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恩施市戽口村红色博物馆推动旅游业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

杨梓秦 高菲凡

湖北民族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该成果隶属于2024 年度杭恩对口合作社科课题。

摘要:红色博物馆以红色产业为依托,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奋进的光荣历史,是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它在教育普及、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恩施市戽口村“红色博物馆”的出现丰富博物馆的展出内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促进文化教育与传承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恩施市戽口村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以及民族特色,探讨如何在贯彻“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重要讲话精神,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中,推动戽口村地方经济、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恩施市;戽口村;红色博物馆;旅游业

一、引言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出先进的红色文化,蕴藏丰富的革命精神,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红色文化的价值日益凸显,乡村旅游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第一选择。恩施市戽口村红色资源极为丰富,红色博物馆的建成,通过馆藏的展示和宣传,传承红色文化,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同时,以此来达到带动戽口村的经济发展,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的目的,以红色博物馆文化视觉符号设计来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视觉形象和标志,红色博物馆视觉符号的统一性和辨识度也随之产生部分缺失,成为阻碍鄂西南地区整个旅游业形象和效益的重要因素。

二、戽口村红色博物馆旅游概述

(一)红色文化背景下的红色博物馆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与中国革命历史密不可分。戽口村的红色文化主要体现在其作为独特的革命历史地区以及文化传承上。据记载,贺龙部下的红军曾经在戽口村安营扎寨,并留下了大量的英雄故事和英雄事迹,这也成为红色博物馆能够建成的重要历史渊源。博物馆可以利用原有的历史建筑,与现代新技术下所建成的场馆相结合,通过收集红军使用过的武器装备、生活用品等,以及反应当时革命斗争的影像资料、雕塑等,再现从前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

戽口村红色文化背景下所孕育出的红色博物馆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通过深入挖掘和传承红色文化,戽口村在丰富自身文化内涵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戽口村将红色文化作为重要资源加以利用,通过挖掘和整理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路线,户口村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是带动了当地社会的经济发展。

(二)戽口村红色博物馆旅游文化品牌概述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文化品牌设计的话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中国,村寨旅游文化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戽口村是一个具有浓郁红色文化氛围的地区,也吸引了大量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游客,在村寨之中,游客们除了可以看到革命历史事迹,也领略不同的民族文化,品尝地道的美食,欣赏原生态的自然风光,感受淳朴的民俗风情,深入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

戽口村红色博物馆旅游文化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村寨里所展示的独特文化、风土人情、建筑艺术也使得许多艺术家、设计师、摄影师等来寻找素材和灵感,可谓是门庭若市。同时,村寨的旅游景区也成为当地居民增加收入、改变生活的重要途径。目前恩施市各民族村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旅游文化品牌特色,比如,恩施市的龙舟山、黄龙溪,巴东县的古楼寨、秀峰寨,利川市的华严寺、涌泉河等等,都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传承、建筑特色等,各自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旅游文化,不仅丰富了本地的旅游资源,还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然而,戽口村的旅游文化仍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首先,村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正在遭受威胁;其次,村寨的整体建筑和景观缺乏统一性,整体形象不够完善;此外,村寨缺乏合适的标识,难以使游客加深印象。因此,对于戽口村红色博物馆旅游文化品牌的符号化研究刻不容缓。

三、红色博物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游客关注度与参与度的提高

早期,红色博物馆受众主要是中老年人,他们对革命历史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关注度,但是,现在随着红色文化教育的不断普及和宣传力度的逐渐加大,年轻人也开始对红色博物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为红色旅游产业的忠实参与者。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开始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开始到红色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进一步扩大了红色博物馆的受众范围。

在节假日,红色博物馆迎来了客流的高峰阶段。有一些具有相当影响力和特色的红色博物馆,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延安革命博物馆等,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有些红色博物馆游客数量在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这恰恰体现了大众对红色博物馆的认可和追求,也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二)红色博物馆提高自身建设

在游客量增加的基础上,红色博物馆也开始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为了更好的满足游客需求,加大了对场地设施的投入。一方面,场馆内外进行升级改造,使其具有浓厚的历史氛围感;另一方面,场馆内的照明设备、展示设备都得到了不断完善(如图1),为游客提供了更舒适的游览环境。同时,博物馆也积极开展展品的收集和保护工作,不断的丰富馆藏资源,也有许多的革命文物、历史照片等成为藏品(如图2),这将成为博物馆坚实的物质基础。最后,博物馆也会加强对展品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以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长久保存和传承。

(三)与旅游业的结合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红色博物馆的出现与周边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点紧密结合,共同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旅游路线。除此之外,旅游产品也更加多样化,在参观博物馆之余,游客还可以参加到各种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旅游产品中,如红色文艺演出、文化体验项目、特色餐饮等,体验革命先辈生活,感受红色文化魅力。

各级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共同支持红色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加大对红色博物馆的财政收入,用于场馆建设、宣传推广等。在宣传推广方面,政府通过多种渠道对红色博物馆进行宣传推广,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如:利用社交媒体、报纸、电视对博物馆展览活动的宣传报道;组织开展红色旅游文化交流活动等,向国内外游客宣传推广红色旅游资源。

