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关于水域救援行动安全技术的探讨

作者

杨占新

安徽省阜阳市消防救援支队 安徽阜阳 236000

近年来,水域救援、城市内涝等事故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专职消防队按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担负着营救落水人员,解救被困群众,抢救国家和人民财产等救援任务。水域形式多样、地形复杂,导致救援难度大、危险程度高,所以研究探索适合水域救援的可行性方法,进一步避免水域救援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我们当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1.影响水域救援安全的因素

实施水域救援行动的前提是必须要对河流、流水等理论知识有清楚的认识和掌握,下面介绍影响水域救援安全的几大因素。

1.1能见度较低影响救援效果。

由于生活农作垃圾及城市工业的废水废料排放,易导致水域能见度降低。

1.2环境温度较低带走人体热量。

自然水域的温度通常低于自来水的温度,低温容易使人疲劳,水流会迅速降低人的体温。

1.3流速及变化规律难以掌握。

所谓流速就是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通俗的讲就是水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流速变化有这样一个规律:河流内湾的流速较慢,水位较浅,石块、杂物较多;河流外湾的流速较急,水位较深;河流中心区域流速最高,近岸位置流速最低。

1.4水流对人体的冲击。

水流力量的概念:简称水力。

计算公式为:

从公式可以看出,水力与作用面积成正比,与流速的平方正成正比。不同的流速,人的脚和身体以及翻覆的舟艇所承受的水力也不同。

2.水域救援行动

2.1灾情侦察。

通过实地查看和询问知情人,掌握洪涝的发生时间、危害区域、危险地段、受灾企业单位、受困人员,有无危险化学品及重要物资受威胁等情况。

2.2选择合适的舟艇类型。

一般在激流水域(水域较浅)的环境中在橡皮艇上安装30匹马力的马达,优点是小巧,轻便。在复杂水域环境(水域内多障碍物,水深较浅)建议在马达螺旋桨处按章防护罩,可以有效保护螺旋桨。冲锋舟由于船体较硬、吃水较深、承载量较大适合在开阔水域、城市内涝等环境中承担人员物资转移,配备40匹马力以上马达。

2.3舟艇、人员的编组与分工。

指挥员:负责指挥救援行动和对外联络工作。

驾驶员:由取得舟艇驾驶证的队员担任,负责舟艇驾驶操作。

观察员:负责观察舟艇驾驶时前方水域情况,指挥舟艇前进方向。

1号操作手:由水性好的队员担任,执行入水救援任务。

2号操作手:在需要利用绳索救援时,负责架设绳索及操作相关救援器材。

替补驾驶员:从事长时间救援时,作为主驾驶员替换人员。

2.4行进路线的选择与水面观察。

选定航行路线,在两岸选择明显的固定目标或航灯,作为分辨方向的横渡标记,也可在靠岸点设置专用指示灯,航行时,应经常观察周围的地形、地物,辨别和掌握方向,副操作手应当用钩镐探测水深情况。实操训练中,要强调“会听,会看,会预判”,养成良好的“三会”习惯。

(1)会听:是指能记住船舶发动机怠速、正常高中低转速运行声响,可通过声响异常及时发现发动机问题。

(2)会看:靠岸停车时,应将发动机提起锁止,看排水口、传动轴、螺旋桨等水下部位有无缠绕物、变形损坏情况。要求驾驶人员能通过感官印象辨识船舶正常运行状态下的排水量、尾气量。点火启动后,怠速3 min左右,看发动机排水口排水量、尾气是否正常。

(3)会预判:根据自由冲程在静水、顺流、逆流中的不同速度及距离,而采取前车或倒车操作;根据航道宽窄、船舶大小等不同情况,预判并实施相应的避让措施。

2.5行动路线上的障碍规避。

在各种水下或露在水面的树木、电杆、房屋,纵横交错的架空电线,还有被淹地面高低不平的地势,都有可能照成舟机的搁浅或挂机。

避让原则:

