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视角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研究
袁晓娟
德惠市岔路口镇中心小学
摘要:新课程教育改革持续深化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实践措施,积极分析当前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现状,探究其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然后教师需要借助数字工具,打造生动真实的数学教学情境,拓展学生的数学探索学习空间,优化数学教学评价方式,从而实现高质量的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融合教学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科目,需要积极探索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学实践策略,重视学生数学素养持续发展的教学目标。现阶段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借助多样化的现代信息教学手段,注重真实数学情境创设,打造优质的数字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多样化应用价值。
一、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现状分析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信息技术应用情况
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课堂中已经广泛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辅助,拥有多媒体数字设备、在线学习平台、智能化教学软件,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打造得更加生动形象,有助于唤醒学生数学探索的强烈意愿,促进学生保持在课堂中持续探索数学知识的学习动力。
(二)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学优势与不足
融合教学优势在于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可以提升学生对复杂概念的理解以及掌握,锻炼学生的灵活运用技巧,拓展学生的数字空间,让学生逐步掌握信息化学习技巧。然而,融合教学也存在些许不足,部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技巧有限,难以充分发挥其在数学课堂中的教学优势。部分教师过度依赖数字教学技术,导致学生缺乏充分的实践操作体验,不利于学生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框架。
二、新课改视角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策略
(一)创设生动教学情境,呈现直观数学概念
小学阶段正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学习时期。教师应当借助数字技术手段展示形象的动画、模拟真实活动,创设形象且易于理解的数字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从数学生活经历中提取概括数学概念,积极理解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规律和数学思想。例如,教师在讲解“分数的认识”时,可以利用动画视频展示分蛋糕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清晰直观地观看蛋糕被平均分成的多份,深刻理解分数是为了解决生活中平均分而产生的数学概念,有效巩固学生对分数概念的认知,并通过实践操作方式,亲身体验平均分的数学探索乐趣。
(二)拓展数学学习空间,促进学生交流合作
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带来的教学限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且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应借助教育网站、在线学习平台,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课下的自主探究活动。同时教师应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成长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综合考虑自身数学基础,探索数学知识薄弱区域。教师利用优质视频课程、数字课件、个性化习题,指导学生逐步掌握信息化时代下的自主学习方式,实现个性化的数学学习成长。例如,教师在讲解“小数的意义”时,应当借助数字技术手段,构建生活中真实购物的情景,展示超市货架上真实物品的价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逐步建立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关联性。然后教师引领学生借助直观模型,深入体会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逐步认识到分数在数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三)优化数学教学评价:实现智能及时反馈
优化教学评价是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当全面掌握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及时提出教学与学习改进策略。教师推动课堂教学的智能化与评价的及时反馈。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数学测试系统、智能学习软件,实时掌握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准确评估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小数点搬家”时,应当积极利用情景动画的方式,构建生动的数学探索故事,引导学生以故事形式探究小数点位置移动相关的数学知识。然后教师借助智能化教学软件观察学生在解决故事问题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数学逻辑思维、自主探索能力,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软件所带来的教学优势,分析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次数,观察学生数学思维的成长能力,持续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与形式,指导学生改进数学应用方法的技巧。此外,教师指导学生积极准确把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变化的规律,引入后续的小数乘法专项计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小数运算能力,不断改进学生在小数点运用过程中的错误习惯。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必然趋势。通过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拓展数学学习空间、优化数学教学评价等策略,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乔婉霜.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J].中小学电教(综合),2023(10):54-56.
[2]蔡双治.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2(24):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