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难点与优化措施
李玲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景山实验初级中学校
摘 要: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产物,它拥有着浓厚的意蕴和美学价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而文言文阅读不仅能提升初中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他们深入了解历史文化。但是,由于文言文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很多初中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感到非常困难。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灵活设计和采用文言文教学方法,增加文言文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进一步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成效。
一、当前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难点
由于学生在初中语文教育阶段开始接触一些难度较高,篇幅较长的文言文课文,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教师能够意识这些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进行解决。第一,文言文难懂难学,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相较于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不仅要理解其内涵,在此之前还需要进行全篇的翻译学习,无疑给阅读加强了障碍,因此学生存在畏难心理,阅读学习兴趣不高[1]。第二,文言文教学刻板,缺乏灵活实践创新。由于文言文教学的特殊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充斥着“之乎者也”的枯燥化知识,在学生看来是缺乏创新教学的吸引力的。第三,注重语文知识点,忽视品鉴赏析引导。一些教师只注重对于学生进行基础翻译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对于文章的赏析和品读,从而导致缺乏系统化的教学机制。
二、优化措施
(一)整体阅读,理解文言文大意
整体阅读是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策略之一,它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主旨,而不是仅局限于逐字逐句的翻译。通过整体阅读,学生可以在阅读初期迅速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形成对文章的初步印象,进而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做好准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文章的方式,帮助他们形成对文言文的大致认知。
例如,在学习《鱼我所欲也》时,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通读全文,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和主要内容。这样,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文章的大意,从而为接下来的精读和分析奠定基础。通过整体阅读,学生能够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主旨,不会陷入对个别字词的困惑中。
整体阅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文言文的行文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往往更为简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通过上下文的联系来推测未明确表达的信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文章的背景、人物对话和事件发展,合理推测文章的情节或人物的情感。例如,在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整体把握文章的论点,理解作者对逆境和顺境的态度。
(二)通过文言文句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文言文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所以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文言文句读的理解,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句读的方式进行文言文的教学。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到文言文,对文言文还不熟悉,所以教师可以借助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对文言文中某些特殊句式进行分析,让学生对文言文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比如,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课文中“以……为荣”这一特殊句式。学生通过对这一句式的分析,了解到“以……为荣”指的是以自己为骄傲和自豪,而不是以别人为骄傲和自豪。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句读的含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文言文句读在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句读这种方式教学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句读的兴趣。
(三)利用问题引导,促进学生深入阅读
文言文作为我国文化瑰宝,有许多广为流传的名篇佳作,是古代文人智慧的结晶。但由于理解有一定难度,致使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这就意味着要改变教学策略,才能帮助学生学好知识。在初中语文学科,文言文阅读指导教学中,教师可利用问题引导,引发初中生求知欲望,能促进他们自主对文言文进行深入阅读。在这过程中,初中生会不断思考与分析,通过阅读、解决问题掌握好知识,并能强化初中生内涵领悟,使其得以实现高效学习。
例如,在《愚公移山》一课,教师可根据文言文内容提出问题,可促进初中生深入阅读。比如:本篇文言文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文中提出的愚公是否真的“愚”?作者这样取名的用意何在?文章以神话结尾,具体有什么作用?愚公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塑造的形象具有什么寓意?“平险”一词对故事发生有哪些作用,“险”又体现了什么?对于“平险”反对者,他们用了哪些理由?文言文中推动故事情节有效发展的手段是什么?故事的曲折在文中哪几句话里能体现出来?根据上述问题,能引导初中生主动、详细的阅读文言文,并根据注释加以解读,能强化初中生阅读水平,使其理解、掌握好知识,得以提高文言文阅读指导教学效率。
(四)拓展阅读范围,实现延伸式探究
为了能让初中语文教学顺应新课改要求,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得将内容仅停留于课本内容上,必要时还是要拓宽他们的阅读范围,而泛读就是最有效的方法。这里的泛读就是广泛涉猎不同方面和层次的内容,它不但可以补充初中生的阅读内容,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强化动机,既而在积累文言文知识的同时,主动去收集和分析内容。
例如:在《岳阳楼记》教学中,教师可以搜集范仲淹的其他作品,如《严先生祠堂记》《灵乌赋》等,然后让同学们进行泛读,感受范仲淹这位杰出文学、教育家的“先忧后乐”的思想情感。此外,教师也可以在同学们泛读过程中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他们在课堂中进行解惑,通过这样的拓展方式不但能实现延伸式研究,还能让同学们将文言文阅读更好的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结束语
综上,在新课标背景下,文言文阅读教学不仅需要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还应通过整体阅读、词句疏解和情境创设等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言文的思想内涵。通过这些教学策略,学生能够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通过这样的教法和学习方式,以增强对学习古文的浓厚兴趣,进而提升其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红.浅析中学语文中的文言文教学[J].山西青年,2018(8).
[2]黄禾.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2021(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