四、戽口村红色博物馆视觉设计准则及其推动作用

(一)红色文化视觉符号的概念和设计原则

红色文化视觉符号出现在红色文化背景之下,通过视觉艺术手段(如色彩、线条、形状)来创造出一系列具有象征性意义和识别性的图形等,以此来达到传达红色文化精神和表达红色文化观念。

在红色文化视觉符号的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红色文化的视觉符号应该首先做到尊重历史,综合运用经典红色文化元素(如图3),以此来唤醒公众对红色历史的记忆和认同。在保证传承性的基础上,更应该勇于创新,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符合时代审美需求的红色文化视觉符号,在重形式变化的基础上,更重内涵的丰富和延申。2.红色文化应该具备鲜明的识别性,尤其要在众多信息中脱颖而出,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红色文化符号的简洁性和识别性。同时,为了更好的使红色文化得到传播,就要跨越地域、文化、年龄的界限,做到视觉符号的普适性和共鸣性。3.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红色文化视觉符号要紧跟时代步伐,反映当代社会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通过现代创作手法融入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拓宽创作内容的双向促进作用,使红色文化符号更适应现代人的认知。

(二)红色文化博物馆对旅游的推动作用

红色博物馆不仅是展示红色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场所,更是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阵地。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体验活动,让参观者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革命的艰辛和伟大,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还将针对不同的群体设置分众化、特色化的教育服务,如:针对青少年,博物馆将采取互动式、启发式教学,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赖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针对考察学者,博物馆将提供专业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技术支持,以此赖促进红色文化的深入研究和传承。

同时,以科技赋能提升展陈效果,使用3D影像、AR技术等,将革命历史场景呈现在观者眼前,沉浸式的观展方式将大大提升观众的体验感与参与度,丰富了对于红色文化的展览形式和展览内容。除此之外,红色博物馆在氛围的营造上也展现出独到之处。大多采取红色、黄色等相对理性肃穆的颜色作为整个博物馆的主色调,营造出庄重、庄严的氛围。博物馆还会在门前放置雕塑、播放革命歌曲等方式,营造出情景交融的氛围,让参观者能够深刻的感受历史的厚重感和红色精神的力量。

五、红色博物馆的建立对塑造旅游城市的意义

戽口村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寨,风景优美,人居环境良好,是既有民族特色又与众不同的旅游选择。尤其是近年来旅游业快速发展,民族村寨的旅游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戽口村红色文化视觉符号、视觉形象的建立充分利用了民族特色村寨文化的资源优势,不断深入挖掘该类文化,进而以系统化的形式提炼核心概念和视觉符号,构建出传统特色村寨文化、旅游与应用设计为一体的民族村落红色文化生态旅游产业。戽口村红色文化旅游视觉形象、视觉理念都独具鄂西南地区民族村寨风格,独树一帜的风格也更有利于提高地区宣传知名度,吸引更多发游客前来游玩,在增长阅历的同时,深刻感受西南民族村寨红色文化。

六、结论

红色博物馆作为承载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的重要场所,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程、传承红色基因的机会,丰富了旅游的教育内涵。独具一格的红色文化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能够吸引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游客,拓展了旅游市场的受众;同时,红色博物馆的出现与戽口村特定的地域紧密结合,展示出当地的历史风貌和人文特色,成为地方旅游的重要标志和城市名片。

当然,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如:展览形式过于单一;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宣传力度不足;周边交通、餐饮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影响游客旅游体验等等,设计师也都考虑在内。通过运用科技手段,创新展现方式;使用社交媒体、旅游展会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提高戽口村红色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大对周边配套设施的投入,尽可能的改善交通、住宿条件,为游客提供便利;开发具有纪念意义的文创旅游产品、便捷特色旅游路线等;同时注重与旅行社、学校、企业的交流合作,拓展客源市场。

综上所述,红色博物馆在推动旅游业发展方面有着巨大潜力。通过不断的完善,争取以点带面,以戽口村“点”状红色博物馆带动整个鄂西南地区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并更好的发挥其历史教育和文化旅游双促进功能,为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胡琦毓.博物馆红色旅游教育中游客感知价值对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D].广州大学,2023.

[2]唐艺,陈子颖.元宇宙愿景下博物馆红色文创产品的传播展望[J].东南文化,2022,(06):174-178.

[3]胡小青,蔡雨欣,许洁.基于VR技术背景下井冈山红色文化虚拟博物馆设计[J].建筑结构,2021,51(19):142.

[4]张朔.红色经典博物馆特色展陈设计研究[D].鲁迅美术学院,2019.

[5]陈琳.红色文化的文创产品研究——以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设计为例[J].中国地名,2020,(01):51-52.

[6]李华伟.论革命历史类博物馆在文旅融合中发展红色旅游的策略——以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04):221-222.

[7]吴凡.推广宣传、创新观念、整合资源——浅谈实现红色旅游在博物馆、纪念馆的可持续发展[J].上海文博论丛,2009,(04):48-51.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杨梓秦(1981.8—),女,土家族,湖北省恩施市人,湖北民族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学历:硕士,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高菲凡(2000.03—),女,汉族,山西省晋城市人,湖北民族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学历:硕士,职称:,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设计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