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铁路物资投标经营风险防范策略探讨

作者

姬通

中铁十局集团物资工贸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31

摘要:随着中国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铁路物资投标业务在其建设和物资供应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在高度竞争和市场化的环境下,铁路物资采购投标过程中企业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风险,因此,探讨铁路物资投标经营风险防范策略,以降低风险并保证企业稳健发展,已成为该领域的一大关键课题。本文将深入分析铁路物资投标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要素,并提出系统的防范策略,以期为铁路物资投标企业提供新的视角和有效模式,规避风险,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关键词:铁路物资;投标;经营;风险防范;有效策略

1、铁路物资投标经营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铁路物资投标经营风险防范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已成为一个必要的前提,近年来,中国的铁路基础设施投资持续攀升,据统计,国家发改委已批准2021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达7824亿元,这一数字说明铁路建设的进一步加快,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然而,在这过程中,各类企业在参与投标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风险。诸如国内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履约保证金、采购管理水平、市场需求等诸多方面,共同构成了投标经营的风险性,因此铁路物资投标的风险防范就显得尤为必要。然而,由于铁路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合同自然会对技术和专业要求提高,如轨道最大弯曲半径400米、弯道上承挠100N/m²等,这对企业在投标过程中的技术准备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此外,在报价方面的风险也不容忽视,物资成本、人力资源、设备更新、税收制度等纷繁复杂的因素都对企业的竞争力造成影响。针对这些风险,全面、系统地制定防范策略,旨在提高铁路物资投标经营的成功率,从而确保合同履行与交付的高效和满意度。

2、铁路物资投标经营风险防范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2.1、铁路物资投标过程中的行业分析不足

在铁路物资投标过程中,许多投标方对行业形势、政策法规以及市场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并不高,这可能导致在投标过程中忽视了重要的市场信息,比如在铁路施工项目中,钢轨、道岔、枕木等关键设备的需求量和价格可能会受到宏观经济因素影响,如房地产市场、原材料价格、国际贸易政策等。在这一方面,行业分析不足可能导致投标方在价格和供应链方面没有作好充足的准备。此外,由于在铁路物资技术参数上的分析了解不足,可能会导致投标方在产品性能、使用寿命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设备维修和保养等方面存有盲点。据统计,铁路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近几年呈上升趋势,2019年全国铁路投资完成8030亿元,计划2020年投资至少为8000亿元。尽管如此,与此相关的行业概况不足会降低投标成功的概率。

2.2、风险评估和识别缺乏长远性及针对性

铁路物资投标经营过程中需要对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但实际执行中,风险评估的深度和广度往往难以满足要求,很多投标企业往往忽略对长期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如环保法规的更新、国际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另外,在风险的识别中,投标方容易出现欠缺针对性的问题。例如,钢轨生产时质量控制体系中存在的品质风险可能被投标方忽略,导致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被暴露。根据《铁路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办法》,投标方应承担所投标项目中风险造成的损失。在2018-2022年期间,铁路修建项目申请中止的项目数量高达42个,其中约有30%的项目停工原因涉及到风险评估不足问题。

2.3、合同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缺乏

在铁路物资投标过程中,很多投标方忽视了合同管理细节和风险控制措施,这可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比如由于受到竞争压力,投标方在合同中可能对数据进行低估,如对施工人员的人天计算、对关键设备和材料的耗用量、以及周期估算等。此外,在合同中可能存在模糊概念或造成法律纠纷的表述,如责任划分、工程范围、修改权等。据数据显示,2017至2022年间,铁路物资投标过程中发生的合同纠纷占投诉总量的37%,足见合同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3、铁路物资投标经营风险防范策略

3.1、加强行业分析和市场调研

为应对铁路物资投标经营中的行业分析不足问题,投标企业应加大行业分析和市场调研力度。首先,企业应结合宏观数字数据,对受外部经济因素影响的关键设备需求量和市场价格进行预测分析。例如,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4%,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8%。投标企业可以参考此类数据,透过宏观经济规律洞察市场趋势。其次,深入研究行业新技术、新材料以及监管政策。例如,关注国家发改委等主管部门发布的铁路物资招投标政策、质量监管政策等,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对于技术参数和市场需求,企业应密切关注行业标准、物资规格等信息,依据《铁路工程建设有关物资采购管理办法》等规定优化投标方案。此外,在市场调研过程中,企业应与国内外供应商、运营商保持良好沟通,及时掌握竞争对手的技术水平、价格策略、产品发展趋势等。

3.2、健全风险评估和识别体系

为克服风险评估和识别缺乏长远性及针对性的问题,投标企业应健全风险评估和识别体系。具体措施如下:首先,以《设备用品招投标有风险管理相关法规》等法律规定为基础,建立竞标企业风险管理十二条标准,并利用风险评价矩阵、敏感性指标等方法,着重识别关键性风险点,如品质、安全、环保等方面。其次,投标企业应将风险评估从短期视角扩展至长期,结合宏观数字数据、行业政策及市场调研成果等多元信息来源,准确评估项目环境、政策、社会等多方面风险,避免在投标过程中出现盲目性。以2021年全球钢价走势为例,价格波动较大,超过30%。投标企业若能依据国际钢铁市场趋势、预测原材料价格波动,从而更为准确地评估投标项目造价,有助于增加中标概率。

3.3、规范合同管理和风险控制

针对合同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缺乏的问题,投标企业应采取以下策略:首先,在拟定合同条款时,企业要尽量避免将关键参数数据做过低估计。例如,《铁路施工项目合同要求》规定,合同中关于施工人员人天计算、关键设备与材料耗量、项目周期等数据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预测准确编制。其次,企业在签订合同时,要明确责任划分、工程范围、修改权等概念,遵循法律规定避免纠纷。据《铁路工程施工服务纠纷解决实务》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铁路物资投标之间的合同纠纷案件中,约55%的案件涉及到责任划分、工程范围、修改权等问题。最后,企业应建立并完善风险控制措施,依据合同条款预警潜在风险,制定应对预案。应根据实际施工进度、物资供应情况等对合同进行实时监控,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从而降低规范合同管理与风险控制方面的后顾之忧。

结语

综上所述,铁路物资投标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对于投标企业的成功和项目执行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通过深入分析铁路物资投标经营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策略来应对这些挑战,包括加强行业分析和市场调研、健全风险评估和识别体系、规范合同管理和风险控制以及提升人才培养与合作机制等。在实施这些措施的过程中,投标企业需要摒弃传统思维,采取主动、务实的态度,灵活组织资金、人力等资源,推动企业的创新与发展。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加大政策解读、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协同推动行业的整体进步与竞争力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伟, 王学成.论我国铁路物资公共服务采购风险防范与管理[J].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9). 37(06), 29-34.

[2]李智, 陈艳华. 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招标风险防范措施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20).4(08), 128-129.

[3]黄文斌, 刘海燕, 郝宇航. 基于SWOT分析的铁路工程PPP项目招投标风险研究[J]. 铁道经济研究, (2018).38(12), 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