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吴培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
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颁布实施,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核心素养已成为英语教育的时代使命。自然拼读法作为一种基于字母与音素对应关系的语音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帮助学习者建立“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拼读能力,从而实现从语音感知到语言运用的自然过渡。自然拼读教学法并非简单的字母发音训练,而是融合了认知心理学、语言习得理论和儿童发展规律的综合性教学体系。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科学运用自然拼读法能够有效破解学生“哑巴英语”和死记硬背单词的传统困境,更能激发其语言学习的内在动机,培养良好的语音意识和拼读习惯。
一、整合趣味资源,激发拼读学习兴趣
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是驱动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在动力源泉。当学习材料与儿童的情趣世界产生共鸣时,其注意力集中度和记忆效果将显著提升。学习者在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的状态下,能够更有效地建构知识体系,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然而,传统的自然拼读教学往往局限于枯燥的字母发音练习,教学资源单一乏味,缺乏与儿童生活经验的有机联系。学生面对抽象的语音符号时常常感到困惑和厌倦,对拼读规律的感知停留在机械记忆层面,难以形成持久的学习热情。单调的教学方式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本应生动有趣的语言学习变成了枯燥的技能训练,从而错失了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
面对这一现实困境,教师应当巧妙整合多元化趣味资源,构建富有吸引力的拼读学习场域。以“What’s your name?”这一日常交际用语为例,教师可以创设“拼读小侦探”的情境,将字母组合与人物角色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观察“name”中的“a-e”分离式元音组合,发现其发音规律,同时引入更多包含相同音素的词汇如“game、same、came”等,形成拼读词汇群。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动画短片展示字母在单词中的“变身”过程,让抽象的语音规律具象化。通过设计“拼读寻宝”活动,学生在充满童趣的环境中自然习得语音知识,将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资源整合策略的核心在于打破学科壁垒,让自然拼读与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形式深度融合,创造出既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又富有教育价值的学习体验,从而在润物无声中点燃学生对英语语音世界的探索热情。
二、强化听说训练,夯实拼读认知基础
语音习得遵循“先听后说,先说后读”的自然规律,听说能力的扎实程度直接影响拼读技能的发展质量。儿童大脑中的语音加工区域需要通过大量的听觉输入来建立稳固的音素识别模式,这一过程被称为“语音范畴化”。只有在接受大量可理解性输入的基础上,学习者才能自然习得语言规律。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 " 重形轻音 " 的倾向,教师往往急于让学生看到文字符号,而忽视了语音感知的重要性。学生在缺乏充分语音输入和口语练习的情况下就被要求进行拼读练习,导致发音不准确、拼读规律掌握不牢固等问题,影响了学生语音意识的形成,更阻碍了其后续阅读能力的发展,形成了“哑巴英语”和“假性阅读”的双重困境。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必须将听说训练作为拼读教学的基石。在教授“Happybirthday!”时,教师应当设计循序渐进的听音训练序列。教师可以先播放标准发音,让学生反复聆听并模仿“happy”中短音 /æ/ 和“birthday”中 /θ/ 音的发音特点,通过“听音找茬”游戏培养学生敏锐的语音辨别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韵律性朗读练习,感受句子的节奏和重音规律。教师应当创设丰富的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交流中反复使用目标语音,通过“生日派对”角色扮演等活动,将机械的语音练习转化为有意义的交际行为。听说训练模式能够确保学生在进入拼读阶段前已经建立了清晰的语音表征,为后续的字音对应学习奠定坚实的认知基础,避免了“只会拼不会读”的表面化学习。
三、创设游戏情境,培养拼读自主意识
游戏化学习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探索的天性,能够将外在的学习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儿童通过游戏活动能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适当的挑战性游戏环境中,儿童能够在同伴或教师的协助下完成超越其独立能力的学习任务,从而促进认知水平的提升。然而,许多教师在设计拼读游戏时往往停留在表面的娱乐层面,游戏活动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能力培养设计,过分注重形式的热闹而忽视了内容的深度。学生虽然参与度很高,课堂气氛活跃,但实际的拼读技能提升有限,游戏结束后很快就会遗忘所学内容。更有甚者,一些游戏设计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要么无法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要么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反而产生了挫败感和逃避心理。
要真正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具有递进性和挑战性的拼读游戏情境。以“Will you take your kite?”为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创设“魔法拼读师”的角色扮演游戏。学生需要通过正确拼读“kite”等包含长音 /aI/ 的单词来获得“魔法能量”,进而解锁更多的拼读任务。教师应当设置不同难度等级的拼读挑战,从单音节词到多音节词,从规则拼读到特殊拼读,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逐步建立拼读策略。教师可以组织“拼读竞技场”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同时通过同伴互助强化拼读技能。游戏情境的营造要注重趣味性,更要体现教育性和发展性,让学生在充满挑战的游戏环境中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拼读意识,为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四、注重实践应用,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在于交际应用,拼读技能只有在真实的语言使用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巩固。高层次的学习应当体现在分析、综合和应用等认知水平上,而非仅仅停留在知识记忆和理解层面。知识是在社会互动和实践活动中建构而成的,学习者需要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才能实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目前的拼读教学往往止步于技能训练层面,教师过分关注学生能否正确拼读单个词汇,而忽视了拼读技能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综合表现。学生虽然在课堂练习中能够熟练拼读各种词汇,但一旦脱离了特定的练习情境,面对真实的阅读材料或写作任务时,却难以灵活运用已掌握的拼读规律。脱离语言运用实际的技能训练导致了“会拼不会用”的尴尬现象,严重影响了拼读教学的实效性。
为了突破这一瓶颈,教师必须将拼读教学与语言实际运用紧密结合。在处理“Were you at home yesterday?”这一过去时疑问句时,教师可以组织“时光回溯”主题活动,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拼读技能阅读和书写相关词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创建个人“昨日日记”,鼓励他们运用含有目标音素的词汇描述自己的经历,如“yesterday、where、were”等。教师可以组织“记者采访”角色扮演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疑问句结构进行真实交流,在交际过程中自然地运用拼读技能。教师还可以设计“故事续写”任务,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拼读词汇创编小故事,将孤立的词汇融入连贯的语篇中,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拼读技能与语言运用之间的桥梁,让拼读不再是孤立的技能训练,而成为服务于交际目标的有效工具,真正实现从“学会拼读”到“用拼读学”的跨越。
结语
自然拼读法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方法,其价值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拼读技能,更在于培养其语音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为英语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应当持续更新教学理念,将自然拼读法与现代教育技术深度融合,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同时,要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然拼读的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只有在理论指导下不断创新实践,才能真正发挥自然拼读法的教育价值,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