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职业教育中软件技术专业对接产业需求现状的研究

作者

王萧彧 王同梅 王兰 石玉娇 刘涛

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市 津南区 30035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广泛普及,软件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与此同时,产业对软件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因此,职业教育中软件技术专业如何更好地对接产业需求,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软件技术人才,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职业教育中软件技术专业对接产业需求的现状,探讨如何通过教育模式创新、校企合作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软件技术;产业需求;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创新

课题项目: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2023年度学校调研课题——关于职业教育中软件技术专业对接产业需求现状的研究(课题编号:TQZY-DK-202313)。

一、软件技术专业对接产业需求的现状

1.软件行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软件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崛起,软件行业不断拓展应用领域,从传统的IT服务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医疗健康、金融科技等多个行业渗透。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3年软件业经济运行情况》表明,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平稳增长。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2014年3.7万亿到增长到2023年12.3万亿,年均增长率约为 14.87%。2023年,软件业利润总额14591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7.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利润率提高0.1个百分点至9.2%。

2.软件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调研数据显示,将近75%的企业认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技能与岗位需求之间存在明显脱节。企业聚焦于员工的软件开发与应用的专业能力,例如语言编程、系统监控与维护、项目管理与协作、需求分析与规划等核心技能。与此同时,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更偏向方法论层面,包括问题分析与解决、学习与研究应用、书面表达、文档撰写以及信息检索等能力。

软件行业对职业素养有着独特的要求,企业特别关注员工的道德品质、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其中,团队意识被放在首位,这是因为现代软件系统的规模庞大,项目开发往往需要结合多种技术领域,如软件开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只有通过跨专业、跨领域的团队协作,才能高效完成复杂的项目。

总的来说,软件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既注重技术深度,又强调综合素质,尤其是在团队协作和跨领域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期望。这种需求反映了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也为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3.职业教育中软件技术专业的现状

在软件行业,学历因素对工作岗位的影响较为明显,本科毕业生通常从事管理、设计和开发类岗位,而高职毕业生更多集中在开发、测试、销售、技术支持类等岗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各类AI大语言模型以及低代码开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类毕业生在部分岗位上具有显著优势,尤其是在中小型企业从事低代码的岗位上更受青睐。

二、职业教育中软件技术专业对接产业需求的策略

1. 教育模式创新

1.1 课程体系优化

随着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课程体系已经无法满足行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为了确保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职业院校需要根据行业需求动态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前沿技术课程。以下为优化课程体系的建议:

(1)引入前沿技术课程: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增加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低代码开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课程,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行业最新的技术动态。

动态调整课程内容:定期与行业企业进行沟通,了解行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课程内容,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保持一致。

(2)动态调整课程内容:定期与行业企业进行沟通,了解行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课程内容,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保持一致。

1.2 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结合了线上与线下教学的优势,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在软件技术专业中,混合式教学可以通过线上资源(如MOOC、虚拟实验室)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复杂的编程和技术知识,具体实施方式包括:

(1)线上学习平台:利用MOOC平台提供丰富的在线课程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自主学习。

(2)虚拟实验室:通过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在线进行编程练习和项目开发,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

2. 校企合作深化

2.1 共建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实践机会。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职业院校可以共建实训基地,确保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具体实施方式包括:

(1)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项目支持,职业院校提供场地和教学资源,共同建设实训基地。

(2)真实项目引入:将企业的真实项目引入实训基地,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参与项目开发,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2.2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在软件技术专业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提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通过引进企业专家参与教学,职业院校可以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保持一致,具体实施方式包括:

(1)企业专家兼职授课:邀请企业专家到校兼职授课,分享行业最新的技术动态和实践经验。

(2)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提升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

四、案例分析:成功对接产业需求的职业教育模式

1.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与腾讯教育合作的成功经验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与腾讯教育合作,共同开发了“腾讯云认证课程”,将腾讯云的最新技术和行业应用融入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涵盖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行业最新的技术知识和技能。通过引入企业的真实项目,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参与项目开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2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软件技术领域的应用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校企合作的典范。在软件技术领域,德国的职业院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这种模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小刚,彭晓楠,姚明.软件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匹配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06):39-47.

[2]朱炎.乘新型工业化东风发展软件产业[J].软件和集成电路,2024,(01):10.DOI:10.19609/j.cnki.cn10-1339/tn.2024.01.005.

[3]景宏磊,林文渊.软件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J].科技视界,2013,(10):118.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3.10.083.

作者简介】王萧彧(2001-4月份),男,汉族,天津市,助教,本科生,研究方向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