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应用探讨

作者

连博文

黑龙江华电齐齐哈尔热电有限公司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电气工程作为现代工业与生活的基石,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其中,自动化技术的深度融入,无疑为电气工程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极大地提升了其运行效率、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本文主要就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为电气工程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启示。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数据采集

引言

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电气工程与信息技术、控制技术交叉融合的产物,不仅实现了对电力设备和系统的远程监控、自动调节和智能控制,还极大地推动了电气工程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从变电站的自动化监控到电网调度的智能化决策,从发电厂的自动化控制到配电网络的故障快速响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深刻地改变了电气工程的面貌。因此,加强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概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是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支柱,这一领域融合了电力系统的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极大地推动了电力行业的进步。电气工程关注于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和利用,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这些过程更加高效、安全且环境友好。通过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传感器技术和信息通信手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不仅提升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还增强了其对复杂多变环境的适应能力。在这一领域中,自动化技术使得电力系统的操作从传统的、基于经验的控制转变为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过程。例如,在发电环节,自动化技术可以优化发电机组的运行参数,提高能效和可靠性;在输电和配电环节,智能监控和控制系统能够实时响应电网负载的变化,预防和减轻电力故障的影响。此外,用户端的自动化系统也使得电能的消费更加合理,通过需求侧管理等手段,实现了电力资源的高效利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正处于一个快速变革的时期。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为电力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使其向着更加智能、绿色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关键技术

2.1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

自动化系统以数据为基石,数据采集和处理是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的先决条件。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及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数据的实时采集。借助数据处理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为后续控制决策奠定基础。

2.2智能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占据核心地位,通过模拟人类智能行为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其主要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遗传算法等,这些技术能够增强控制系统的自适应性与鲁棒性,使系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依然能够稳定运行。

2.3人工智能技术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工智能技术运用智能算法对电气设备进行操控,并借助机器学习、机器视觉等技术手段,及时探测电气设备的故障,保障设备稳定安全运行。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升设备效能,削减人力成本,规避人工失误,降低运营成本,进而提高生产效益。以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为例,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及时发现故障问题,实现对电气设备运行状况的监测与优化,进一步提升设备使用效率。

2.4PLC技术

(1)PLC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设备控制环节,能对电气设备的控制、保护、测量、监视、维护,进一步提高设备可靠性,节约设备维修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例如,PLC技术常会应用于发电控制系统中,控制发电机组的启停、转换等,能实时监控电流、电压状态,保障发电机组安全、可靠地运行。(2)PLC技术应用于电气设备遥控遥测环节,能对电力系统进行远程监测、控制,缓解因环境恶劣、距离较远所引发的问题。同时,PLC技术也能实时采集电力系统运行数据,实时监控发电机组的各项信息,掌握电力系统运行状态。(3)PLC技术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通信能力,能实现数据远程传输与分析,以此找出影响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的因素,从而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PLC技术能实时监测电力系统中的电流、功率、电压等参数,能及时发现其中的异常并发送报警信号,以便专业人员及时采取措施。(4)PLC技术能应用于电力负荷管理、节能优化方面,通过PLC技术的应用,能根据预测结果自动调节供电情况,同时也能根据电力需求,灵活调整电力分配方式,保障电力利用和分配,促进区域电力供应稳定进行。

3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应用

3.1电网监控与故障诊断

电网监控和故障诊断是保障电力系统平稳运行的关键环节。利用自动化技术对电网进行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可实现对运行状态的持续监测,及时发现并诊断可能出现的故障与异常情况。例如,采用基于自适应高斯基表示的神经网络技术,能够在电力系统中精准检测故障和振动,实现故障早期预警与快速响应。此外,通过优化线路故障定位等矩阵算法,可快速精确定位故障点,缩短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智能变电站监控工程中,华为站控层提供了硬件平台解决方案,主要由监控主机、操作员站、工程师工作站和远动网关机等关键设备组成。这些设备的设计符合变电站环境监测要求,具有高可靠性和易维护性。系统软件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具备丰富功能,涵盖数据采集与处理、运行与控制、事件告警及报表等。智能变电站的辅助监控系统整合了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安全警卫、火灾消防等多个功能,实现了对变电站的全面监控和管理。该系统采用分层、分区分布式结构,确保系统稳定可靠,同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与可扩展性。

3.2 电网调度

电力系统优化调度对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自动化技术深入分析电网实时及历史数据并结合优化算法,能够精准调度电力系统运行,实现经济、高效、环保等运行目标。例如,对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利用其快速响应特性为交流系统提供紧急功率支援,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此外,通过Phillips-Heffron 模型及其实际应用,装备了统一潮流控制器的多机电力系统展示了如何利用控制策略优化动态响应,增强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这些技术应用在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降低运行管理难度的同时,为电力系统智能化、绿色化及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3强化系统集成和互操作性

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的融合中,系统集成和互操作性的加强是一项重要策略。系统集成是指将各种子系统、设备和软件应用有效地结合成一个协调工作的整体。这不仅涉及技术层面的集成,例如将 PLC、HMI、DCS 等不同的自动化设备和系统连接起来,还包括数据层面和应用层面的集成。良好的系统集成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利用,减少停机时间。互操作性则是指不同系统和设备之间能够无缝交换信息并协同工作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点,需要有统一的通信标准和接口协议,以确保设备间的顺畅通信。增强的互操作性使得新增设备的接入更加容易,同时降低了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从而降低长期运营成本。

结束语

总的来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进步与科技的快速发展,电气工程行业已成为社会工业发展中的重要领域。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不仅确保了系统的稳定与高效运行,还极大提升了其可靠性,自动化技术为电力系统带来了实时监控与快速响应的能力。当系统发生故障时,自动化技术能够迅速识别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显著降低故障对系统整体运行的冲击。此外,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推动系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未来,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推动下,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将更加智能、精准,以应对电力系统运行面临的新挑战,满足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需求,并为电气工程行业的进步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奇,于亦彬,于启彬.电气自动化设计中的技术融合应用[J].集成电路应用,2023,40(07):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