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化学课程思政教育在实践教学模式下的创新路径探索
张红琴
甘肃省民勤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733399
【本论文系“2023年度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实践教学模式下中职化学课程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gszyjy-117)"的研究成果】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职化学课程思政教育迎来新契机。传统教学偏重知识传授,思政融入不足,难以满足当下人才培养需求。在实践教学模式下,创新路径亟待探索。一方面,挖掘化学史、化工前沿案例,将思政元素自然渗透,从而培养爱国情怀;另一方面,组织实验探究、企业实践,让学生在实操中锤炼品德意志,提升职业素养。借助多元评价,持续优化教学,全方位落实课程思政,为培养德才兼备中职人才筑牢根基。
关键词:中职教育;化学教学;课程思政
在当今时代,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正经历着深刻变革。中职化学课程,作为一门兼具理论与实践特性的学科,承载着知识传承与技能塑造的重任,然而,过往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将重心单一地倾斜于化学知识的灌输,思政教育的融入如蜻蜓点水,难以契合新时代对中职人才“德才兼备”的高标准诉求。此刻,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浪潮滚滚向前,中职化学课程思政教育也愈发重要。化学学科从不缺乏思政的“富矿”,从源远流长的化学史中,侯德榜先生冲破重重困难、实业救国的制碱历程,到当下化工前沿里,科研人员矢志创新、攻克环保难题的热血故事,皆为思政教育的天然素材。同时,实践教学环节更是思政落地的肥沃土壤,组织学生投身实验探究,在反复试错中磨炼坚韧意志;深入企业实践,于真实职场领悟责任担当。借助科学的多元评价体系,精准导航教学优化之路,让我们一同开启这场中职化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创新探索之旅,为培养高素质中职人才添砖加瓦。
一、中职化学课程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融合的困境
在当前中职化学教学中,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未能实现深度融合,仿若两条平行轨道,各自前行。一方面,化学专业知识教学按部就班,教师专注于讲解化学方程式、物质性质、化学反应原理等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显得生硬、突兀,甚至近乎缺失。教师往往只是在课程开篇或结尾,简单提及几句化学家的爱国故事,或强行套上几句品德培养的口号,没有将思政教育有机贯穿于化学知识体系之中。从而错失思政教育良机,导致学生虽学会知识,却难以领悟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念,无法实现知识学习与品德塑造的协同共进。
(二)思政素材挖掘的短板
中职化学课程蕴含丰富思政素材,可现实挖掘状况却差强人意。一方面,挖掘深度不足,许多教师仅停留在化学史表面,讲述耳熟能详的居里夫人发现镭等故事,反复强调科学家的刻苦钻研,未能进一步剖析背后支撑他们的科学精神内核,如质疑权威、勇于创新、追求真理等深层品质,学生难以从中汲取持久且深刻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挖掘呈现碎片化,缺乏系统性整合。化学教材各章节、实验、拓展知识都散落着思政闪光点,像化工合成中严谨的工艺要求关联职业道德,元素化合物应用涉及环保责任,但教师未将这些碎片化素材串联成完整思政脉络,融入日常教学,学生接收的思政信息零散无序,难以构建起全面稳固的思政认知架构。
(三)实践教学中思政渗透的不足
实践教学作为中职化学教学关键环节,思政渗透却严重滞后。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侧重实验操作规范与技能提升,关注学生能否精准量取试剂、熟练组装仪器、正确记录数据,以顺利完成实验任务、获取预期实验结果为首要目标。虽偶尔强调实验安全关乎生命责任,却未深挖实验全过程的思政价值。如面对实验失败,本可引导学生反思挫折、培养坚韧意志,团队实验时强化协作沟通、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然而实际教学中这些思政引导常被忽视。企业实践同样如此,学生进入化工企业实习,忙于熟悉工艺流程、掌握操作技巧,教师与企业导师未能充分结合企业真实场景,如安全生产制度、节能减排举措、企业文化内涵等,向学生传递敬业、诚信、环保等职业素养要求,使得学生实践与思政成长割裂,毕业后难以迅速适应职场对综合素养的需求。
