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实践与反思
郭文英
152324198410036822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十中学 163700
摘要:本文聚焦初中生物教学,深入探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的实践应用与反思。阐述了探究式学习的内涵与意义,详细介绍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实践策略,包括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组织小组合作促进共同探究、引导自主实验提升实践能力、利用问题驱动深化思维探究以及拓展课外探究培养综合素养等方面。同时,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提升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式学习;学生主体;实践;反思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实施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实践与反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探究式学习的内涵与意义
(一)内涵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意义
探究式学习能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生物学科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需要不断地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结论,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如展示生物现象、讲述生物故事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生物生存受到威胁的视频,然后提问学生:“如何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呢?”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组织小组合作,促进共同探究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探究活动,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例如,在“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小组成员分别负责选择实验地点、测量空气湿度、记录数据等工作。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引导自主实验,提升实践能力
教师提供实验主题和必要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比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实验中,教师只给出种子萌发需要的一些可能条件,如水分、空气、温度等,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这些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的实验安全和顺利进行。
(四)利用问题驱动,深化思维探究
教师通过设置一系列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呼吸作用”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细胞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是什么?”“细胞呼吸作用有哪些类型?”“细胞呼吸作用对生物体有什么意义?”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拓展课外探究,培养综合素养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如调查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研究某种生物的生活习性等。课外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实践反思
(一)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在小组探究活动中,部分学生参与度较高,而有些学生则参与较少,存在“搭便车”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小组分工不合理或者部分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导致的。
(二)探究时间难以把控
探究式学习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重、课时有限,往往导致探究时间不足,学生无法充分完成探究任务,影响了探究效果。
(三)教师指导能力有待提高
探究式学习对教师的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不能及时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反馈,或者过度干预学生的探究活动,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四)评价方式不完善
目前,对于探究式学习的评价主要以结果评价为主,忽视了对学生探究过程的评价。这不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
五、改进措施
(一)优化小组分工
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特点进行细致的分组工作,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具体职责和任务分配。这样做是为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参与到小组的探究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合理安排探究时间
教师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必须考虑到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精心规划和安排探究活动的时间。可以将整个探究活动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部分活动在课堂上进行,而其余部分则可以安排在课余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去深入探究和思考。这样的安排能够确保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充足的时间去深入研究,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提升教师指导能力
教师作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引导者,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指导能力。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恰当地把握指导的时机和程度,既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空间,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思考和实践,又要在学生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时,及时地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确保学生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
(四)完善评价体系
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成果,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这种评价体系不仅应该关注学生探究活动的最终结果,还应该重视对学生探究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的参与程度、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的展现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评价方式可以多样化,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小组成员间的互评等多种评价形式,以达到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的表现和成果。
六、结论
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小组合作、引导自主实验、利用问题驱动和拓展课外探究等实践策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改进。只有不断优化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过程,完善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探究式学习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实践探究式学习,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的发展需求,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蓝永超.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亚太教育,2024,(17):93-96.DOI:10.16550/j.cnki.issn.2095-9214.2024.17.029.
[2]王虎飞.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4,36(16):237-239.
[3]陈宗衍.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生物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J].亚太教育,2024,(10):100-102.DOI:10.16550/j.cnki.issn.2095-9214.2024.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