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暖通工程节能施工技术研究

作者

于浩男

淄博绿能燃气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本论文紧扣建筑暖通工程节能施工主题,深入且系统地展开剖析。开篇点明建筑能耗居高不下,暖通系统耗能突出,借此凸显节能施工技术研究的关键意义。进而精准剖析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等主要耗能环节,量化传统模式弊端;详述新型供暖、节能通风、高效空调等前沿节能技术,涵盖原理、工艺及应用优势;直面技术应用困境,针对性提出加大政策扶持、强化研发、完善人才培养等破解之策。

关键词;建筑暖通工程;节能施工技术;应用对策

引言

置身于全球能源危机与环境恶化的严峻背景下,建筑行业已然成为节能减排的关键战场。据权威统计显示,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占比颇高,其中暖通工程更是能耗重灾区,采暖、制冷、通风需求持续攀升,传统暖通施工模式粗放,能源浪费现象触目惊心,无疑加剧了能源紧张局势与环境承载压力。

一、建筑暖通工程主要耗能环节剖析

1.1 供暖系统耗能分析

供暖系统作为建筑暖通工程的关键构成,在能耗方面占据较大比重,传统供暖模式弊端尽显,催生诸多耗能痛点。传统锅炉供暖首当其冲,无论是燃煤锅炉还是燃气锅炉,热效率普遍处于较低水平。燃煤锅炉燃烧过程粗放,大量热量未被有效利用便散失至周遭环境,热效率常不足70%。燃气锅炉虽相对清洁高效些,但受限于燃烧技术与设备工况,能量损耗依旧可观,还伴有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高污染物排放,既浪费能源,又加重环保压力。集中供暖管网也是热量逃逸的重灾区。

1.2 通风与空调系统耗能分析

在现代建筑里,通风与空调系统堪称能耗大户,中央空调更是其中典型。制冷、制热、新风处理等环节全方位耗能,不同类型中央空调能效差异显著。定频中央空调压缩机频繁启停,额外电耗惊人,相较之下,变频中央空调虽能效有所提升,但整体耗能仍不容小觑。大型商场、写字楼这类人流量大、空间开阔场所,中央空调全天候运转,制冷制热负荷高,能耗常位列建筑各系统之首,电费支出高昂。通风系统若设计不合理,耗能问题同样突出。自然通风利用不足,建筑布局未考量当地风向、风压,通风口位置欠佳,致使自然风难以顺畅引入室内。机械通风设备选型不当,风机功率远超实际需求,风道弯曲、管径不合理造成巨大阻力,风机需加大功率克服,无端消耗大量电能。

二、建筑暖通工程节能施工关键技术

2.1 新型供暖技术

新型供暖技术打破传统供暖局限,为建筑节能注入强劲动力,地源热泵供暖系统堪称其中翘楚。其工作原理精妙,借助地下浅层地热资源,通过地下换热器与土壤或地下水进行热量交换。施工时,地下换热器的埋设工艺极为关键,需精准选定管材,聚乙烯等优质管材耐腐蚀、导热性佳;把控埋深,依不同地域地质条件,多在地下100 - 200米,确保温度稳定;合理规划间距,防止热量干扰,相邻换热器间距通常不小于3 - 5米。相较传统供暖,地源热泵节能优势显著,能效比可达3 - 5,节能幅度高达30% - 50%,在地质条件适宜的北方住宅项目中应用,室内恒温舒适,能耗却大幅降低,有效缓和供暖季能源紧张局势。太阳能供暖技术同样前景广阔。太阳能集热器作为核心部件,平板式集热器成本亲民、安装便捷,适用于小型住宅。真空管式集热器保温及集热性能卓越,契合大型公共建筑需求。设计太阳能供暖系统时,巧妙融合太阳能热水与采暖功能,依建筑用热时段、负荷精准配置集热器面积与蓄热装置容量;即便遇阴雨天气,借助辅助热源或加大蓄热容量,仍可维持稳定供暖,部分太阳能供暖试点建筑,太阳能贡献率超60%,极大削减常规能源消耗。