二、探讨中职化学课程思政教育在实践教学模式下的创新路径
(一)深度融合思政元素,重塑教学内容体系
化学史宛如一座思政富矿,沉淀着无数先辈智慧与精神力量。教师应摒弃浮于表面的故事讲述,深入挖掘化学发展脉络中的关键节点。例如,在讲解元素周期律时,不再局限于门捷列夫发现规律的成果呈现,而是展开讲述他所处时代的科学困境,各国科学家对元素规律探索的激烈竞争,以及门捷列夫在艰苦科研环境下,凭借对科学的执着、对祖国荣誉的捍卫,历经无数次失败仍坚持推导,最终揭示元素周期律,为俄国乃至世界化学发展奠定基石。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家背后深沉的爱国情怀、坚韧不拔的毅力,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索不仅是个人成就追求,更是为国争光、推动人类进步的征程,将家国情怀深深融入化学知识学习根基。此外,还要紧密关注当下化工前沿领域,把思政教育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让学生看到科技创新背后的使命担当,明白化学研究对于解决全球性问题、守护地球家园的关键作用,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与投身前沿科研、为行业革新出力的志向,使思政教育在前沿知识学习中自然渗透,赋予专业学习更高精神追求。
(二)强化实践教学思政赋能,锻造学生综合素养
实验课堂是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化学魅力的阵地,也是思政教育落地的关键场所。从实验准备阶段开始,教师依据实验任务分组,特意安排不同性格、能力学生协作,促使他们在试剂准备、仪器调试过程中学会沟通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实验进行时,遇到如反应现象不明显、产物纯度不达标等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冷静分析,将失败视为成长契机,反思操作失误、探讨理论漏洞,磨炼面对挫折的坚韧意志。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共同清理实验台、整理仪器试剂,强化责任意识与环保观念,确保思政教育贯穿实验全程,让学生在一次次实操中锤炼品德意志。企业实践为学生打开了真实的职场大门,教师与企业导师应协同作战,深度挖掘企业思政教育资源。在学生实习期间,结合岗位任务,导师现场指导学生严格遵循生产流程,强调精准操作关乎产品质量与企业信誉,培养敬业精神;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团队项目,体会职场竞争与合作,领悟诚信、担当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全方位塑造学生职业操守,弥合校园与职场思政教育差距。
(三)构建多元动态评价体系,保障思政教育实效
摒弃单一知识技能考核,构建涵盖知识掌握、技能操作、思政素养的多元评价指标。设立专门思政观测点,如在实验报告中增设 “实验感悟与团队协作反思” 板块,考察学生面对困难的心态、团队协作收获;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参与思政讨论积极性、对案例感悟深度;企业实习评价纳入职业操守、环保行动落实情况等。通过量化打分,全面、精准捕捉学生思政成长轨迹,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有力依据。评价不是终点,而是持续改进的起点。定期收集、分析评价数据,依据学生思政薄弱环节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若发现学生在环保责任落实不足,及时在教学中增加化工污染案例分析、绿色化学实践项目;若团队协作意识待提升,调整实验分组策略、强化协作训练环节。持续动态跟踪,确保思政教育在实践教学模式下与时俱进、精准发力,为培养德才兼备中职人才提供坚实保障,推动中职化学课程思政教育行稳致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化学课程思政教育创新之路绝非坦途,在前行途中,诸如教学融合的生硬、实践思政渗透不足、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难题横亘在前。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前景一片光明。通过精心重塑教学内容、大力强化实践环节、科学构建评价体系,促使思政与化学深度交融。持续不懈地探索,定能培育出兼具精湛技艺与高尚品德的学生,为中职教育注入蓬勃新活力,助力莘莘学子逐梦未来征程。
参考文献:
[1]姜淑莲.中职有机化学教学中的课堂思政[J].教育视界,2024(12):15-16.
[2]谭剑炼.课程思政与中职基础化学课程融合实践研究[J].广西教育,2024(0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