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

作者

尹玉鹏 王姗 梁永峰

沧州师范学院 机械与电气工程系,河北 沧州 061001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指引新阶段中国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大战略思想,即是新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又是其主要内容。高校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战略要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引导大学生运用好贯穿这一科学理论思想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紧密联系自身实际,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觉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与强大力量。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思政教育

课题项目: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编号:GXDJ2024B371)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其蕴含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等核心内容,是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的理论基石‌。新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高校实践育人思想教育功能,要将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全过程,健全组织机制、完善筹备机制、落实动员机制、建立奖惩机制,以体系化的运作机制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和内心[1]。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新时代具有新内涵,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时代,是走向强国的时代,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新时代依据新基础,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理论和组织建设上取得的一系列的历史新成就、新变革;新时代标定新方位,意味着我国进入发展起来以后的阶段,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发展进入整体转型升级阶段,民族处在伟大复兴关键期;新时代承担新使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当家做主地位,要高举旗帜回答好时代课题,要稳中求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要以新气象和新作为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意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诞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是对新时代以来我国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等问题的经验总结,也为治国理政重大问题提供了理论遵循,是带领人民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进军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立场,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贯穿其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蕴含了丰富且与时俱进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3]。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践路径

3.1课程体系构建: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并重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系统开发理论课程群,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教材体系。强化课程间逻辑衔接,形成贯穿大中小学的递进式一体化课程结构‌。将理论精髓融入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专业课程,如在经济学课程中阐释新发展格局,在法学课程中解析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4]。

3.2教学方法创新:线上线下融合与场景拓展

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组织学生参与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基层社会治理调研等实践活动,通过亲身经历感悟理论内涵‌;利用VR/AR技术再现脱贫攻坚、抗疫斗争等重大事件场景,增强情感共鸣‌。构建网络育人矩阵,开发“微党课”“理论慕课”等数字化资源,通过短视频、互动答题等形式提升学习趣味性‌;建立“师生共话时政”线上社区,及时回应学生关于共同富裕、科技自立自强等热点问题的困惑‌。

3.3资源整合与协同机制

强化“大思政”协同育人格局,联合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建实践基地,将思政教育嵌入实习实训、志愿服务等环节‌;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大国工匠等先进典型进校园,用“身边事”诠释“大道理”‌。完善师资队伍培养体系,实施“理论研修+实践锻炼”双轮驱动培训模式,提升教师对党的创新理论的阐释能力‌;建立跨学科教研团队,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5]‌。

3.4评价机制改革:多维反馈与长效保障

‌构建“知识+能力+价值观”综合评价指标,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跟踪调研学生政治认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效果‌。健全政策保障机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情况纳入高校党建考核体系,强化主体责任‌;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数字化资源开发‌。

4.总结

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灵魂,通过课程重构、方法创新、资源整合与机制保障的协同发力,实现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的深度融合。未来需进一步探索分众化、精准化融入策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行”,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冯兵.实践活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J].邓小平研究,2024,(02):1-16.

[2]方兰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基础与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J].宁夏党校学报,2018,020(2):12-18.

[3]陈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意蕴[J].水文化,2024,(09):25-28.

[4]王利强,周立斌,张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大学,2024,(21):3-6.

[5]赵利兴,肖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向[J].高教学刊,2024,10(S2):35-38+43.

作者简介:尹玉鹏(1992—3月份),男,汉族,河北沧州,讲师,硕士研究生,机电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