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融入策略研究

作者

朱静

重庆市合川区凉亭子小学,重庆401520

摘要:数学文化对于年龄较小的同学可以更好的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而当今应试教育的现状下,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采用的填鸭式教育,公式、逻辑硬塞给学生。学生无法理解只能被动学习死记硬背。很显然给学生带来了压力,学生无法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自然无法切实提高效率,甚至会激起一些学生厌学的情绪。因此针对这个状况,数学文化与小学课堂的融合势在必行,真正带领学生领悟数学的文化和本质。本文将对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合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融合;研究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学的逐渐重视,在小学教学阶段,不断融入日常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教学内容,逐步提升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重要价值,可以使学生在小学阶段领悟到数学的真谛,并从智力,知识和人文三个层面,感知数学的魅力,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分析目前小学教学阶段渗透数学文化的现状来看,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必须要逐渐的改变这种现象,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平,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到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数学文化与小学数学课堂融合的价值

首先上述内容提到,数学文化是包含在数学当中的。因此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将会带领学生认识数学这门学问的全貌,了解其背后的思考方式。而不仅仅是几个公式逻辑能代替的内容,是为了将数学和人文层面相互结合的具体行动和实践。这层意义正是将长久以来应试教育所练就的刷题,练题这种扭曲的固定思维拨乱反正。实践步骤基本就是围绕教师在教授,数学公式,逻辑,符号,算数的同时,引入数学历史,数学文化,数学艺术等等。当教师切实的把课堂和数学文化相互结合起来。才能让一些对数学毫无兴趣,甚至厌恶的学生有所转变,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求知欲。这种方式的引入所带来的反响是任何数学公式都达不到的效果。数学文化和课堂的结合所带来的效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的。但持续的数学文化与课堂的结合,是一定会对学生一生产生积极影响的。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有效措施

(一)渗透概念教学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引入的一项全新内容,可以避免枯燥的讲解数学知识,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加深学生的印象。然而,传统的教学阶段,教师只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在讲授的过程当中,无法照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死记硬背抽象的知识点根本无法深入的了解其中的本质含义。长此以往,学生不仅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同时还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这也体现了在教学中渗透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增强教学的整体效果。例如,学生在学习倍数与因数的相关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述基础的概念,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结合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在学习时可以结合一定的例题,加深印象,充分理解含义,为了避免将二者概念发生混淆的现象,需要教师设置出特定的例题,帮助学生加以巩固。教师给学生一张图片是15个正方形,引导学生将这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询问学生有几种拼法,很多学生会说有15种,最常见的就是1×15的拼法,教师则继续提问,每一排拼几个正方形,一共又会有几排呢?在这种引导下,学生会得出3×5的结论,同时,引出不同的乘法算式,这就是今天的所学习内容,在乘法算式中,3是15的因数,把它叫做约数,又称因数,5同样也是15的因数,反过来就会得出15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的结论。结合特定的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在逐步的问题导向的环节,教师通过演示与讲解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并灵活的运用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

(二)贯彻生活理念

众所周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体现无处不在,数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那时候的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计数单位、货币换算、住宅面积、物品交易等等等。数学由生活诞生,也是当然可以体现生活的。因此教师在讲述数学逻辑概念的时候,渗透一些生活中的数学很大程度上可以勾起学生们的兴趣,并且在引入生活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在于生活相互联系的过程中数学文化,数学的严谨性科学性已经融入学生们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世界。比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程,很显然运用了转换思想。但是要如何向学生阐释转换思想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且更加深刻,这就需要与生活相联系。古时候人们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大小呢?没错,只需要把不规则图形转变为规则图形。那么我们知道正方形,长方形的大小的计算,我们只需要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即可。生活当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镜子摔破了,而将单独碎片的面积加起来和整块镜子的面积是一样的;再比如益智类玩具七巧板,无论拼出什么形状,他们的面积都是一样的;由此,可以将其类比到平行四边行的问题上面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切开,拼成一个长方形,那么长方形就是侧边相乘,学生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拼成后的长方形的侧边,由此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这样与生活想联系的方式来讲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既增添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又培养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而深入探究的好奇心。生活和数学的关系密不可分。

(三)多元拓展数学内容

数学这一教学领域是十分丰富而广泛的,数学文化也同样作为数学领域的重要部分,必须在教学过程当中加以重视并渗透。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拓展教学内容积极的结合实际生活,将数学与周围的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需要引入一定的数学思想加以延伸,拓展所学的基础内容,使学生走出枯燥的课堂,感受数学的新鲜。

例如,在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天气预报上的温度播报,从零上10摄氏度到零下10摄氏度的数学表现形式:+20℃和-20℃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复述的含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教师也可以结合日常的电梯楼层上的按钮,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谁坐过电梯呢?有谁知道楼层按钮上的-1表示什么?”让学生组内相互交流,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明白-1层和+1层的区别,这样学生就能够结合生活中的感知,加深对负数的印象程度,让学生明白会将“-”表示“减少”“支出”“后退”等含有减少意义的词语联系起来,另外,教师也可以举一反三,结合学生的成绩进步和退步的情况,用正负数的形式引导学生表示出来,巩固所学知识内容,多元拓展数学内容。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合数学文化是社会人文素质提高的必然,也是国家对综合性人才需求的要求。总而言之,对于人们广泛认知中的,复杂严、谨枯燥乏味的数学并不是真正的数学,数学的概念原本就有数学文化,把数学文化这一概念拿出来便能发现数学其实充满了人情味,乐趣和智慧。因此在数学本身严谨的基础上,引入数学文化,让数学文化与课堂相结合、让数学文化与学生的心灵共鸣,让数学文与学生的智慧互补、是每一位教师对小学高品质数学教学课堂体现。长此以往,生活所在,无不数学,课堂中的孩子终将受益。

参考文献:

[1]周萍文.数学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融入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05):83-84.

[2]杨成勇.文以载道化以育人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探究[T].教育界2020(48):52-53.

[3]胡青青,莫晓原贾慧英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对策--以桂林市全州县S小学为例[17.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4(06):125-128.

作者简介:朱静(1994.11.23),女,汉族,重庆云阳,本科,重庆市合川区凉亭子

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