2.2 节能通风技术

节能通风技术旨在以低能耗营造健康室内通风环境。自然通风强化技术巧借自然之力,依据建筑朝向、布局与当地气候,优化通风口、风道设计。建筑迎风面多设通风口,利用风压推送新鲜空气入室;背风面合理布局出风口,形成流畅通风路径;增设捕风装置、风塔等辅助设施,高效捕捉、引导气流,经模拟测算,优化后的自然通风系统可使室内换气次数提升30% - 50%,降低机械通风依赖,节能效果斐然。智能通风控制系统宛如通风系统的智慧大脑。遍布室内的温度、湿度、CO₂浓度等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参数,一旦数据偏离舒适区间,风机随即响应,借变频调速精准调节通风量;风口自动开合,按需分配气流。在办公场所,人员密集时加大通风,午休、下班后自动调减,智能调控下,通风能耗降低约40%,还能时刻保障室内空气质量优良。

2.3 高效空调技术

高效空调技术革新传统制冷制热模式。变频空调技术核心在于压缩机、电机变频调速,依据室内冷热负荷实时改变运转频率。定频空调频繁启停致大量电能浪费,变频空调全程灵活适配,能效比远超前者,住宅场景下,变频空调节能可达20% - 40%,部分高端商用变频空调节能效果更优,精准控温还提升舒适度。热回收空调技术则实现能量循环利用。全热交换器、显热交换器高效回收空调排风中热量,新风引入时预热或预冷,减少空调负荷。酒店客房、医院病房等高通风需求场所,热回收效率超 70%,大幅削减制冷制热能耗,践行绿色节能理念。

三、推动建筑暖通工程节能施工技术应用对策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策在建筑暖通工程节能施工技术推广进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引领与支撑作用。政府需率先发力,设立专项财政补贴,针对采用节能施工技术的新建建筑项目,依据其节能效果评估等级给予差异化补贴,缓解建筑企业前期购置节能设备、应用新技术的资金压力,激励更多项目向绿色节能转型;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同样给予资金扶持,推动老旧暖通系统升级换代。税收减免政策是另一利器,大幅削减生产节能暖通设备、材料企业的税负,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促使其加大研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给予应用节能技术的建筑运营方税收优惠,例如减免部分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让节能效益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红利。行政审批上,为节能暖通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精简审批流程,缩短办理时间,保障项目高效落地;制定强制性能源效率标准,要求新建建筑必须达标,倒逼行业淘汰落后技术与产品,为节能施工技术腾出广阔市场空间。

3.2 强化技术研发与创新

技术研发是暖通工程节能进阶的核心驱动力。鼓励建筑企业、科研院校与专业暖通设备制造商强强联合,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机制。企业手握海量工程实践案例与市场需求洞察,科研院校精于前沿理论研究与基础技术攻克,制造商擅长产品工艺优化与产业化。

3.3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是技术落地生根的关键载体,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迫在眉睫。高校作为人才输出主阵地,应与时俱进,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增设暖通工程节能技术方向,丰富课程体系,融入大量实操课程、案例教学与项目实训,培养理论扎实、技能精湛的复合型人才。建筑企业要肩负起人才继续教育重任,定期组织内部培训,邀请行业专家、技术能手讲解前沿节能技术、施工工艺;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让经验丰富老员工传帮带,加速新人成长;行业协会、职业院校联合开展专业技能认证,颁发权威证书,量化人才技能水平,打造层次分明、供需适配的暖通节能人才梯队,为行业长远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结语

站在建筑节能前沿,本研究深度剖析暖通工程。从耗能环节揪出能耗症结,到详述节能关键技术,点亮降耗新途。再针对应用困境,给出政策、研发、人才等破解之策。望成果化作行业指南,促从业者革新理念、付诸实践。未来,盼各方合力攻坚,深挖节能潜力,让先进技术在暖通领域全面铺展,助力建筑绿色蜕变,拥抱可持续明天。

参考文献

[1]范涛,李翰劼.建筑暖通工程节能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机械化,2024,45(11):89-93.

[2]谢晓锋.建筑工程施工中绿色节能技术应用研究[J].陶瓷,2023,(03):161-163.

[3]于汝娴,汤东亚.基于节能建筑中暖通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探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1,(17):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