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理化生学科初中生自觉作业能力培养的研究
关日出 王福龙 张力彬
长春市九台区第八中学 130515
摘要:本文探讨了“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有效培养初中生在理化生学科中的自觉作业能力。通过文献综述、现状分析、策略提出及实践案例,本文旨在构建一套适应新时代教育要求的自觉作业能力培养模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双减”政策的出台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降低家庭教育支出,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有效培养初中生在理化生学科中的自觉作业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自觉作业能力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影响其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
关键词:“双减”政策;理化生学科;初中生;自觉作业能力;培养策略
一、现状分析
(一)理化生学科作业现状
目前,理化生学科的作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作业量过大,导致学生负担过重;二是作业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和探究性;三是作业设计不合理,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作业质量,也制约了其自觉作业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生自觉作业能力现状
初中生在理化生学科中的自觉作业能力普遍较弱,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主动完成作业的意识,往往是在家长或老师的督促下完成;二是作业完成质量不高,存在抄袭、应付等现象;三是缺乏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能力,未能从作业中有效提取知识和经验。
二、策略提出
(一)优化作业设计,增强趣味性和探究性
1. 分层设计作业:在理化生学科中,由于学生的基础和理解能力存在差异,传统的“一刀切”作业模式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分层设计作业。以初中物理为例,人教版教材中关于“力与运动”的内容,可以为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概念理解题,如解释什么是摩擦力;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探究题,如探究不同表面材质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从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作业,同时又能获得一定的挑战。
2.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作业:理化生学科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探究性的作业。在化学学科中,人教版教材中有许多与生活相关的实验,如“自制酸碱指示剂”。教师可以设计“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这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如利用厨房中的材料制作酸碱指示剂,并测试不同溶液的酸碱性,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3.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作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教育软件等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例如,在生物学科中,教师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室软件,让学生在线上进行模拟实验,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这些信息技术手段还可以提供即时的反馈和评估,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二)培养自觉作业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1. 树立自觉作业意识:自觉作业习惯的培养首先需要从意识层面入手。教师应通过班会、课堂讲解等方式,向学生灌输自觉作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作业观念。在物理学科中,教师可以结合人教版教材中的“能量守恒定律”等内容,讲解作业与知识掌握、能力提升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意识。
2. 制定作业计划:合理的时间管理是自觉作业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作业计划,明确每天或每周的作业任务和时间安排。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作业计划,以适应不同的学习节奏和难度。在化学学科中,教师可以结合人教版教材中的“元素周期表”等内容,引导学生制定长期和短期的作业计划,如每周完成一个元素的学习和相关作业。
3. 培养自我反思和总结能力:自觉作业习惯的培养还需要学生具备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改进。在生物学科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报告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三)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自觉作业能力培养
1. 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家校合作是培养学生自觉作业能力的重要保障。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学习状态。通过定期的家长会、电话访谈等方式,共同商讨促进学生自觉作业能力培养的策略和方法。
2. 开展家庭作业辅导:家长在孩子完成作业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长应在孩子完成作业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但应避免过度干预和代替孩子完成作业。同时,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与同学一起完成作业,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物理学科中,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庭实验,如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从而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3.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一个安静、舒适、有序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自觉作业能力至关重要。家长应为孩子营造这样的学习环境,确保孩子在完成作业时能够集中精力、专心致志。此外,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讨论理化生学科的相关知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例如,在化学学科中,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人教版教材中的“化学与生活”章节,探讨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实施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1. 关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这些差异,关注他们的个体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在生物学科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如为对植物学感兴趣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植物学知识和实验机会。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在物理学科中,教师可以结合人教版教材中的“光的传播”等内容,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和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 提供个性化作业反馈:作业反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应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应指出问题所在并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通过个性化的作业反馈,学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升。
结束语:“双减”政策背景下,培养初中生在理化生学科中的自觉作业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培养自觉作业习惯、加强家校合作和实施个性化教学等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觉作业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未来,教育工作者应继续探索和实践更多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和挑战。同时,家长和社会各界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促进初中生自觉作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夏平花,李凤云.浅论初中理化生跨学科综合实验课程改革[J].学周刊A版, 2021, 000(009):155-156.
[2] 董国荣,赵有荣.初中理化综合渗透热点题型例析[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2005(5):4.
[3] 项祥明.浅谈理化生学科间教研活动的意义[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