实现损耗无关的检测,并保持高效和迅速。通过探究电磁波反射信号的原理,地质雷达技术可以精确探测地下管线的布局与形态,为施工前的管线定位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撑。
该技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高效且低成本方面。相较于传统挖掘方法,地质雷达技术能够高效地揭示地下管线位置,优化施工前期的时间和成本支出。同时,由于这类技术无需对地表进行开挖或挖掘,因此减少了地面表层破坏及修复需求,从而减轻了施工阶段的生态影响和费用负担。
二、建筑施工中的地下管线问题与挑战
2.1 管线冲突
地下管线与建筑物的空间关联纷繁交织,管线冲突难题悬而未决,可能引发潜在安全风险及施工进度延误。解决此挑战的关键在于施工前对地下管线进行全面勘查与定位。运用先进地下管线探测技术,如激光扫描、高精度GPS和地质雷达技术,能够精确捕获地下管线的位置、深度及走向等关键信息,为施工阶段提供核心数据支持。同时,加强与管线运营单位的协同效能,获取实时管线数据和资讯有助于迅速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2.2 施工安全隐患
地下管线施工安全风险与其材料、使用时长及养护情况紧密相关。管线老化、腐蚀等现象可能是由于长期使用老旧管线所致,导致管线泄漏概率升高。此外,地下管线所承载的物质种类繁多,如燃气、石油、化学品等,一旦管道受损或泄漏,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严重安全事故,威胁施工地段及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未知地下管线位置或标识缺乏可能导致施工错误操作。施工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地下管线勘查和风险评估,通过减少施工风险来确保施工区的安全稳定。采用先进的地下管线探测技术,对管线布局、材质及状况进行精准评估,并执行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如设置临时围栏和警示标识,以确保施工者和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3 工程进度延误
地下管线冲突和施工安全风险可能导致建筑施工频繁中断和施工方案调整,从而影响工程进度。当地下管线与施工方案不一致时,施工队可能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暂停施工,直至地下管线迁移或调整完毕,这可能影响施工进度。施工安全风险可能导致相关部门采取制约或罚款等措施,进而延缓施工进度。工程进展滞后可能导致施工期限延长和费用增加。为确保工程进度不受影响,施工前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全面执行地下管线勘查定位,并制定适当的施工策略。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地下管线监测与管理,快速辨识并及时应对管道纠纷与安全风险,以确保施工进度不受影响。
三、建筑施工中地下管线三维探测与定位技术的应用
3.1 管线冲突检测与预测
在管线冲突检测与预测领域,激光雷达地表扫描技术能够高效探测地表,并获取地下管线的三维坐标信息,构建直观清晰的管道模型以展示管线布局。地质雷达利用电磁波发射与反射信息捕捉技术,确定地下管线的分布及埋设深度,为管线冲突预测提供关键数据。通过利用这两项技术,施工团队可以实现地下管线的三维立体测绘与精准定位,快速识别潜在的管线冲突风险。
3.2 管线定位与精确定位
在管线定位及其精确定位领域,采用差分GPS与RTK技术,能够实现毫米级精准定位地下管线。在施工阶段,精确定位技术可以对管线位置进行精确控制,降低定位不准确可能导致的管线损坏及施工安全事故风险。通过利用高精度全球定位技术进行定位,施工队可以精准地进行挖掘和管线布设,从而保证施工流程的顺利进行。此外,施工人员还可以利用高精度GPS定位手段获取精准的空间信息,从而迅速确定并处理管线纠纷事项,增强施工反应速度和适应性。
3.3 施工过程监测与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的监测与管理环节中,通过动态监测管线区位及变动数据,施工负责人能够实时把控现场状况,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和施工挑战。这些数据为施工管理人员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制定更精确、高效的施工策略,调整施工计划以降低施工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概率。此外,地下管线三维测绘及定位技术为施工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实现了施工管理的全面数据化支持。
结束语
地下管线三维测绘与定位技术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其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解决管道冲突、提高施工安全性及控制工程进度等多个层面。关键在于不断提高和优化技术水平,这些技术将为建筑施工提供更精确且高效的解决方案。持续的研究与创新至关重要,未来在建筑施工领域中,地下管线三维测量与定位技术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为营造安全稳定的城市环境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郑宗跃,黄杰,马阳,祝轲,朱世成.BIM+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超高层建筑幕墙龙骨施工测控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下),2021,019(003):150-153.
[2]张中南.管线点高程自动计算程序设计与应用[J].福建建筑,2020,000(012):16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