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及护理措施分析
毛新晖
定西市安定区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定西 743011
【摘要】目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分析了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24年1月~202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新生儿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分析新生儿脐部感染发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新生儿仍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儿则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脐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脐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主要包括医源性因素和家属护理因素两个方面,针对其原因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期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感染;护理措施
新生儿出生后需剪断脐带,并对残端进行结扎处理,新生儿的脐部便会由此形成一个开放性的创面[1]。而新生儿身体机能尚未完全成熟,特别是免疫系统还处于逐步构建与完善的阶段,其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尚不足以有力地抵御外界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2]。在此种情况下,新生儿的脐部就成为了病原微生物易于入侵的目标,存在着较高的脐部感染风险。因此,分析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并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保证新生儿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4年1月~2024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新生儿64例,随机分配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日龄3-16d(8.52±1.58)d。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日龄4-17(7.95±1.62)d。组间资料均不存在显效差异P>0.05。
1.2方法
分析新生儿脐部感染发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新生儿仍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儿则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脐部感染发生率。实施方法如下:
1.2.1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分析
科室专门成立了护理小组,通过严谨的文献查询以及结合过往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包括:①医源性原因:首先,新生儿断脐时,消毒工具的不彻底使用是引发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消毒棉球的擦拭范围不够全面、消毒剂涂抹不均匀等,都可能使细菌有可乘之机[3];其次,结扎方式的不规范,如结扎线过松可能导致脐带脱落延迟,过紧则可能影响脐部的血液循环[4];最后,结扎位置不准确,可能为感染埋下隐患,如残留组织清除不彻底、残留的血迹未及时清理干净等,都有引起感染的风险;脐带结扎过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其引起的后果就是脐下会残留血块,部分新生儿还会形成血肿,使脐部出现感染[5]。②家属护理原因:在实际照护新生儿中,多数家长存在不能正确使用尿不湿的问题,从而导致尿不湿透气性下降,透气性变差后,就不利于脐部干燥。还有部分家长在护理新生儿过程中,通常会将新生儿衣物束缚在尿不湿中,这种情况下衣物极易被尿液浸湿,导致新生儿脐部处于潮湿环境中。潮湿的环境是细菌和病毒滋生的温床,脐部很容易因此感染;其次,家长对新生儿脐部的消毒护理不到位。在日常护理过程中,有些家长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消毒的频率无法保证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可能间隔时间过长,从而给细菌滋生提供了机会。还有的家长在消毒时方法不正确,如所选用消毒剂浓度不合适、擦拭范围不全面,仅仅处理了表面部分,而忽略了脐部周边一些隐秘角落的清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毒护理效果 。
1.2.2针对性护理
①新生儿出生后的1-2 min,采用改良式脐带结扎法来完成结扎操作。结扎完成后,小心地将脐带剪断,随后仔细地挤掉其中残留的血液,以避免对新生儿健康产生潜在危害。之后,运用 1% 活力碘溶液对脐部残端进行全面、细致的消毒处理,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感染风险。消毒完毕,用无菌脐贴妥善地贴护脐部,给予脐部良好的保护。②在给新生儿进行脐部护理时,首先要除去原有的脐带敷料。沐浴过后,将新生儿轻轻平放于处置台上,动作务必轻柔,防止对新生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接着松解其衣物,以充分暴露脐带,让脐部能够更好地接受后续的护理操作。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为新生儿保暖,避免着凉,可适当调整室内温度或者使用小毯子适当遮盖。③用干棉签轻轻蘸干脐轮周围的水分,确保脐部环境相对干燥。然后使用75%乙醇或0.2%安尔碘棉签从脐窝根部开始,按照由内向外环形的方式进行消毒。在正常情况下无需对脐带进行包裹,让其保持干燥状态,有利于脐带的自然脱落,减少感染几率。④如果新生儿的脐部有分泌物出现,应当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棉签进行多次清洗,确保将分泌物彻底清除干净,然后再按照上述的消毒方法进行处理。消毒完成后,依然要保持脐部的干燥,以促进愈合。⑤在整个脐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脐带的情况。如果新生儿出现脐轮红肿症状,应先使用医用棉签蘸取适量的 75%乙醇,轻柔对脐部进行全方位的消毒,消毒范围要覆盖脐轮及其周边可能出现污染的区域。在完成消毒操作之后,需用无菌镊子轻轻夹取浸湿 75%乙醇的纱布,覆盖在新生儿的脐部,以此来减轻红肿症状,促进脐部恢复健康。⑥要做好家属的健康宣教,帮助其知晓更多的脐部护理知识,认识到脐部护理的重要性,使其更加重视脐部护理;其次,指导家长学习如何正确地更换尿不湿和衣物,以最大程度避免对脐带的摩擦和压迫;最后,为家长发放健康手册,并提供视频教程。这些教程和手册中,包含了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和专业的小技巧,如不同阶段脐带护理的侧重点、如何判断脐带是否存在异常情况等。
1.3统计学方法
所用数据使用SPSS21.0软件系统处理,其计量数据(X±S)应用t检验;计数数据(%)应用X2检验;通用P<0.05为比较差异,样本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的脐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发现,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医源性因素和家属护理因素这两个重要方面,这与本次研究结果相一致。从医源性因素来看,医护人员在对新生儿脐部进行处理时,如断脐操作不规范、消毒不彻底,或者在后续脐部护理过程中换药不及时、所使用的敷料不符合卫生标准等,都有可能将外界的病菌带入脐部,从而引发感染。而在家属护理因素方面,部分家属缺乏科学的护理知识,未能保持新生儿脐部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部分家属无法规范的对新生儿进行脐部护理等。因此,本研究分析了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并对其原因实施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积极地在护理中规避高危因素,这对于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辛梅芳.新生儿脐带暴露法对脐部感染和脐带残端脱落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08):136-138.
[2]曹孟宸.郑州儿童医院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病原菌分布特点、发病的影响因素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24,32(05):47-50.
[3]杨芳菲.新生儿脐部感染危险因素及二次断脐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04):83-85.
[4]王晓琴,黄咏欣,罗曼云,等.院内综合护理联合微信延续干预在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中的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2021,37(04):534-537.
[5]齐丽.两种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效果观察[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03):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