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学课程改革路径分析
赵霞 余瀚欣 李悦菡 赵阳
1.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江西工业与信息化研究院 江西省南昌市330000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职业院校作为技能专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地,创新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完善新的教学体系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为国家提供充足的专业技能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已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分析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学的相关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学改革
引言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企业与职业院校的深度合作,旨在培养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这一模式不仅能有效改善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现状,还能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持。企业在合作中提供真实的岗位能力要求,而职业院校则能根据这些要求优化课程设置,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企业还可成为教学实训科基地,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通过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最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学遇到的问题
1.1对于创新与创业的教学方法缺乏重点关注
相关部门为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各大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学课程改革,但迄今为止,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并没有发挥出充分的价值,各大职业院校长期被学分制的教学理念所约束,导致教师和学生缺乏对于创新创业的认知,忽略了创新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尽管部分学校开设了部分课程,然而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是抱着拿学分的目的去学习,因此,学生们很难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因为这类课程缺少实践活动,所以,人们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往往停留在理论知识方面。
1.2系统完整的创新与创业教育课程结构需要改进
在大多数职业院校中创新创业教学模式仍处在初期阶段,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部分学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价值的认知不足,片面的认为学生只要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就等同于自己创业,所以在课程的设置当中,对于自主创业意向较大的学生其培养力度较大,与此同时,部分课程的受众群体仅限于资质较高的学生,由此看见,此类教育体系并不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第二,已经落实的课程其质量不高,迄今为止,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缺乏完整的教学体系,导致创新创业模式没有可以借鉴的成果经验,由此可见,大部分的职业院校改革创新创业教学模式仍处在探索阶段,因此急需建设新型课程体系。
2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学的相关策略
2.1努力构建融合产业与教育的创新创业实践环境
如果要使产教得到充分融合,就需要以实训实习平台为桥梁,并且职业院校要严格遵循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目的,进而扩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规模。首先,众多的职业教育学院需要对建设的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并且要重视与政府和各大教育部门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强化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构建一个职业院校与政府、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等多方合作伙伴共同培育人才的合作模式。其次,职业院校需要充分掌握区域经济以及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并且对于各大企业的具体用人情况和区域市场的动态要加大调研力度,要充分了解社会的实际需求,进而确定培养专业人才技能技术的方向,并且要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最后,各大院校要认清自身的教育主体作用,拓展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多元路径,对于创新创业的配置设施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进而使职业院校内建设学生实训基地工作能够顺利推进。
2.2加强对创新和创业教育理念的理解与认知
如果想要解决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所遇到的问题,第一步需要改变职业院校教育工作人员的教学观念,通过改变相关人员的思想观念,进而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增强创新创业的观念。首先,职业院校的老师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提升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高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此外,要重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进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且围绕产教融合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在产教融合期间,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力发展。其次,职业院校的老师必须要正确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性,进而改进自身的教育理念,并根据当前区域产教融合的具体状况,全面把控市场的动态变化以及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大力推广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对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进行大力培养。最后,职业院校的学生需要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技能的重要性,并正确认识创新创业技能与后续就业的联系,使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创新创业的教育工作当中。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应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学的新路径。不仅需要进一步构建或完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课程体系,还应加强项目式和案例教学,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同时,深化与企业的合作,邀请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并为学生提供贴近实际的创业环境。此外,还应通过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确保教育成效。这些努力旨在突破传统教育的框架,培育出兼具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引领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迈向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郑璐璐,景宏磊.“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思政案例库建设研究[J].湖北开放大学学报,2024,44(05):38-41.
[2]倪天澍,朱一丹.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陶艺课程模式构建与教学改革[J].陶瓷,2024(09):82-84.
[3]王泳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以北海职业院校为例[J].教育观察,2024,13(14):113-116.
作者介绍:
1.赵霞(1971-)女 汉 北京 本科 副教授 研究方向:机械
1.余瀚欣(1990-)男 汉 江西南昌 本科 讲师 研究方向:计算机
2.李悦菡 (2002-)女 汉 河北 本科 研究方向:生命科学(生态学)
3.赵阳 (1974-)女 汉 北京 本科 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工业与信息化