(1)当对来船动态不明产生怀疑,或者声号不统一时,应当立即减速、停车,必要时倒车,防止碰撞。

(2)采取任何防止碰撞的行动,应当明确、有效、及早进行。

3.水域救援方法

3.1抛绳、物救援:选择足够长度的绳索或助浮物等,大声说话及发出手号,站在安全位置,留意风向及水流情况,把绳、物抛向遇溺者伸展双手时可触及的范围,指示或协助遇溺者登岸。

3.2涉水救援:安慰伤者保持镇定,利用所携带的辅助物测试水深,由浅水处安全下水,小心移步前进。

3.3游泳拖救:施救员选择安全处下水,以侧泳或背泳前进;返回岸边后,协助遇溺者登岸。这是一种与待救者直接接触的救援方法,适用于昏迷或清醒而合作的待救者。(非受过专业训练者,不可使用此方法)

3.4 缓流中的艇上救援:水中救援伤者上艇,其中一位救援人员用身体及桨压水,平行橡皮艇。另外一位救援人员则手执伤者的衣服或上身部分,将他从水中拉到艇上。

3.5洪水艇上救援:救援人员可以在两岸合适的位置设定高置绳。把绳的一端绑好作固定点,而另一端则可用机械增益方法将绳拉直。 在高置绳上穿上滑轮,使其可在绳上左右移动。另外,两边均须有引端绳,以控制橡皮艇左右移动。穿上另一个滑轮,再穿上一条救助绳,使橡皮艇能够前后移动。用安全钩连接橡皮艇。

(1)如两岸距离较短,可用抛绳法,先以细绳连接大绳,再把救助绳(双绳)牵引过河,并将绳连接在对岸的固定点,以稳固绳索。

(2)多名救援人员组成拉绳队,在岸边做好机械增益装置。拉绳队拉动机械增益装置的绳索,将高置绳拉至适当位置,并在该绳穿上一个双滑轮后,在两边连接引端绳,以便在两岸控制双滑轮左右移动。

(3)到达伤者的垂直位置时,在机械增益装置一边的救援人员可以慢慢放松高置绳,让高置绳缓缓下降,使救援人员下降至目的地,接触伤者。

(4)当救援人员成功稳定待救者后,拉绳队便会拉动机械增益装置的绳,并使用机械增益装置将高置绳拉高,直至救援人员与待救者离开被困地点。随后再拉引端绳的一端,将他们拉回岸上。

(5)在整个救援过程中,必须指定一名救援人员负责操作保险绳上的紧急制动装置,以便在机械增益装置组合或岸边的固定点损坏或失效时,保险绳便立即发挥作用,将高置绳固定。

4.安全行动要则

(1)救援人员必须要穿着救生衣(包括入水救援和岸上保护人员)。

(2)选择和使用正确的救生工具,并携带适量的器材装备。

(3)救援时优先考虑使用简单及有效救援方法,入水救援是水域救援最后的手段和方法。

(4)尽可能不使用安全绳,如果必须使用时,救援人员遇到紧急情况下应能在第一时间进行解脱。

(5)入水救援时,必须在上游设置观察员,最近的岸边设置安全救助员。洪水救援时,必须要在上游至少 1 公里以外设置观察员。

(6)一般在河流或石涧上游开始展开搜索及救援工作,也可在河流两岸同时进行。

(7)必须同时建立第二、第三备用紧急方案,展开救援前,必须设定好撤离信号和撤退路线。

(8)当水深超过膝盖且流速很快时应避免单独涉水。

(9)在使用橡皮艇进行救援行动时,救援人员要手穿艇旁的绳索,尽量要保持救生船(艇)平衡,以免翻覆。

(10)救援人员在涉水前进时,一定要使用木棍(棒)或其它辅助物试探水深及水底情况。

5.结论

水域救援在消防救援中是一项相当危险的任务,整体救援行动中应以自身安全为首要考量,执行救援时应依据所学的各项技术与能力,安全高效完成成任务。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消防救援的水域事故绝大多数都是急流,这就要求我们科学合理编配战斗小组,正确使用救援装备,经过系统专业的训练,才能形成密切的团队配合,最终安全地完成每一次水域救援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