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优化与实践分析

作者

冉翠翠 荀珂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1450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全面到来,对各行各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高校的重要课程之一,在“互联网+”背景下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优化与实践,通过分析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互联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优化;教学实践

一、“互联网+”背景概述

“互联网+”是指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在教育领域,“互联网+”的兴起为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无限可能,推动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促进了教育公平和质量的提升。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现状分析

1.学生兴趣不足

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普遍面临学生兴趣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课程内容往往过于理论化,缺乏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导致学生难以感受到学习的实用性;另一方面,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与需求脱节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然而,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实际需求,缺乏对新技术的及时引入和讲解,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

3.教学内容与需求脱节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一些学校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而另一些学校则过于强调实践操作,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计算机应用的本质和原理。

4.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评价体系往往过于单一,主要依赖于期末考试和平时作业的成绩。这种评价体系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也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优化策略

1.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引入更多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和应用场景,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其次,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提高学习的互动性和灵活性。最后,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2.丰富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

针对教学内容与需求脱节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丰富和更新:一是定期更新教材,引入最新的技术成果和应用案例;二是利用互联网资源,构建在线课程库和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三是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进校讲座或授课,让学生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

3.均衡理论与实践教学

为了均衡理论与实践教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优化课程设置,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二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三是开展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合作,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和实施;四是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和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为了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可以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除了传统的期末考试和平时作业成绩外,还可以引入项目实践、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同时,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测试和实时反馈,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此外,还可以建立学生自评和互评机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

四、“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探索

1.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教学

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教学。通过构建在线课程平台或利用现有的在线教育平台(如慕课、微课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学习方式。在线教学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测试和实时反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2.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将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线上学习,学生可以获取基础知识和理论;通过线下实践,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的优势,同时又能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在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时,需要合理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任务,确保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的有机结合。

3.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能力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安排。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拓展性内容和实践项目。通过分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4.开展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合作

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合作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和实施,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同时,还可以借助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资源和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在实施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合作时,需要注重合作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合作成果能够真正惠及学生和教学。

五、案例分析

以某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该校在“互联网+”背景下对课程进行了优化和实践探索。具体做法包括:一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教学和资源共享;二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分层教学;三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四是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和实习实训项目。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该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六、结论与展望

“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优化与实践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我们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和实践探索路径。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仍然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同时,还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围绕“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优化与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通过现状分析、优化策略和实践探索等方面的阐述,旨在为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推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为培养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俞侃.高职"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学期分析与研究——基于云班课移动教学大数据[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16(5):4.DOI: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7.05.014.

[2] 胡平霞."互联网+"背景下基于分层任务驱动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信息化教学设计——以PowerPoint 2010动画设置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6(24):3.DOI:CNKI:SUN:JYXX.0.2016-24-016.

[3] 陈顺立.互联网+教育模式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立体化建设研究与实践[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 15(3):4.DOI:CNKI:SUN:NBGB.0.2017-03-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